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储蓄(2025-01-03)
看到有人在提储蓄,说我们国家的居民储蓄太高了,以至于消费不振。这是个很简单的逻辑,有了消费需求才有生产,有生产才需要工人,工人获得工作与收入才能维持生活。社会上的失业者少了,社会才会稳定,经济才会繁荣。
但是这只是一厢情愿,根本的原因是有些人占据了大量的社会剩余价值却没有足够的消费需求;有些人有足够的消费需求却没有能力占据足够的社会剩余价值。在社会剩余价值不足以满足全部需求的时候,人们只能尽力去保证基本需求,紧急需求,重要需求和关键需求的满足,剩余的只能先缓缓。而这些需求中有一部分是对未来难以预测风险的应对(失业,重大疾病,意外事故),一部分是可以预料但是难以精确量化的未来事件(婚育,衰老,死亡)。这两类需求都是难以预测的,面对难以预测的未来,人的习惯应对就是多做准备,准备中最常见的就是储蓄。所以只要社会仍然是靠个人自己去应对风险,对未知的恐惧就会让人紧紧抓住身边的救命稻草不放手。这并不是他人的几个承诺就能让人安心的。
而即便人减少储蓄,提振消费也只能解一时之急,经济的每一次循环,资本方都会获得更大比例的社会剩余价值,社会上的总体商品越来越多,工人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少。这个总体趋势不变,即便工人把所有的收入拿去消费,也会在经济的不断循环中逐渐陷入生产过剩,消费不振的境地,进而出现滞胀危机。而当下技术发展路径是在生产中不断增加固定资本(设备,技术等等)的比例,减少工人的劳动力的使用比例(比如无人工厂,无人驾驶,无人售卖)。
这样的发展路径下,失业的人不可避免的会越来越多,社会总体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少。生产出来的过剩商品,竭尽劳动人民的储蓄也难以消化。而没有足够储蓄的人,面对这样的未来会更加的脆弱和难以承受。
想要处理这样的危机,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才是根本的方法。在长远的发展中,调整技术发展路径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让新技术的发展能创造更多的岗位,发挥每个人的价值,我想这才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