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版大户人家的阿姨
我很早以前就想去大户人家当阿姨了,之前的日记里也写过(考古戳这里)。可能你老惦记什么,就会在某一天不期而遇(实在不想感叹那句被用滥并滥用了的话,念念啥,必有啥的……)。
上周我想周末去扭腰转悠,并想着用我注册了几个月的CS账户找到一个当地的host,这样我就不用着急忙慌赶晚上的火车当天返回新乡了,也可以顺便了解一下普通本地人的生活。上CS设了几个过滤条件,点搜索,卡姐的资料被排在第一名推送到了我的眼前。我定睛一看,Self-employed house cleaner/baby sitter,这不是美国版大户人家的阿姨吗?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给正在做着我dream job的卡姐写了申请。也没报太大期望对方能同意。所以又很佛系地广撒了很多网。看看到底有没有好心人会收留我吧。
隔天我再上到CS网站,发现卡姐几乎是秒接了我的申请。我激动得赶紧点了confirm,并cancel了发出去的所有其他请求。
从资料上看,卡姐是巴西人, 比我大五六岁的样子,高中学历,从照片和字里行间看得出是一个很敞亮很接地气的姐们,并没有什么藏着掖着装着的感觉。那时那刻我迫切想看到一个高中毕业的普通人在美国轻轻松松幸福生活的样子。
卡姐甚至很热情地提到,她周六干活的地方离我不远,5点干完活后可以开车接我直接去她家。考虑到我周日晚上和国内还有会,还是想周六逛纽约周日早点回来准备工作的事情。于是跟她说我自己坐火车过去。
周五下午开始下雪,周六早上积雪已经挺厚了,我拿了大雪铲去前院铲雪,并且犹犹豫豫还要不要出门,这样一犹豫基本就到了中午。还是决定出去一下,那总得吃点东西出门吧,出门吃饭,贵呀!简单弄了点吃的,中午就过去了。还好我赶到扭腰,太阳还没下山,还好我想去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Rockefeller Center的那颗传说中的圣诞树。
走出Penn Station的时候,金黄色的夕阳给建筑物披上一片闪亮的围巾,整个街道都呈现出一层温暖金黄的底色,实际雪后的街道冷得直让人哆嗦。我想,天还没黑,不如一路走过去吧,可以顺便看看形形色色的new yorker和new york游客。就这一点来说,我最喜欢扭腰的地方,就是这些充满着个性和自由的形形色色的人了。
沿路一切顺利,我边走边拍边哆嗦,哪知眼瞅着拐两个弯就到的目的地,愣是绕圈迷糊了好久。等赶到的时候,夜幕开始降临,灯火阑珊,人潮却依旧汹涌,从而,辨别方向对我来说,成了一个难上加难的事情。
好歹是到了,想匆匆拍完游客照就赶紧去搭火车找卡姐。她说她5:45左右到家,然后我就可以随时过去了。我使劲往前挤,想找到一个好的位置,把我和圣诞树拍到一起。没想到,越往里走,人越多,越往里走白人越多,本东亚小矮人差点被埋到白人堆里出不来。我赶紧回撤,到了最外围,打卡走人。(天,我已经写了一千多字了,还没写到和卡姐见面,白瞎了这篇日记的标题……)
此时天色已暗沉,摩天大楼之间的空隙风又大,纽约的地铁口很小,墨绿色的入口栏杆早已淹没在夜色中,不知道是温度太低还是什么,电池已不多的iphone地图也不好使。迷路了几个blocks,终于在51th street找到一个地铁口进去了。结果说方向不对,我应该去马路对面。我穿了穿马路,几次都传回了同一个入口。交错的路太多了,所以对面是哪里,对于路痴来说太费劲了。然后我仔细读了读地铁口的文字,说反方向的地铁应该穿过broadway去对面。看来还是不要相信自己可怜的方向感和地图,一定要读文字,都各种路标上的文字。
我找到broadway的走向,确定是在穿过它,穿过之后,来回走了几下,才找到地铁口。从地铁进去又要找线路。这次我已经有些经验了,读告示,仔细读告示,仔细听报站,仔细看地铁车厢里的换乘线路图。还好纽约的街区布局十分周整,我坐完一站,换乘了一下,再坐了一站,就顺利到达了Penn Station。买好车票,很快就有发车。
我快速奔向站台,在下楼梯的时候,在我前面的人拿了很大几束鲜花,还有一个桶,我瞬间明白过来,应该就是住在纽约周边地区的小商贩,早上坐火车来纽约出摊,天黑了坐火车回去。我心中大喜,老天真是太照顾我了。我原计划是上火车前给卡姐买一束鲜花作为见面礼,因为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了各种迷路上,导致现在两手空空。这不立刻就有一个花贩空降到了我的眼前。
我马上就想搭讪问他的花咋卖了,觉得下楼梯不方便,待会儿上车跟着他,在车上不是有大把买卖的时间?就这么一迟疑,我就错过了这个老天眷顾我的绝佳机会,因为一下到站台,花贩就加速奔向了和我反方向的站台,我想追上去的时候,已经晚了,加上我怕错过火车让卡姐久等,我只好带着遗憾上了车。
下了火车,给卡姐发信息表示到了,她让我找星巴克旁边那个出口,让我在里面等,因为她还没出来。谢天谢地,这样我可能有时间给她买礼物。不过,在此之前,我要找到星巴克在哪里,自我挣扎找了一会儿,确定依然迷糊,果断去information窗口问了路。我真应该第一时间问路而不是自己找。
赶到星巴克,卡姐还没到,我正好看见斜对面有个卖酒的小商店。谢天谢地。我赶紧跑过去,凭直觉开始挑酒,因为我自己不喝酒,所以丝毫不懂酒。于是我通过我的common sense开始瞎挑起来,一是不要太贵的(我自己付得起别人也不会觉得亏欠我),二是颜色看上去比较符合节日氛围,三是按照中国的习俗好事成双,我挑了两瓶,自己很满意。
手机很快要没电了,怕待会儿关机了卡姐找不到我,决定去星巴克充电。但是星巴克并没有坐席,也没看到充电的地方,在一个角落我还是发现了一个插头,但已经有人在用了,对方也许是自己快充完了也许就是善良,马上让给了我。星巴克服务员颇有微词,这个人还上去和她理论了一下,然后让我继续用。真,谢谢好心人。当然我也很识趣,手机充上点后,我就过去点了杯咖啡。
咖啡刚拿到手,卡姐就说她到了,我很后悔没点两杯,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卡姐说她是一辆灰色吉普,停在对面拐角处。我跟她说我手上拿着一杯星巴克,很有辨识度,我出去你就能看见我。她说我看见你后就给你打双闪。
接头非常顺利。卡姐看上去比她的照片年轻有活力,是个没有架子的白人大姐,身材在美国大姐里还算不错。我先把两瓶酒递给她,然后问她晚上能喝咖啡吗,她说太能了,于是我把刚买的热气腾腾的咖啡递了过去!她说你在里面已经喝过了吗,我说是的,等你的时候我已经喝了一杯了。 她开心得欢呼起来,谁不喜欢在冻手冻脚的天气里来一杯热饮呢!
很快到了她家。车子就停在楼下街边。她说这个房子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车库,我说我最羡慕美国的地方就是到处都有免费的停车位(大城市除外),能有个地方停而且不收费,已经很美好了。
我跟着她上了二层,入口一整面墙爬满了绿萝,非常漂亮。进门是一个门厅,一面是巨大的落地穿衣镜墙,一面是鞋柜和挂衣服的地方。从进门开始,各个角落都是小而精致的绿植,毫不显得凌乱,植物很绿很旺盛,透着一股鲜活的气息。
进去是一个客厅加开放式厨房,我太喜欢美国的厨房了。普通房子里面标配的厨房,就已经很满足我的理想了,有吧台,有洗碗机有烤箱有一切你可能需要的设备,又让空间显得很开阔,又各有分区。
客厅里有巨大的黑色沙发,后面有与之搭配的褐色大餐桌。一切看上去都那么和谐。大沙发上甚至有一只巨大的熊猫玩偶,质感上乘。我甚至在中国都没看到这么好这么大的熊猫玩偶。
卡姐的儿子从沙发上起来迎接我。在车上我提前问了卡姐她儿子的名字,第一次听到这个不烂大街的名字。对于我这个外国人来说,四个音节不太好发音,我就叫他小古吧。
卡姐冲着儿子晃了晃手上的热咖啡,非常开心。我说真不好意思,我应该想到给小古也买一杯。小古说没关系,他晚上一般也不喝咖啡。
卡姐问小古,你今天都干啥了?小古说他上午去游泳回来就一直在家宅着了。他妈说,你可真行!我说你们作业多吗?小古说高四了,老师不怎么管他们了,今年基本没什么作业,高中前三年还是学业压力挺大的。总之,没啥作业这件事,听着可真令人羡慕!
小古和我想像中的有些不一样。卡姐的资料里写着她和18岁的儿子住在一起。在我的想象中,一个单亲家庭的美国teenager,应该会有些叛逆和不好相处,甚至懒得理人。但是小古非常平静随和,谦逊又不失年轻人的活力。
我可能倒是显得有些拘谨。我以为到了之后我们会马上出去一起吃晚饭,之前和卡姐说好一起dinner我请客。但是我们聊了好久,她俩都没有动静。我连帽子和外套都没脱。小古问我饿不饿,我说有一点,他说他很饿,他妈妈说不饿。我说别把小古饿坏了,我们还是赶紧出去吃饭吧。
之前在车上我问卡姐一会儿晚餐有没有什么推荐的餐馆,她说小古想吃一家巴西餐厅的三明治想了一周了,我说那去呗。出门前,卡姐跟小古确认好饭后的安排,问她想不想跟我们一起去Hoboken看曼哈顿夜景。我觉得对于本地人来说,这种游客热衷的地方,他可能会没兴趣表示吃完自己回家我们去我们的,没想到他还是欣然同意一起前往。
餐馆比较家常,小古说这里有全世界最好吃的炸薯条,unhealthy but delicious,等上来我尝了一下,外面裹了一层细微的面包屑?整体口感外酥里嫩,确实好吃。她们给我推荐了一款巴西牛排汉堡,我还点了新鲜的菠萝汁,可能是饿了,也可能是确实好吃,那一顿吃得非常满足。卡姐点了一个看着像雪碧的汽水,我说是巴西版的雪碧吗?她们说是一种巴西仅有的果子味道的汽水,查了查名字,叫Guanana,之前没听说过。尝了一口,香气扑鼻,非常浓郁。
饱餐一顿后,卡姐开车带我们去Hoboken。路上我们聊到各自的兴趣爱好,我提到我最近几年在学架子鼓。卡姐说她少年时期也想学架子鼓,还报名学了,但是家里没鼓,她想买,但是她妈妈说太吵了邻居会骂,问问你乡下姥姥愿意给你放鼓不,她就去求她姥姥,姥姥也不愿意,最后就放弃了。
一边开车一边放着音乐,卡姐不时跟着节奏敲起了方向盘。我说,敲得很在点上,比我厉害,你很有潜力成为一名很棒的鼓手!
小古一路比较沉默。等终于到了地点(河边一个观景台还有一片小公园),我以为他会说留在车里等我们,因为外面实在实在太冷了。没想到他跟着我们下去了。我真是一边走一边疯狂哆嗦,太冷了。对面曼哈顿的夜景也美得让人惊叹,我掏出手机想拍,手抖得实在拍不出好片。小古说你要拍照吗?我说行那你给我和你妈照一张合影吧!
照完我继续疯狂哆嗦,我很想说咱别看了快回车上吧,但是觉得对卡姐开了半个多小时到这里待会儿还要开半个小时再回去也太不尊重了。于是强忍着浑身哆嗦转了一圈。说实话,如果是夏天,这里是一个非常非常棒的深夜好去处。希望我五月份回国之前还能再来一趟。
虽然疯狂挨了十分钟冻,但这一趟还是值得的。卡姐说,你看看,白天你就是对面曼哈顿中心的一只小蚂蚁,你根本不知道纽约市什么样。现在你出了纽约,才可以将整个曼哈顿一直到布鲁克林大桥尽收眼底。是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很想把这句非常哲理的古诗原汁原味教给他们,但糟糕的口语限制了我的表达。
回来的路上,小古说,太冷了,等下回去你想不想喝一杯热巧,我说那太好了,每次出来觉得太冻手了我都给自己买一杯热巧。
再次回到他们温馨的家中,卡姐开始给我介绍等下睡哪里,她拿出了折叠床垫,床单,被子,枕头枕巾,说等下客厅就是我一个人的了。平时如果她大儿子小布回来住或者来了客户人,也是这么一铺,非常舒服。客厅的地毯非常干净舒服,三面围着沙发,基本是一块封闭的区域,感觉足够温馨舒适。卡姐和搬出了她雪藏很久的折叠屏风,来营造一种隐私感。
后来卡姐提出要喝茶,说她每天睡前必喝一杯,于是让我再茶和热巧之前选择一下。我想那就和卡姐一起喝茶吧,这样也不折腾小古给我煮热巧,对我的牙齿也好。卡姐给我的茶包是巴西风味的薄荷茶。我们各自来了两杯,闲聊了许多。关于她为什么来了CS,以及怎么说服小古跟她一起来host别人。
她说她有一个表妹,自驾两个多月,从巴西一直游到加拿大,都是CS住到别人家,到美国的时候,就拉着卡姐一起自驾去加拿大。在卡姐的记忆中,她一直说有一天要去加拿大,感觉加拿大是一个很遥远的地方,没想到开车五六个小时就到了,多么近啊。然后原路她都是跟着表妹,遇到的CS host也非常好,整个旅途非常愉快,她对于陌生人之前的这种信任和热情真诚感到非常感动。其中有一个纹身师,他独居的房子就在他店铺附近,卡姐和表妹到的时候,纹身师在店里忙,就让她们去店里拿了钥匙,自己直觉住进去。后来玩了几周,再次申请住到纹身师家,纹身师当时已经出去旅游不在加拿大了,直接让她们拿了钥匙自己进去住,想住多久住多久。
和表妹这样玩了一个多月,她觉得她的钱快花光了,要回来干活挣钱了。但是她的表妹还要继续云游。因为这样不耽误她表妹挣钱,因为她表妹是个音乐家,平时教人演奏,可以线上教学。到了当地还可以接演出挣钱。但是她不行,她得回来继续当大户人家的阿姨,一天不去干活就少挣一天钱。
她回来后,将她沿途的感动全部分享给了小古,并告诉小古,希望把自己收到的这些善意和友好,也分享给别人,希望小古和他一起接待出来旅行的陌生人。小古忐忑地答应了。
我是她们接待的第一个陌生游人。她说没想到小古对我的接受度这么高。
小古有他的好奇,问了我许多中国的情况。我也有许多好奇,第一个好奇就是他们那么棒的熊猫大玩偶是在哪里买到的。小古很坦诚地告诉我,这个熊猫大玩偶还有家里的许多漂亮的摆件,都来自她妈妈工作的雇主家。雇主都是大户人家,家里淘汰的也都是质量上乘的好东西。
卡姐说她在这个屋子住了已经有17年了,是小古一岁多的时候搬进来了,经过17年的积累,把家置办成一个自己理想中的家,如果有一天要搬走,她会非常舍不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才意识到,这只是他们租来的房子,有两个房间,她和小古一人一间,有一个宽敞的卫生间,非常大的客厅和厨房,每间屋子都有漂亮的天窗,每个屋子都可以洒满阳光。她说房东对她非常好,17年来基本没涨过租金,因为她从来没拖欠过一天房租,把房子也维护得很好。我顺便打听了一下房租,天,比我北京得老破小出租屋还便宜,这可是在离纽约中央车站只有15分钟通勤时间的纽瓦克市区地段,很多在纽约挣钱的上班族都选择住在纽瓦克。我真是非常羡慕她作为一个体力劳动者的生活质量。更低的房租,更好的房屋设施,更宽敞的居住空间,更好的社会福利和城市设施,孩子有更好的教育……不说了,说出来都是心酸的羡慕。
后来我们也聊到孩子。我说我没想到小古这么懂事,真是个优秀的年轻人。她说可能因为她有一个比他大12岁的哥哥。纳尼?她说她生小古的哥哥小布的时候才17岁,小布12岁的时候她又生了小古。最有意思的是,她妈妈生她的时候也是17岁,所以她妈妈34岁就已经当姥姥了,多么年轻的姥姥。小古插话说,我姥姥就是现在看起来也非常年轻,虽然她已经快60了。
她丝毫没有提及关于早育、辍学、单身妈妈的难处和苦水,也许她并没有感受到过苦难。她说当时她爸爸在美国工作生活,十多岁的年纪,感觉在巴西混不下去,过得不开心,她爸爸便说,你要不来美国和我一起生活吧,然后她就来。来到美国,她感觉很自由很开心。
我说你们经常回巴西吗?小古抢先回答,原来每年暑假我妈妈都带我回去,因为我妈妈每年都要回去处理她的房地产生意(估计她在美国挣的钱,在巴西老家置办了很多房产),现在我已经很多年没回去过了。卡姐解释说,小古小时候我是不得不带他回去啊不能留他一个人在这里,所以只能每次等他暑假的时候带他一起回去。但是现在他长大成人了啊,你知道暑期机票贵得离谱但没办法。现在他可以一个人照顾自己了,我都不是暑期回去,都是趁着旅行淡季机票便宜一个人回去处理事情。小古补充说,他也很喜欢自己一个人掌控管理整个家的感觉,所以他妈妈回巴西的时候他一个人在家非常开心。
在聊到彼此家庭的时候,小古有时提到他姐。后来卡姐解释说,是同父异母的姐姐,离得也不远,开车一个多小时得距离,他们关系也比较好。看的出来小古是一个对朋友亲人都非常亲近的小孩,这很难得。
后来小古先回房间去了。我和卡姐又续了一杯茶,聊了一会儿。卡姐先去shower,然后说好了,现在客厅就是你一个人的房间了。明早你可能被阳光照醒,如果不喜欢的话可以考虑戴上眼罩。她可不知道,被阳光照醒是我多么梦寐以求的事情,在北京普通人的住房条件下,这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第二天清晨,我在太阳升起前醒来了。我端详着客厅和厨房的一切摆件,这里所有的东西和陈列,我事先并没有想象到过,但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理想中的家的样子。我不喜欢极简的太平间氛围的家,我也不喜欢凌乱的脏兮兮的家。这个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摆满的器物,每一个器物和其他器物都相得益彰,每一件东西都很干净(如果是在北京,不到两天就回布满了灰尘,一件一件清理可真是巨大的工作量,好在这里是美国,我在租住的房子里已经生活三周了,从来没有专门打理过灰尘,但家里就是一点灰尘都没有,外面也没有灰尘。无论出去多久,回来我的鞋子也都是干净的)。
太阳缓缓升起,清晨金色的阳光从东边的大窗户投进来,家里的器件焕发出另一种令人惊叹的光辉。我相信每一件东西都有它的故事。卡姐说这里几乎每一件东西都是从大户人家搬过来的。她的雇主们很喜欢她,每次家里换新的时候,都会慷慨的对她说,你要是愿意要,就尽管拿去。有钱人家的东西,即使是扔掉的,质量和成色也都很好啊!我真是感谢她们。
我说我很早以前就想去大户人家做家务了,但是我整理技能不行,打扫技能不行,厨艺也不行,我整个23岁前都是读书工具,毕业之后我发现我只能上班,上班上得越久,就越离不开上班。卡姐立刻觉得她很幸运,她说她就是很喜欢整理和打扫,labelling, sorting things out, cleaning,她的雇主也很喜欢她的工作。而且,她说,你知道吗,其实长期客户,定期去维护,工作并不难,有很多客房,常年无人住,每次去其实只需要马桶冲冲水。最忙的季节就是从感恩节到圣诞到新年这一两个月,这些雇主的孩子孙子们会会回来住,如果有小小孩,房间会被弄得很乱,工作量才会大一些。平常都是很轻松和享受的。因为我就是喜欢把每一个家里收拾得漂漂亮亮。
我没有听到她对与辍学的遗憾,我没有听到她对于高知工作的向往,也许她没说,但是人如果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或者渴望,是能从言谈举止中感受到的。对此,我没有丝毫感受。她满意自己的职业,满意自己的经济状况,满意自己的生活状态。真好。
我醒着,静静地享受着这个大客厅里金色的美好的宁静的早上。

卡姐9点醒来,说要去洗头发,洗完给我做早餐。我跟她说我的计划有变,因为今天比昨天还冷,我不想在外面逛了,想直接回新乡,有一趟10:30出发的火车,能赶上最好。实际上我在担心晚上和国内的例会,我还没有丝毫准备。
她觉得很遗憾,觉得我们相处的时间这么短我就要走了,生怕是我觉得哪里不爽。她说如果我可以呆久一点,她可以开车带我去中国超市,买些东西回来,好好做顿饭,然后下午她开车送我回去。知道我坚持要早走,她再三提出希望我五月回中国之前还能有时间再回她们这里,住上两天,一天做中餐,一天做巴西餐,她可以叫上她男朋友一起,开车送我回去。然后她再和他男朋友开车回来,她也喜欢开车,一路听着音乐很快就到了。
我答应了她,一定找时间再来住。然后她说一会儿洗完澡洗完头,给我做个早餐,吃了再送我去火车站。她开始煮咖啡,烤面包,做美式炒鸡蛋的时候,小古也起来了,听说我要走,他说要给我做最好的pancake。卡姐说,小古是master of pancale!小古说,你不要这样说好吗,她的期望值高了待会儿就会失望了!
最后我们一起吃了一顿香喷喷的美式早餐!让我觉得动手做吃的,也没那么困难了(前提是要给我一个美式厨房)。
小古问卡姐一会儿从火车站回来能不能送他去某某地方,因为和某某(一个女名)约好几点去。卡姐给我解释说小古一会儿要去她家给她遛狗。小古说,你知道dog sitting吧?我很喜欢帮别人遛狗。我说我知道,北京也有年轻人做这个。我家有两只猫,有时出去一周两周,我就请过一个年轻女孩给我cat sitting,每天两次来家里和猫玩耍。小古真是一个会生活的年轻人。
感谢让我遇见卡姐和小古。感谢他们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感谢他们让我看到普通人也可以过得很舒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