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旅游——川西
今年出去旅游了三次,第一次是五一的时候,报了小车旅行团,和一帮互不认识的人去了川西。
去川西感兴趣的点主要还是风景,另外也很好奇,和陌生的人一起玩儿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旅行团安排的路线还是很赞的,都是一些风景特别好的地方,但并不是热门景点,当时选这条线,就是为了避开五一的人流。第一天经过了阿坝羌族自治州,在路上看到一些羌族的碉堡,很自然地引起了我的遐想,于是搜索了羌族的资料。发现这个古老的民族现在已经只剩30多万人了,让人唏嘘。

到毕棚沟的时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中国也有这样的地方,有着像电影里面北欧的原始风光,恰好毕棚沟在旅游名片上有个川西小瑞士的称号,大概对我这样的联想起到了暗示的作用,一路看到有牦牛,在路边吃草,到处都是牛粪,就是很原始很自然的景观。

情人海是个小湖,本来跟同车的朋友想环湖走一圈,奈何只有一段路开发,放弃了。 情人海到玉科县有一段没有铺装的山路“秘境公路”,很颠簸又野性十足。在这一段车子走的是一条比较窄的土路,穿越了一大片河边的树林。在里面见到了猴子、土拨鼠。回想起来一路都是在颠簸的状态。接着到了银恩日月潭,是一块儿很平的三角洲,旁边的山坡上有藏族人正在盖房子。我们到的时候起了大雾,很快雾就充满了山谷,我们在这里逗留的时间不长,离开的时候已经有雨点子开始下起来了。

当时是5月份,玉科草原草还没有绿起来,仍然能看到一些积雪,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种大平原草原,我对草原的最初想象都是那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那应该是在蒙古吧,川西的草原是在大山之间的山坡和河谷上铺开的。在玉科吃到了藏餐,煮土豆,大块牦牛肉,土豆炖面。跟老板聊了一下,这里没啥菜,肉比较多,青菜要从很远的地方买回来。在山顶的天气变化莫测,没有一会儿就刮起了大风,开始下雪。5月份竟然还有雪,后面是夏天,一直到10月、11月,大概11月后又开始下雪。山区的天气和平原上差异非常大。

在玉科草原上第一次骑马,看别人都是商家牵着马,游客坐在马背上,我觉得这样骑好没意思啊,就有一种冲动想自己骑。跟老板沟通之后,我就自己骑了一匹小白马,向老板请教了如何去控制马走停和转向,渐渐地熟悉了起来,觉得自己真棒啊! 第三天(也可能是第四天)我们经过了中路藏寨,并在那里做了短短的停留。又想到一些别的地方的小村子,又查了一下关于吐司的资料。对边远地区的一些行政管理制度有了一点点了解,如土司制度、改土归流等等。

到后面有一个新颖的感受就是每天都是坐着小车前往各个地方,短短的5天下来,移动了好多个地方,并且每晚都住在不同的旅酒店或旅店或者民宿。整个人的感受冲击特别大,每天都有大量新鲜的、刺激的感官资料送进来。在夏羌拉雪山看到藏族人骑着摩托送游客上下山。在那野地里骑摩托有一股子狂野的味道,虽然他们的摩托是那种最普通的摩托,但却骑出了越野车的味道。
同行的伙伴有是母女的,也有几个独自一人出来的,也有的是情侣,各种搭配吧。这一趟清清楚楚地看到有些人别人很容易和他聊起天来,他也很开放的心态,但是有些人就很封闭,比较慢热,从第一天到后面才慢慢的打开自己和别人多说话。这也让我产生一个想法就是如何跟别人闲聊,或者当你有别的目的,比如打探消息、交换信息,应该聊什么,怎么聊,如何打开局面等等,之前在一本书《我的人生样样稀松照样赢》上看到作者对谈话作用和功能的观点也是一个引子,现在我对这些都有了个更多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可能以前也在做这些事,但并不是以这种系统的视角去看待的。
© 本文版权归 Life Compos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