They Said 005丨丁世光:是时候回头看看


还是圣诞节,丁世光的新专辑《背面是我 (The Hidden Tracks)》“如约而至”。在这张专辑,他重新演绎了音乐生涯不同时期的创作,与旧我展开跨时空对话,将那些埋藏于光影背后的故事开启。本次,很荣幸能邀请到丁世光,与他谈新专辑、谈创作。
问:为什么一直选在12月25日发专辑,这一天有什么特殊含义?
答:很多对我来说很重要的纪念日都在这一天,有很幸福的,也有很难过的,也是信仰上的传统节日。想让专辑都在这天发表,也成为我和听众朋友共同的一个纪念日,想让这一天在我人生中的意义变得更深刻。
问:“慢”是您的节奏,您也说“好音乐可以超越时间与潮流的波动”,如果想要“打捞”一首旧demo,让它重新焕发色彩,您会基于什么原因去选择以及去制作它?
答:我想“耐心”地做音乐,更有机会做出“耐听”的作品。所以如果过了很久依然能打动我,我想那已经就是字面上的“耐听”了,我会选择这样的作品。在此之上,认出和保护好它们最初的闪光点是我制作上的目标。我会听听看从前的自己期待的究竟是什么,而不是我现在能展现多少技术或能力在这些作品中。
问:请展开谈下这张专辑的创作概念,为什么想要和从前的自己进行对话?
答:因为这些歌曲最早来到这世界时就是比较完整的样子了,词曲、歌名、编曲框架和和弦色彩等等,但从前很多时候根据其他歌手或专辑的需求,他们只想采纳这些歌曲的某一部份。当然我很感激那段写歌的经历,作品被人赏识总是很开心的。但后来收到来自很多听众朋友的呼唤,我们自己也发表完了蓝色三部曲,觉得是时候回头看看了。想为听众和从前的自己把这些作品原本的样子好好呈现出来。
问:您在创作中强调“自己的真实感觉”,但换个角度来看,您会担心有些过于“私人化”的感受无法准确传达给听众吗?
答:我写歌其实没什么企图心,不会为了要写作而写作(试过,但极少能成,并且非常不自在,也就放弃这种方式了)。主要是把作品当成对自己人生的记载、对羁绊的纪念和一些对幻想的兴趣等等。所以我只能让自己感觉到“真实”,未来回忆起才能有意义。它们是“准确”或是“扭曲”地传达到听众心里,就不是我能去左右的了。我对写作(甚至可以说是对与人相处)的“方法”一直没什么概念,都是靠直觉来创作。
问:除了歌曲的“真实”,您又是如何投入到虚构场景/故事的创作?
答:在生活中听朋友讲故事、看电影、摄影和读书等等都会给我很多启发。喜欢用音乐来搭建结构、来讲故事。
问:《背面是我》融入了R&B、福音音乐、民谣、朋克甚至说唱。请问您是如何权衡不同风格的对应故事或场景?
答:是从一开始写作时就已经比较明确的了。曲、词、编曲氛围对我来说是一个综合体,是一整个直觉。风格或者乐理并不是我去创作音乐时很看重的部分,主要的目光都放在如何能描绘一个场景让我能用自然的语气把故事讲出来。
问:《瘦子》录入的是您2012年的声音,听这么久之前当时的自己,您一般会如何评价旧时光里的自己?
答:我觉得那时候懂得也许没那么多,但是写作还是很忠于自我的。也觉得任何时候好好对待音乐都很重要,不因为觉得是个demo就随便哼哼写写,而是尽力表达完整,这是一个好习惯。我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的,要多谢从前的自己。
问:是通过什么机缘想到找 Moe 合作?以后会尝试跟更多海外音乐人合作吗?
答:听过她唱《瘦子》,很欣赏她的演唱。Gospel或R&B对她来说是完全自如的表达,所以首先就想到邀请她来合唱。
其实我从第一张专辑开始都已经和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合作,音乐是不分疆界的语言,我很享受跟各地音乐家的合作,未来依然会的。
问:专辑里安排两首interlude(《Bygone》、《Presentness》)的用意是什么?
答:用来起承转合、交待下一首歌,带听众去另一个情境。
问:2025年有什么安排?
答:想先要好好休息一下,然后继续做新的音乐。平时还是会摄影、旅行、写歌和亲友好好相聚,认真平静地生活。有想表达的内容也会再跟听众朋友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