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读书总结
例行节目,今年看到一个名词叫“文化体力”,用人话解释大概就是能静下心鉴赏文艺作品的能力。今年读了一些书,但读到一半放弃的也很多,先一起列出来吧,也算是立下flag
2024年补充:准备写总结的时候看到去年留下的草稿汗流浃背了,这个系列难道要变成两年一更了吗?看看阅读量确实应该两年一总结,一年一更根本撑不起来。
全责声明:以下书籍不包含本人2023-2024年的所有阅读书目,只选择了印象深刻且【主观】阅读体验愉快的书目,含有大量【极其没品的】发言,不具备任何参考价值,如有冒犯请立刻关闭并拉黑我。
一、读小说也是一种追剧
《大明王朝1566》
同名电视剧的一比一文字复刻版,文字的好处在于阅读的节奏更加随心所欲,能认真琢磨人均八百个心眼子的台词。历史权谋题材经常被评价为官场生存秘籍,但是《大明王朝1566》在讲勾心斗角、帝王心术的同时,没有沉溺于厚黑学叙事,也没有塑造出任何一个“完人”形象,而是指出真正的“道”在史册里,在人心里。更可贵的是,作者不是通过喊口号上价值,是通过剖开一切的腌臜和算计之后,让读者领略到这一点的。所以,讲万历和张居正的续集什么时候才能问世呢?
《大医·破晓篇》《大医·日出篇》
“后来者或许很难相信,历史上曾经走过这样一副血肉之躯。”两年内重温两次(而且都是通宵重温),还听了有声剧。故事都建立在史实基础上,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不管是治疫救亡还是医患冲突,在当时没有单纯的医学问题,所有的“救人”最后都要通过“救世”达成,三位主角的理想和坚守让我数次泪腺泄洪,他们仨就活该当一辈子的好朋友,而一干真实历史人物的出场也让人意识到历史比小说更动人。唯一不足是第二部进度太快,几十年时间匆匆过去了,要我说应该多出几部外传……
《太白金星有点烦》
马伯庸不是第一次写职场小说了,《长安的荔枝》是“一骑红尘妃子笑”背后的血案(真的有血案),《太白金星有点烦》则是一篇职场人看了会沉默、老油条看了会流泪的《西游记》同人,看似背离原著,却又没有OOC,并融合了当下的各类热门话题,属于比较巧妙地抄热搜。写尽了办公室的各类斗智斗勇,更显出了结局的几分超然,其实全书最理想的地方在于:李长庚和他的同事们其实都是有八百个心眼子的好人,同事间最好的关系,莫过于“携手共进”四字了。
《食南之徒》
唐蒙比见微系列前两部的主角(李善德和李长庚)躺得彻底,但自己认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这种倔劲才是主角最吸引人的地方。整个故事很工整,篇幅短但信息量不少,美食、解谜和人物情感都铺陈得恰到好处,可见经过了细心的剪裁。马伯庸的真爱题材是推理和微观历史,主角唐蒙破了一桩几十年前的悬案,作为最想躺平的人最后以一己之力促成了中华版图的变化,南越国的描写其实是明喻,相信历史上前人做到的事情,今天的我们也能做到。
二、文学
《克苏鲁神话》
克苏鲁,这个本来有些小众的概念在互联网上被无节制地解构、繁衍太久了,以至于什么东西改头换面一番也能被成为克苏鲁了,这是否也是一种克苏鲁呢?其实最初的克苏鲁神话真不是很好读,繁复的描写,被各类恐怖片拍滥的剧情,永远会在结尾变疯的主角,都给阅读造成不小阻碍。不过我仍觉得克苏鲁是一个很好的创作母题,因为未知、认知颠覆以及人在广袤时空中的孤独
《肖申克的救赎》
有志于做小说家的人应该都来读读斯蒂芬·金,因为:1. 他会讲故事。2. 他写东西时知道自己在干什么。3. 他创作的内容或许不可名状,但他的精神状态一直很良好。好心态决定作者一生!
这部中篇集还有第四个好处,那就是节奏好,不会戛然而止,也不会太絮叨。四个故事题材多样且普遍大获成功,每篇都有值得称道之处,《肖申克的救赎》过于出名,但还是推荐读一读原著;《纳|粹高徒》将完美的日常生活和掩埋于昨日的惊悚与恶结合得相当好,挥之不去的战争阴影也是一种时代症结;《尸|体》让童年的消逝发生在一日之间;唯一没改编成电影的《呼——吸——呼——吸——》将原本有些猎奇的故事讲得环环相扣很是抓人。所以精神状态良好的作者才能持续创作啊,另外中篇才是斯蒂芬·金的绝对领域吧(一部长篇都没读完的本人如是说)。
《包法利夫人》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艾玛·包法利,而每个人都能从这本书里读出自己经历的一些东西,比如我这种戒社观众读出来的是“超前消费真吓人”……福楼拜的叙述不带立场,但各色人等的情感和欲望都写得入木三分,以现代读者的角度看依然是准确到吓人的地步,因为任何时代的人都有欲望,年少时神往的一切都容易被现实击碎,都容易将自己未曾经历的赋予光环,都会认为精神上的至高享受需要从丰裕的物质中生长出来。既想死,又想去巴黎,而这个信息时代的巴黎隔着屏幕就能看到,现实生活本身又显得那么不值一过。可是去巴黎一切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吗?我们如今可生活在一个物质和欲望都在不断繁衍的世界上啊。
三、研究点啥
《消失的搭车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消失的搭车客,前段时间的中文互联网兔子洞冰山图让都市传说又火了一把,而冰山图的第一个词条“北京公交车”就是这个经典传说的变体。同名的这本《消失的搭车客》对一系列经典的都市传说母题做了相应的探析,其实每则传说轶闻的背后都反应着现代社会的某种焦虑。书中的一些话题现在看来有些老旧了,互联网的出现让都市传说走上了新的维度,我们随时可以跳进新的兔子洞,而本书可以作为很好的启发读物。
《空王冠》
玫瑰战争,一段养活了后世无数文艺创作者的历史,每个人的人生都仿佛开了八倍速,在联姻、生继承人、战争中不断循环。这本《空王冠》是不错的玫瑰战争入门选择,作者叙述调理清晰,并贴心地在每章开头都加入了小说笔法,让本就跌宕起伏的历史更加扣人心弦。如果是权游粉丝,还能体会到找彩蛋的乐趣,不断发现原型人物,而历史的走向,往往比一些托更作者和烂尾编剧笔下的故事更加出人意料。
《显微镜下的大明》
明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共六个真实故事,从地方税赋bug到一个国家的人口登记,全部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于细微之处窥见王朝兴衰的征兆,对当下也颇有警示意义。另外书中好几个故事发生在我老家周边,我不禁要问(我失禁也要问!),虽说丝绢案被改成了剧,但是龙脉保卫战不也很有改编价值吗?类似事件确实在我中学时代发生过啊,有些家长真的以为学校换校址坏了风水来着,明明是很好的喜剧素材(
五、风过回廊
《银河英雄传说(全10册)》
能成为世纪初三大同人热圈之一不是没有原因的。未来的星际战争固然为本书添加了浪(中)漫(二)的底色,但人物塑造和情感戏才是银英深入人心的关键,十几岁时会深深为广袤宇宙的背景和风云变幻的历史感着迷,而上班后更对杨威利多了一层共情,人物死亡率堪称尸横遍野,但基本上每个人都是风光大葬,且没有强行煽情之感,我觉得这点还是很值得后世小说作者学习的,抛开一切炫酷的背景设定和上价值的buff,最本真的那些东西依然要能够打动读者。
《银河英雄传说外传(2)尤里安的依谢尔伦日记》
我愿称之为红茶党人必读书目,田中大开杀戒之余写的温情外传,所有人都活得好好的,而且让杨威利的形象更完善了,在他“多彩多姿,充满矛盾和胜利的短暂人生”中,也有真切可感的一面,读完后很难不想拥有同款朋友或领导。尤里安则彻头彻尾是杨威利的人,相信敏兹议员未来会写《杨威利传》和各种回忆录,而他不会与任何人提起银桥街停电的那个晚上。
六、童年回忆补完计划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一口气重读了所有故事,仿佛也跟着福尔摩斯和华生走过了漫长岁月(“老兄,爱我就赶快!”),这版其实就是在初版译文的基础上换汤不换药,但作为系统性了解的读物来说够用了。柯南·道尔其实有个写历史冒险小说的梦,《血字的研究》中的摩门教聚居地,《恐怖谷》中侦探与地方结社的斗争,《五个橘核》中的3K党,其实都是一脉相承的。最喜欢的是《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氛围营造最出色的一篇。
《哈利·波特:20周年纪念版(全20册)》
我觉得在这个电影版广泛流传的环境下,任何人都应该读一读HP系列的原著,这样你就不会错过:细腻精准的情感描写、比影版丰富可爱一万倍的人物、原汁原味的名场面、沉浸式就读霍格沃茨的体验、罗琳十分擅长的冷幽默。HP系列探讨的几个话题:爱、死亡与选择,在书中都有独到且深入的诠释(长大后读会发现伏地魔的结局是必然的),其深度时至今日也是儿童文学中的翘楚,可以说成为了我价值观的一部分:“对于头脑十分清醒的人来说,死亡不过是另一场伟大的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