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推荐 | 2024下半年好书推荐来喽!

激动的手,颤抖的心,2024年第二篇书单推荐赶在新年前发出来啦!为自己鼓掌!!年末工作特别忙,差一点就无法完成了,还好这次选的四本书都非常好读!
01书和剧都超好看的散文集
《我的阿勒泰》
02反乌托邦的政治讽喻寓言
《动物农场》
03麦家“故乡三部曲”之一的长篇小说
《人生海海》
04 何大草的历史人物小说作品
《春山:王维的盛唐与寂灭》
01
“我在新疆出生,大部分时间在新疆长大。我所了解的这片土地,是一片绝大部分才刚刚开始承载人的活动的广袤大地。在这里,泥土还不熟悉粮食,道路还不熟悉脚印,水不熟悉井,火不熟悉煤。”——《我的阿勒泰》
《我的阿勒泰》是作家李娟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10年7月。我在夏日小结 | 没有一个夏天像今年一样,让人意犹未尽里热情安利过这部只有8集的同名电视剧。由于电视剧拍得太好、太美、太动人,我忍不住找来李娟的散文,想要回到文本中,再次体味阿勒泰的质朴清新。
散文集《我的阿勒泰》分为两辑,第一辑记忆之中(2007-2009)记录的是作者、妈妈和外婆在喀吾图和阿克哈拉村的生活;第二辑角落之中(2002-2006)书写的是她们经营的小卖铺随牧民迁移、流动的日常。
把散文改编成影视剧是巨大的挑战,一般人不会选择这么做。因为散文太随心所欲,一切都是有感而发,没有连贯的情节线,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记录的是生活中偶发的、片段的事与物。
而影视剧要求必须有连贯的情节线,张弛有度的节奏,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富有魅力的人物。
《我的阿勒泰》之所以能够成为散文影视化现象级的爆款,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李娟的散文有极强的画面感和平淡生活中撷取的幽默感,读来让人会心一笑。
在《摩托车穿过春天的荒野》中,她写从阿克哈拉村去县城骑摩托车要吹四五个小时的风,脖子被头盔的带子狠狠勒住,头发随风笔直地横飞,门牙也变成黑色。在这样的风里失手掉落5块钱,跟在钱后面一路狂追了几百米都没追上……实在是太生活,太形象,太可爱了!
我最喜欢的章节,除了影视剧里还原较好的《我们这里的澡堂》、《在荒野中睡觉》和《乡村舞会》之外,有一些是在影视剧改编过程中被摒弃掉的细枝末节,比如《通往滴水泉的路》,我认为光是这一章就足够另外拍一部电视剧;还有作为戏剧元素短暂出现,但并未完整展现的,木耳的故事。
影视剧中,木耳是最大的冲突爆发的引子,引出的是具有更大商业价值的虫草,改编者通过极大地突显逐利商人的贪婪、可恶和冥顽不灵,有非常明确的态度。
但我在看《木耳》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我认为作者不仅仅是在思考人类活动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她还表达出极强的人文关怀。
在她的笔下,这些不远万里赶来挖木耳的人,他们是疯狂的、极致的、狡猾的、贪婪的,同时也是绝望的、艰辛的、无奈的、悲惨的。这些在内地受灾的农民,涌入新疆讨生活,他们随身背着铺盖铁锅,扛着面粉粮油,绕过沙依横布拉克的帐篷,远远地走着,永远搞不清楚他们驻扎在何处,不知道他们怎么维持生活。
“当他们在齐膝深的雪地里艰难前行;他们坐在雪地上从高高的山顶顺斜坡滑下,半途被冰雪下埋藏的一块石头狠狠颠了一下,一头栽在雪堆中拔不出来;当他们刨开倒木上的积雪,一点一点地努力寻找;当他们天黑后走很远的路都找不到一个干燥而避风的地方过夜……”
我很难像在剧里痛恨高晓亮一样,去痛恨他们。在肚子都吃不饱的时候,要怎么劝他们向善呢?
02
“你们有你们的低等动物需要对付,我们有我们的下层阶级需要摆平。”——《动物农场》
《动物农场》是乔治·奥威尔创作的中篇小说,是一则反乌托邦的政治讽喻寓言。奥威尔用童话的形式构建了一个由动物自治的乌托邦农场。这个农场原本叫庄园农场,庄园里的动物们对现有的生活积怨已久,他们策划了一场“革命”,把奴役他们的农场主琼斯先生赶出了农场,建立了一个平等的、自由的动物社会。
但是新的动物领袖——那些聪明的猪们最终却窃取了革命果实,一步步成为比琼斯先生更加独裁、恐怖的统治者。
动物农场最直接的讽刺对象是前苏联,作者奥威尔在1936年参与了西班牙内战,对当时苏联控制下的西班牙共和派表面上民主、进步,实则进行政治迫害、思想控制等的做法感到愤慨。
个人经历结合对斯大林大清洗事件的了解,敦促奥威尔写下了《动物农场》,传达出世界上没有乌托邦的理想社会的观点,所谓的平等和自由都是暂时的、相对的,有限的。
书中的猪们非常聪明的把琼斯先生塑造成了一个永远的“阶级敌人”,在他们一步步走向极权的路上,只要其他动物一旦表现出不满和怀疑,他们就会立刻把琼斯先生搬出来,问他们:难道你们想要琼斯先生回来吗?想要再次被人类奴役吗?动物们当然不想,于是他们一步步接受了,退让了,以为只要是动物当家做主,就一定会过得比琼斯时代好。
但任何统治阶级都不可避免地享有特权,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被统治的动物都逃不过被剥削的命运,只是剥削它们的对象有所不同。
最让我感到痛心的部分无疑是对猪们深信不疑的“卷王”拳击手——一匹强壮有力的公马,为了风车事业孜孜不倦地工作,奉献了一身的力气和热血。当它无法工作后,不仅没有正常“退休”(像动物农场刚刚成立时被承诺过的那样),反而被运送到了屠马场,这一段比所有的政治惊悚片还要吓人。
动物主义的“七戒”,最终被篡改到只剩下一句话: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
抗争不一定有用,但一直沉默和顺从一定会迎来更坏的结局。不断学习,保持清醒,保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永远不要失去反叛精神。
03
《人生海海》是中国当代作家麦家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上校的一生。作为麦家的“故乡三部曲之一”,这次的故事脱离了麦家最擅长的“谍战”题材(比如《风声》),而是将故事背景设置在自己的故乡,讲述了上校、爷爷、爸爸、小瞎子、老保长等人的故事。
虽然上校的故事大多发生在外地,但流传于村里人口中的故事却永远保持着新鲜的、强盛的生命力。这些从每个人口中讲出来的话,同时裹挟着真与假的糖霜毒药,让人听得将信将疑。
正如每个被村里的流言伤害过的游子,这些暧昧不明的故事,对每个人的命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人生海海》是一部非常好读的小说,每一小结的字数都不多,情节性极强,可以随时拿起,随时放下,再打开的时候还是清楚地记得前面讲了什么。故事很接地气,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流俗,上校最大的秘密和很多支线人物都离不开香艳的、猎奇的描写。
这也是我不太喜欢的点,翻来覆去都是两腿之间那点事,我真的对上校肚皮上刻的什么字兴趣不大!!艳情描写可以有,很多经典的小说都有,读者也喜欢看(谁还不是个大俗人了),但是不要太离谱吧。
作者想要把上校写成一个英雄,但是他获取情报的方式竟然是和女汉奸以及日本女人睡觉。所有女人都对他的那个东西欲罢不能,都想要独占他,所以在他私密处刻字,这也成为了毁掉上校一生的污点。
绝大部分女性角色都被塑造成“荡妇”形象,她们是美丽的、性感的、红烧油肉一般的、充满欲望的,为了满足男性角色和男性读者的遐想而存在的香艳工具人。
作为女性,真的很难共情男作家意淫的世界……有时候也挺想笑的……无奈。
04
“你能够不被遗忘,我就能够被记住。”——《春山》
《春山》是作家何大草创作的历史人物小说,主要内容如作者本人所说——“是写王维人生的最后一年,在辋川山谷里。他和他的朋友裴迪,他们在一起日常的生活。最后一年,安史之乱已经过了七年,盛唐已经坍塌。王维内心有对盛唐的缅怀,对人生的回顾。往事再现,会看到关于盛唐的点滴记忆,那个繁华盛世,曾经是存在过的。”
我所熟悉的王维是少年得志的天才,是音乐、绘画、文学无不精通的才子,是长安城“名流社交圈”的宠儿。他20岁中进士,一生不愁吃穿。仕途虽不显达,但王公贵族家中设宴,都以邀请到他为荣。在大多数人心目中,王维都是一位“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的贵公子,想起他,很少与落魄沾边。
本书写的是王维的另一面,是他的晚年生活,去世前一年的日子。王维的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在开元、天宝的盛唐度过,然而,伴随着盛世的是他在长安和终南山的履隐履出,何大草说他“似乎是在避盛世”。
去世前的最后一年,王维是和好友裴迪在辋川别业度过。
辋川,位于陕西蓝田县西南的终南山谷地。辋川别业曾经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产业,后来被王维买下翻修,最初是作为他母亲奉佛修行的隐居之地,后来他自己也常在此居住。
王维的母亲虔信于佛,曾师事大照禅师三十多年。王维自小随母亲信佛,佛教是教人出世的,他能透过色相看到空。后人称王维诗禅或诗佛,称李白诗仙,称杜甫诗圣。
书中的王维最后像留守老人一样,在辋川别业数着日子等裴迪回来。为了救家里的小狗,被卖艺的武师一脚踹在心口,暗红的血从他的鼻孔和嘴巴里慢吞吞流出来;放羊娃奚落他欺负他,他也跟着笑;“雨飘进他眼里,再慢慢蠕出来,像是老人的浊泪。”
很难接受,这是王维的终年。
王维活了61年,留存下来的诗歌约四百首,在辋川写下的有几十首,是他一生的精品。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辋川因王维而著名,而没有辋川,王维的名可能已经湮灭了。”

-戏剧疯子聚集地,戏剧、电影、电视剧、书籍分享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