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重启人生
这几年在追寻“我是谁”的路上,看了很多心理学的书,简单点概括的话,我们都是被自己的经历所塑造的,真的做自己,需要在中年的时候开始整合阴影面,让自己活成想成为的人,即: “我不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我是我选择成为的那个人” 。
2024,我35岁了,还剩下2天,我就要买入36岁了,有点不敢相信,人生这么快就奔着40而去了。我初中的时候,因为青春期的情绪不稳定,还有那埋伏多年的心理创伤,经常会陷入极端的情绪拉扯状态,每次陷入这种看似矫情的情绪奔溃时,就吵着说我要在35岁的时候自杀。而幸运的是,我那时候有一个最好的朋友,她跟我不一样,她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长大,是一个安全感充足的人,她不会劝我说你不要这样想,而是很平静的跟我说,我陪你一起,抱紧哭泣的我。
兜兜转转了很多年,她现在依旧是我最好的朋友,前几年她经历了婚姻危机,我成了那个可以支撑她、陪伴她的人。我们聊起了初中时的那些事情,就觉得像两个过家家的小孩,她其实也不能真正理解我那时的痛苦,但是她愿意陪伴我,而我在这种陪伴中感到被接纳了,也慢慢放下了一些执念。
而今年我35了,我当然没有自杀,我在这一年走出了前两年的职业低谷,有了足够的时间、精力、金钱去更多的享受当下,我甚至开始想,如果我足够幸运,能活到80岁的话,我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和金钱。
第一个改变是,我选择自己的感受优先,结束了一些不再合适的关系。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我结束了心理咨询,我很感谢我的咨询师,但我也在这个整合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原来是个高敏感,我对深度情感有着比常人更多更高的需求,我不喜欢表面客套的关系,我的直觉非常敏锐,不管我想或不想我都觉察气场/能量/情绪这些看不见但存在的东西。高敏感是种天赋也是种负担,我曾经因为控制不住这个能力,把它封锁了,但咨询后,这种能力慢慢浮现出来,它带来了严重的身体过敏反应,我看了不少关于高敏感和边界的书,来学习如果运用和管理这个能力,最后的答案是,看到你自己,看到你自己的需求,守护住你自己的边界,管理好你自己的能量。
在看完《早安,怪物》这本书,我想我需要的是一个能陪我深入地狱去看到内在痛苦的咨询师,当这个需求强烈到我不能再忽视,以及我客观的认识到了我的咨询师不是能陪我深入地狱的那个人,我选择了结束咨询。
与之类似的,也结束了一些已经“过期”的朋友关系,还有更积极调整和家人的关系。
第二个改变是,我不再总要求自己延迟满足了,想要就要尽快实现。
结束咨询的另一个原因,是我有更多其他想要去做的事情,想要调整时间的分配。结束咨询后的第二周,我开始去画室学习素描,这是我继半途而废的漫画、白描后,又一次挑战绘画。
我今年恢复了旅行,说走就走,抱着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的信念,对自己说不出发才是最大的遗憾,让自己快速去执行每一个旅行计划。我终于兑现了我很多年前的愿望,带父母一起去了趟阳朔,发现也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可怕。怀着很忐忑的心情,在国庆时和朋友一起去了俄罗斯自由行,在俄罗斯做了11天聋哑人。一个人出发去腾冲徒步了10公里的高黎贡山原始森林,在星空下泡温泉。再过几天,我要挑战带父母去泰国。
在购物上,我买了不少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为了打黑悟空买的PS5,为了旅行买的相机和大疆等等。比以前多花了不少钱,但是我觉得我值得,不再要求自己要尽力为未来存下更多的钱,而是要享受当下的财富和自由带来的快乐。
第三个改变是,我变得耐心了,更平静了。
这个体现在我做DISC测试时,S从最低变成了显性因素,以及我语速变慢,也更少生气了,更加peace&love了。
跟朋友聊了下,觉得是因为内在的安全感变多了些,少了一些生存焦虑,所以没那么急躁了,也不需要去掌控很多才能觉得安全,我更能接受一些变化和不可改变之事的存在,且不在这些事情上内耗自己。
以及结合高敏感的特质,发现自己开了天眼一般,能非常快速的get到他人的情绪和动机,在人际上也自在了些,没那么社恐了。 今年特别喜欢的杨天真和李诞的博客和视频,一个活的肆意,一个活的释然。让我也忽然间理解了自己接下来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想要绽放的活着,对自己的情感和欲望诚实,不想继续用前半生的那种压缩到快到坍塌,却绷紧了弦努力保持平衡的姿态生存。
最后,今年最开心的事情是,我那反反复复一年多的严重湿疹终于离我远去了!没有比身体健康更让人开心的了。
2025年,希望多运动,多体验,多享受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