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有哪些新书值得期待?
查看话题 >“人生不值钱,但肯定可以很好玩。” /// 十一月遗珠
<虚构文学>
“我正想着写一只狗的故事;我和姐姐在去海滩的路上碰见那只受了伤的 小狗,再也忘不了它。和你说过的……”
“没有主人的小狗,那条痛苦地、迷茫地沿着太平洋边漫步的小狗……”
“对。我们给它洗了澡,敷上药。它不肯吃东西,我拿手掌给它捧了点水,它喝下了。它伤得重极了。待它能走道了,没往我们这边来,反倒往海里走。”
——————
一位语言老师接受了一位朋友的建议:去罗马尼亚旅行。你会看到她的旅伴如何展现出她以前不知道的一面。在另一个城市,在道路、奇怪的语言和充满狗的风景之间,她将找到自己的光明之地。
这是一本语言之间的书,一本关于超越语言的生物之间的交流/理解的书,也是一本关于动物的书。小说以一条狗的精彩独白开篇,从第二章起由主角叙述,有时类似于一部公路电影。随着TA们穿越一个陌生的罗马尼亚,主角的过去逐渐揭晓。在生存与毁灭的欲望之间,作者用充满想象力、朴素而诗意的语言开辟了自己的道路。
《我只要少许》是从美国诗人简·赫斯菲尔德的新诗集《问:新诗与诗选》及已出版的九部诗集中精选的其创作生涯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简·赫斯菲尔德是当代英语世界中极富声誉的女诗人,诗作亦受到中国古典文学与日本诗歌影响,擅长以理性、克制的诗思和简练、富有哲学深意的语言揭示日常生活中潜藏的智慧,提醒人类与自然之间紧密而互为因果的关系。她极具个性的写作风格为读者带来不同层次的诗歌养分,近年来为愈来愈多的中国读者所认识和喜爱。
美国传奇女作家露西亚·伯林精选小说集
“人生不值钱,但肯定可以很好玩。放声大笑,尽情享受吧,彼此,当下,生活。”
露西亚是位技艺卓绝而离经叛道的作家,擅长跳舞。舞过沙滩,舞进餐馆、博物馆和俱乐部,像家一般自在。她饱受背痛折磨,但一直保持着幽默感,探身去拿奶酪和葡萄时,会呻吟也会大笑。医生曾诊断她活不过三十岁。可她生了四个孩子,有过三任丈夫,天知道还有多少死在她前头的情人。
她写下一个家族的故事,记忆被慢慢重塑、润饰、编辑,哪些是真正发生过的?这并不重要。露西亚说,故事才是关键。
《春晖》,始于2012年,连载于《文艺风象》杂志。“春晖”是一个名字,是一位在美院留校任教的年轻的女老师,这是一篇半自传性的漫画故事。
几年后,杂志停刊了,在之后没有连载也没有读者的十数年,作者仍然继续写着这个故事,这是一本历经了时间的、丰厚而复杂的漫画,书中的故事就如十三载年轮中春光所留下的恩泽与温度,记录着心境的变化。书中的女老师一次又一次地直面和回应着内心的诘问:教师,究竟意味着什么?而真正的爱,又是什么……我们是如何,一步步地,长成为了这样的大人?
1栋老房子、5 代 人、80位家庭成员,集体讲述百年家族悲欢往事
100余种真实物件构建一座复杂多面的 “生活博物馆”,直接映射俄罗斯沧桑变迁
世界门槛最高插图奖作品
“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BIB)金苹果奖
堪称20世纪当代绘本版《战争与和平》
两位日本知名作家 & 芥川奖得主 小川洋子×堀江敏幸
以十四封往来情书,谱写出一曲“爱与命运”的绝唱
这不是一部关于“告别”的小说,而是关于“重逢”的小说。
接着,只要再贴上一枚邮票,灵魂便能重逢。
◆◆◆
曾经相爱的两个人,如今远隔万里。被尘封的温柔回忆,在十四封往来信件中渐渐被唤醒。
从暮春时节狂风大作的夜晚,到从敞开的窗户潜入木香花气息的破晓时分;从雨过天晴的夕阳里,到寒冷刺骨的初春的月光下。语言在大多数时间里,是眼睛看不见耳朵也听不见的物质,只是在沉默中穿透心灵。
打字机、毛线球、手绘昆虫邮票、梭罗的铅笔、巴甫洛夫的狗、天鹅船、《安妮日记》、未来的肖像、语言的森林、婴儿襁褓、宇宙观测站……你会在哪里发现悲伤的秘密?
<非虚构文学>
这本书是世界知名兽医、宠物界的超级英雄、给无数宠物家庭带来希望的诺埃尔·菲茨帕特里克教授,和陪伴他生活了十四年的狗——凯拉——的真实故事。当处在人生的低谷,凯拉见证了他的各种迷茫和泪水。物种和语言从来不是情感的阻碍,他们互相拯救,用爱包扎对方的伤口;互相陪伴,把彼此的世界变得明亮。一经上市令无数读者潸然泪下,纷纷感言“人类和动物之间无条件的爱可以跨越物种和语言” “这是一本有宠物人士不可不读的书”。
“我认为,这个世界确实并不渴求女性在智识层面的贡献。我想通过我的书,将思想置入这个世界。”
从蕾切尔·卡斯克到安妮·埃尔诺,一个个独特的女性声音借由自传性写作,就此涌现。
浸染着女性个人经历的叙事性作品,既是在拨开自我的迷雾,表达女性的生命经验,也注定要面临随性别而生的困境。
本辑的《鲤》聚焦于这一属于时代的文体,借由访谈、虚构、专题文章,呈现一个在女性的“说和写”中铺开的时代。
朱莉娅·克里斯蒂娃,蕾切尔·卡斯克 /李翊云希拉·海蒂/吉井忍/沈大成……
《纽约客》2023年最佳图书之一,BookRiot 2023年最佳传记之一
《洛杉矶时报》图书奖(传记)入围作品,2024年女性非虚构类长名单入围作品
凯瑟琳·德·美第奇:从修道院到王座,世人口中的“蛇蝎王后”,瓦卢瓦王朝末期法兰西的实际掌权者。
伊丽莎白·德·瓦卢瓦: 凯瑟琳的女儿,在短暂的生命中始终维持着法、西两国间的稳定,成为西班牙人爱戴的王后。
玛丽·斯图亚特:凯瑟琳的儿媳,著名的断头女王,一生充满悲剧色彩,茨威格也为其立传。
利娅·雷德蒙·郑巧妙地将这三位女性的一生编织在一起,让我们了解那个时代最有权势的女性如何在命运的摆布下抗争。当女性被迫独自承担新的角色时,她们会学到统治就是对那个时代根深蒂固的厌女症发动战争。
本书是一部关注古代女性命运的法制史、文化史读物。书中从法律史角度对具有代表性的救父故事中的女性及其遭遇进行评析,聚焦以木兰和缇萦为典型的女性,关注她们拯救亲人时遭遇的险境,尤其是那些法律层面的困境与昙花一现的绝处逢生,呈现了故事中充满智慧、胆识的女性形象。
然而,这些故事中的女性,除了被贴上美德标签以供教化之外,或在史籍中没有明确的姓名,或是故事没有完整的记载,沉默的背后,她们的思想和去向、抗争和个性,都不被提起和看见。
书中通过分析历史叙事中的这些或消失或隐身的女性命运,勾勒出一段拼图式的古代女性史。
古典诗词,有可能回应当下的时代变局、生活处境吗?或许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答案。
“九诗心”,指九位在时代动荡的阵痛中求索人生方向的诗人(屈原、李陵、曹丕、陶渊明、杜甫、欧阳修、李清照、文天祥、吴梅村)。TA们的处境和生命之问,每一个后疫情时代的人都会感同身受。
通过诗歌,我们看见人如何在大的时代纷乱中,转化生命的痛苦,获得个体的从容和内心的稳定;也看见对于人生的根本处境,人可以作出怎样的回答。
作者以女性学者的细腻,挖掘诗人不为人知的一面,构建丰满立体的九位诗人;以诗性文笔,带读者跨越古文障碍,直抵千年幽微心事,照见共通的生命处境;以扎实可靠的文献校勘和文史互证,再现诗人心灵与现实冲突的历史现场。
赖惠敏教授的新著《盛世滋生:清代的皇权与地方治理》涵盖清朝政治、经济、文化诸多领域。赖教授将此书的范围界定在清朝的“税收、疆域与资源分配”,在书中主要讨论三个议题:皇室的收入与支出、皇室对社会消费风尚的引领、长程茶叶贸易以及茶税在边疆治理中的功用。此外,有些章节也论及清代边疆的宗教、文化问题以及满洲驻防地的满汉融合。赖教授多年潜心研读清代档案,以档案为基本史料选题、写作是她清史研究的特点与优点。在该书的所有章节中,赖教授都使用了大量收藏在北京及台北的清代档案,并从新的视角深化或拓展了她在过往著述中所做的研究,对清代皇室经济、税收政策、边疆治理、社会经济、消费风尚等问题皆有诸多独到见解。
——戴莹琮 美国威廉•珀特森大学历史教授
本书从全球视角来看待18至19世纪中国药材知识在英国、朝鲜和日本的流转情况。作者强调对知识流转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引入“中心”和“边缘”的概念,在“多中心”的视角下把握知识的多样性和连接性。本书将“科学如何产生”的老问题调整为“自然知识如何变化”这一新问题,在全球视野下重新审视人类知识活动的历史。
你确信自己完全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吗?在你的脑海深处,难道从未浮现过神秘莫测的事物,或者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比如我们不知如何准确描述和分类的一切:仙子、独角兽、精灵、龙、人鱼、狼人……比如一些无比单纯的愿望:操控命运的走向、预测未来、改变容貌、与鬼神沟通……比如一趟前往平行宇宙的旅行:幽灵船四处飘荡,城堡里鬼魅横行,渴求鲜血的吸血鬼在墓地里苦苦搜寻……
《奇幻百科全书》正是一本集奇幻事物之大成的“百科全书”。虽然奇幻事物无法证实有科学依据,但它们仍是人类想象力的明证。宇宙广阔深邃,复杂玄妙,想象力永远是我们勾勒未知世界的必经之路。哪怕现代人早已放弃不切实际的梦,在想象的世界中,一切仍皆有可能。
在二战后的法国,现代化进程和经济的爆炸增长摧毁了农村原本的经济结构和环境,农村人口背井离乡,学者、政客纷纷断言“农村已死”“农民已死”。
然而,本书指出,在同一时期,不仅农民都在积极地拥抱现代化,而且“农民生活和农村景观反而牢牢地攥住了法国人的想象力”,“法式乡村风格”甚至成为在全球范围内风靡至今的当代神话。面对人满为患的城市、不如人意的都市生活、让人异化的工作,人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农村,根据自己的需求,重新赋予农村生活象征性和物质性的价值,以寻求“现代化的解毒剂”。这反而让农村在现代世界中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农村社会并没有因为农民的消失而消亡。相反,人们不断地重塑农村和城市的关系,这赋予了法国农村全新的活力,甚至为法国的现代化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Gentrification(士绅化)——“将中心城市的工人阶级住区或空置区转变为中产阶级住区和商业用途”,是几十年来西方大城市的现实图景,这种变迁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引擎。
本书通过案例研究介绍了士绅化主要的理论思想和概念,并对数十年来学者的探索与反思进行了总结,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指引。
当你不得不面对反社会人格者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通过多年来的实践研究,玛莎·斯托特博士揭示了反社会人格者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并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帮助你应对这些危险的互动。
本书介绍了破坏性自恋、暴力反社会人格者、具有反社会人格的同事、商业机构的反社会人格者等类别,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反社会人格者。通过了解和你打交道的人,你就能知道如何应对,从而摆脱反社会人格者对你的影响。通过这本书,作者对人类行为和正常观念进行了深刻的新审视,并为读者提供了保护自己所需的工具。
《必须冒犯观众》是一本批评随笔集,收入了剧作家、文学评论家李静在1997—2022年间一些关于文学、戏剧、影像、泛文化现象的散漫议论和她自己的戏剧创作谈。
“它们是一个写作者的一己偏见,源于持续不断的执拗注视。这种偏见不是建立在广博丰富的知识参照系之上,而是建立在自我探究的价值选择之上;这种注视亦不是发乎学理的冷静旁观,而是自我投入的主观凝视。”
奔五的高木直子,在享受着亲子生活的同时,还开始了强身健体的大计划——健身。
本作中,高木直子介绍了许多自己“亲测有效”的健身小诀窍,在家上网课,晚上要散步,找小伙伴监督自己一起练,这些小小的动作看起来很微不足道,但积少成多后,健身计划就会发生质变。只要肯坚持,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跟着日本绘本天后高木直子一起健身吧!
露西亚·伯林在二十九岁前就曾辗转于三个国家、十八个地方、几十处住所,尽管灾难不断、麻烦频出,但这些住所承载过她的幸福与温柔、眼泪与坚强,于是她将所有住所——包括一辆大众面包车——都称为“家”。
《欢迎回家》收录了露西亚·伯林关于“家”的回忆录、与亲友的往来信件和七十余张照片。她的生活在此卸下小说的伪装,展露出最真实、细腻、迷人的内心世界。
------
发生雪崩。墙薄如纸。没水没电。没有暖气,孩子戴着耳罩入睡,我戴着手套打字。书被楼下工厂熏出一股火腿味。白蚁来了,楼梯垮了,屋顶塌了,房子着火了。所有邻居家的鸭子都跳进了我家泳池。
所以我无法理解真正积极的人。但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家。
月月有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