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振:艺术家一定要有良心,不能一味夸大一些东西
著名画家许振先生说:“艺术家一定要有良心,不能一味夸大一些东西,本来是七分创作,三分传播,硬是要变成三分创作,七分传播,过于夸大,就像一个低俗小贩,为了卖掉自己的产品,不惜一切,极度夸大自己的东西,这样是不可取的。”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艺术与商业的界限日益模糊,艺术家的角色与责任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话题。著名画家许振先生的这番言论,如同一股清流,直击艺术领域某些浮夸与失真的现象,引发了笔者深刻的思考。他强调艺术家应具备良心,不应过分夸大创作与传播的比例,这不仅是对艺术本质的坚守,更是对观众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体现。
首先,让我们从艺术创作的本质谈起。艺术,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是创作者内心世界的外化表达。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音乐,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艺术家的情感、思考和对世界的独特见解。许振先生提到的“七分创作,三分传播”,实际上是在强调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与深度,以及作品本身的价值所在。创作,是艺术家灵魂的磨砺,是对美的追求与探索,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最终才能孕育出触动人心的作品。因此,创作的分量远重于传播,它是艺术之树得以茁壮成长的根基。


然而,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艺术似乎也难逃被商业化的命运。一些艺术家或出于生存压力,或受名利驱使,开始过分强调作品的传播效果,甚至不惜夸大其词,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这种“三分创作,七分传播”的模式,表面上看似提高了作品的知名度,实则是对艺术价值的严重扭曲。它忽略了艺术创作本身的深度与内涵,转而追求表面的光鲜亮丽和短期的经济效益,最终导致艺术作品沦为快餐文化的牺牲品,失去了其应有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许振先生将这种行为比作“低俗小贩”,形象地揭示了这种夸大传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如小贩为了卖出产品而不惜夸大其词,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在艺术领域,过度夸大的宣传同样会误导观众,使他们难以分辨作品的真实价值,长此以往,将严重损害公众对艺术的信任与尊重,不利于艺术生态的健康发展。


那么,作为艺术家,应该如何平衡创作与传播的关系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坚守艺术的初心与良心。艺术家应当意识到,真正的艺术价值并不在于作品的传播广度,而在于其深度与独特性。因此,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应倾注更多的心血与智慧,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与意义,力求使每一件作品都能成为思想的火花、情感的纽带,连接起创作者与观众的心灵。
同时,在传播环节,艺术家也应秉持诚实与谦逊的态度,避免夸大其词或虚假宣传。他们可以通过举办展览、参与艺术论坛、撰写艺术评论等多种方式,与观众进行深入的交流与互动,让作品在真诚与开放的氛围中自然传播,从而赢得更广泛的认可与尊重。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艺术市场的监管与引导,营造一个公平、透明、健康的艺术环境。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原创艺术的发展,打击虚假宣传与侵权行为;艺术机构与媒体则应承担起社会责任,为艺术家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同时加强对艺术作品的评价与解读,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艺术审美观念。
总之,许振先生的这番言论,不仅是对当前艺术领域某些不良现象的深刻批判,更是对艺术家职业操守与社会责任的深切呼唤。在艺术与商业交织的今天,每一位艺术家都应坚守自己的良心与底线,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艺术之花在真诚与汗水的浇灌下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守护艺术的纯洁与尊严,让艺术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黄澜)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