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工逆袭?或18世纪英国的马斯克
玮致活,生于平凡的陶工之家, 没受过正规教育,又因天花致残, 却凭借努力成为皇家御用瓷器商, 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重要参与者、 被誉为英国陶工之父。其产品进入 马戛尔尼使团给乾隆皇帝的礼单。 这本书并未查证到乾隆 对这份礼物的评价。在我看来 这点相对次要,因为“皇帝礼物”的 象征意味很丰富,与外交策略、 国家符号、审美与价值观都有关联。 当然,也是Wedgwood实力的体现。 伴随玮致活这段传奇故事的还有 品牌烙印、产业链、间谍与专利、 复式记账与利润率、计件雇佣、 降库存与品控、现金流与回款…… “把艺术家训练成仅仅是普通人”、 “让人这部机器不会犯错”…… 简而言之,让我想起矛盾的马斯克, 这些商管细节也是工业美学的基础。 当然,这只是企业微观层面, 玮致活的故事里也包括政治提案, 如游说议会修路、开运河(必然 导致原有商旅业迎来可怕“阵痛”); 包括与人文学者、科学家、艺术家 广泛联动,形成思想/利益阵线…… 均为工业革命叙事不可或缺的一环。 此书,你能感到作者浓浓表达欲, 对消费与商品哲学、经济常识 不断引述、思考、再引述,蛮有趣。 熊彼特“创造性破坏”、伯曼“发展的 悲剧”乃至迈克尔斯的“单一文化” 都可从玮致活故事找到不枯燥的论据。 同时,这本书并非全部以 玮致活生平来叙事。作者用数章 呈现东西瓷器贸易史、英国消费史、 荷兰与英国本土瓷器发展史, 这些也是玮致活脱颖而出的时代背景。 他对18世纪英国美学的奠基 存在偶然性,也存在历史必然性。 303页开始,是注释部分, 提及的大多数书籍都有中文版, 我认为这也是该书的重要加分项。 让我们在知识星河,能游走更远。 近期被问“我们正处在AI时代, 看这些古早历史还有什么意义?” 在我看来,目前AI仍需“提示词”。 而我们作为AI训兽师,每次向其 提问,都有赖于我们对历史知识 独特、动态的审美积累与价值取舍。 像小恶魔所言,书籍是大脑的磨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