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4年度读书报告
查看话题 >2024年个人读书报告
2024年个人读书报告
西哲培根有言:顺境的美德在于不骄不躁,逆境的美德在于不屈不挠。2024年,过得还真是“不屈不挠”!但读书的情况还是得总结一下。
一、读书及相关基本情况
2024年,自己读书共计196册,比去年少,但也比较符合自己逐渐减少阅读数量的想法。

今年同样看完了几本大部头。主要有以下几部:《莎士比亚全集》从去年开始读,今年如期读完,《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辽史》、《金史》、《博尔赫斯全集》(40册)、《列宁选集》(4册,其内凡有单行本做了拆解统计,计为17册)、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2册)。


另外在读的大部头,剑桥中国史系列已读10卷,其余3卷明年可读完。《宋史》、《元史》都读了大部分。二读中的《资治通鉴》(繁体竖排版),仍旧每天5页。
在“得到”app的“每天听本书”中,听书515本(含重听的110本)。

今年买书共计51本(67册),花费2211.62元。此花费比较符合预期,今后可以逐渐少买书,每年控制在2000元以内即可。
在“多抓鱼”app上卖书28册,得款197元。
豆瓣荐书团获赠3本书,赠人3本书,在“得到”app用积分兑换一本书。
二、阅读的相关感想和收获
第一,明确知道自己阅读的山顶在哪儿了,即使下山也不恐慌了。通读一遍二十四史就是我此生阅读的山顶,此后的阅读不会有超越此规模的大部头了,相对来说,此后的阅读就是在下山了,但也无需恐慌了。今年世界读书日前后,自己问自己读书读到什么程度可以不读了?最后想的答案是“心安”!之所以还要读,是因为心还不安,可能表现为不甘心、担忧、自卑、胆怯等等。当读到心安之时,可以不读了。是“可以”不读,也可以读,选择的主动权完全把握在自己手里了。心安,与孟子所谓“求其放心而已”,冯友兰所谓哲学的功用是为灵魂找个安身立命之地,或许可触类旁通,有异曲同工之处。
第二,应争取更强、更大的主体性,把书从“为我所有”变成“为我所用”。此需探索更多、更灵活的形式。
总想着坐拥书城或者家庭图书馆,可是拥有以后呢?阅读和使用才是对书更好的尊重,而不是仅占有其外在形式。多数人是在占有书的形式载体上、数量上等等投入了更多的心思,有些本末倒置了,或者是满足于占有了书就是占有了其内容的错觉中。具体的做法还在实践中逐步实验。
第三,阅读带来的丰富性,让自己不惧怕孤独,甚至享受孤独。人是自己的囚徒,见识的最远处就是囚禁自己的围墙的边界。读书增长见识,只是让围墙离自己更远,让自己自由度更高(自由的范围更广),甚至感觉不到囚禁、束缚。而时间一长,你可能在别人的围墙之外,难免孤独。不自觉的学会独处并独处结论:就算无人与我红尘作伴,也要且会活得潇潇洒洒。
三、不足之处和新年阅读规划
对于2024年的阅读,不足之处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是英语阅读还是少,只读了2本原版书。自已英语水平实在有限,只能勉励为之。
二是有幸受到行业内绝顶高手指点,有心做阅读方向和领域的调整,但还没有落实。现在是有心无力,完全落实可能还要2年以后。
三是过于注重阅读大部头的书,机械性较高,阅读时难免一扫而过,浮光掠影。
2025年阅读规划:
一是阅读数量减少一下,不少于100本即可。
二是专业阅读进行一次进阶,把王泽鉴的主要作品尽量读完。

三是下半年做一次精读或主题阅读。日课性的阅读继续完成(包括英文原版)。

近年来,有种社会现象叫“内卷”,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手不释“卷”?至少,拥有阅读习惯,多少能给自己一份底气和自信。那就继续读下去吧!
祝大家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