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低学历的同龄人们
我的小舅给我来了一通电话,我感受得到,他在抱怨,夹杂着一些不理解。
事情很简单,我的一个远房表哥在他的公司里打工,现在他要辞职。而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辞职。上一次辞职,他去创业了,搞货运,赔了个底朝天。这次他又要离职。
而令我小舅抱怨的,倒不是因为这个人不可或缺。恰恰相反,他因为能力比较糟糕,几乎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所有需要一定知识的工作,哪怕是记账这样的事情,他都会做得非常糟糕,因此只能开车。但实际情况是,企业的领导都会开车,自己都有车,包括作为总裁的小舅妈,事实上不需要一个司机。但为了解决一个就业,让舅妈早上上班的时候能够多处理一点工作,所以聘请了亲戚作为司机。而这一切无非是因为这位表哥的妈妈——我的表姨妈——央求着为自己儿子谋求一份稳定的工作。所以我舅才不理解,明明是靠裙带关系才找到的工作,现在却拍拍屁股要走,如果有明确出路也还好,但是啥都没想好就把工作辞了,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发展,可发展的前提是你得有能力,这就是个悖论。
与这位表哥一同前往小舅企业的还有一位表弟,也是远房表弟,但是他工作得很好,也开车,做点杂事,人很老实,很知足,在省会结了婚、买了房,生了二胎,按部就班地生活着。我的那个表哥也生了二胎,但不像表弟那般带在身边,而是留在老家给他的父母带着,自己和老婆无事一生轻。我舅觉得远房表弟就干得很好,稳定地前进着,而那个远房表哥能力不强,却好高骛远。
但小舅其实透露更多是一种忧虑,在通话中聊着聊着开始很严肃地问我:“我不知道怎么帮助他。创业肯定是个死。”我知道他说这句话的含金量,当年与他一起创业的那批朋友已经零落得七七八八了,过得还不错的,有些移民后退休了,有些守着年轻时在家乡攒的几个铺面或产业过着还算体面的退休生活。更多的人消失了,就是完全失去了音信。依照商人的社交性格,失去音信就表示这艘战船在商海中完全沉没了。
这个远房表哥没有学历,初中可能都没毕业,很早就出来混社会打工赚钱。那个远房表弟也差不多,可能读了几年高中吧,最多也就高中了。他们的学历让他们失去了选择。在和舅舅电话聊天的过程中,他突然问我:“你说,学历这么低,他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我小舅不可能不知道,在我们湖南,那份工作叫做“去广东打工”。从小我就知道有个邪恶的诅咒,不好好读书的出路就是去广东打工。但是在我经历的剧烈震荡的近三十年的生活经验中,我舅舅事业的巨大成功似乎给所有亲朋好友带来了希望:读书不是一个必须的事情,我的那个远房表哥就是如此想的。小舅曾经在深圳打工,那是九十年代初,正是在那里与我的小舅妈相识,而我小舅妈是个非比寻常的女强人,一个如今称作企业家的女人。
小舅当时在深圳打工的时候就已经做到了高管,那是一家香港的公司,做大理石材。可是即便如此,我舅也属于那个年代凤毛麟角的有大学学历的人。可是,我的远房表哥表弟,如今四十岁左右的人,如何能在毫无学历的情况下找到工作,我陷入了沉思,开始在意识中环顾四周,发现这些低学历的同龄人在我的生活圈中并不少见,但是只是慢慢地失去了联系。
我记得几年前,我的小学同学群聊里有人来回对话了十几条,其中第一条就是:“过完年,有没有人一起去东莞搵工”。我很好奇,因为这个词我不认识,但是小学群里的同学大家好像很多人都认识这个字,后来我才知道搵工就是找工作的意思。于是我知道我的很多小学同学,都是年前辞职,年后再找工作,他们都没有读过大学,这在我平时的社交圈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我的小学和初中同学中又很多如此。高中同学中则很少,因为那是重点高中,这让我领教了教育机器强大的筛选能力,一个学段一个学段读上去就像是化学中的“反复提纯”。
前一阵子我去二舅——我的另一个舅舅——家里参加寿宴,也看到了类似的情况。二舅开着一个卖高端酒的铺子,生意不算好也不算坏,本来他很早就可以退休了,毕竟是有门面的人。六十岁的人了提着一箱箱的酒到处送货并不是一件多么得心应手的事情,有时候为了省下油费或者去的地方不好停车,就会坐着地铁去送酒。
他的铺子也雇佣了两个人,都是二舅妈家的亲戚,与我同龄,甚至小时候还偶尔在一起玩。因为我二舅家没有孩子,所以老两口当时很是喜欢带着一群小朋友。我小时候去他们家老是会碰到他们。那两个我的同龄朋友几乎跟他和我二舅妈的儿子、女儿差不多。
他们也都是没有读过本科,也许读过专科,但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居然愿意忍受在这样一个小门面里工作,拿着三千块一个月的工资,我也是觉得难以置信,毕竟他们都是有二胎的人,这个收入在我看来是难以维系生计的。我常常想,可能因为这个工作的优势在于随时可以回家去照顾家庭吧。
我每次去我二舅家买酒,都会发现实在门可罗雀,完全不需要聘请两个人,他一个人就足够了。所以,我几乎可以断定,他之所以维持着这样一桩生意,说破了都是为了这两个如儿女般的晚辈。
那他们除了这么勉力维持,能去做点什么吗?除了去广东打工,恐怕很难,考公考编他们是连准入资格都没有的人,进入国企基本上没有可能,我的那些985学生们进国企都得厮杀个头破血流,进入私企或做点生意是唯一的出路,但是稍微上一点规模的私企恐怕都会有要求,毕竟如今本科毕业生一抓一大把,但凡达到个普通水准的工资都会吸引很多人,做生意更是需要本钱,上哪里找?
二舅妈家的几个同龄人的确有做生意的,现在在卖二手车,而他的妻子在做服装生意,也没发财,也不至于饿死,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只是看天吃饭,随行情起伏。
我设想着把自己代入了他们的处境,我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很严重,因为要么他们必须抛下家庭去工厂密集的广东寻找流水线上打螺丝的机会,要留在本地就得拥有可以照顾到他们工作的关系,这种裙带关系似乎是最优解,因为他们是雇主的亲人,更值得被信赖,至少能保证一口饭吃。但是一旦这样的企业扩大了规模,一切就会发生改变,因为企业会越来越正规化,这其中最大的麻烦就是裙带关系。
当然也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去某些小型的私企工作,但是这就有很大的失业风险。超过三十五岁的失业并不独属于大厂的程序员,普通人,尤其没有学历护城河的普通人,几乎随时可能失业,甚至都不必等到三十五。
我家属的妹妹,前阵子和老公、孩子到我家里来玩。原本我们单纯地认为只是来玩的,所以只是带着孩子去了游乐场。但是临到要走了,我的小姨子跟我妻子说:“如果一个男的年龄快四十了,去当保安可以吗?”我妻子原本以为是她不争气的弟弟,大专毕业之后在家里打游戏,啃老,现在既然是他要找工作,她就很笃定地说:“当然好啊,总比不工作得强吧。”
但是,深入聊了之后才知道她的丈夫失业大半年了,几乎靠着她一个人的工资养着两个孩子。我的这个妹夫是驾校教练,看来小地方的驾校教练也相当不稳定,没有生源也就失去了工作。可是,从军队专业之后,他并没有学历来帮助他找到一份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普通的工作,因为缺少必要的技能,可是又不能去广东打工。一方面脸面上不好看,另一方面如果去了广东就意味着无法兼顾家里。他们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当保安,所以来问我和我的妻子我们的单位是否需要保安。
同样是军人,我的一个表哥虽然只有四十多岁,也没有工作,但可以躺在家里吃退休工资。他是在广东“退休”的军人,所以工资很高,在我们老家生活绰绰有余。但是,我们家的长辈都认为他废掉了,没出去工作,每天睡了吃吃了睡,跟一个真正的老人没啥区别。可问题是,他能做什么呢?如果去一个私企里当一个普通的员工,他既没有技能,也没有优势,拿着那么高的退休工资,又何必去受这份累呢?
这么一盘算,我周围的各类亲戚当中,因为学历低而没有工作的人有好几个,有些已经很多年了,面试碰壁、对工作不满意之后,只能在家啃老。
这又快过年了,估计又有不少的同学会辞了工回到老家,过完年又要去搵工。我记得当年看到这个词的时候,同学群里有个人说他在长沙的比亚迪上班,大家都表示了羡慕,我一开始还不能理解。现如今我才能理解,那的确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工作了,离家乡不远,不属于离乡背井去广东打工的一族,而且还是那么大的工厂,不用担心动不动就失业,尤为重要的是能够稳定地在工厂附近建立自己稳定的家庭,这已经颇为难得了。
社会的一堵看不见的墙已经隔离了我和这个群体,如果不是血缘关系,我甚至可以假装他们不存在。反正看不见,他们就不存在了,连带着他们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