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者》读书笔记
女儿出院那日傍晚,我们在家吃晚饭,住在同一小区的外公突然出现,这半个月,因为怕老人被传染,我们一直没有见面。
外公进门第一句话便对着我说,“你以后不要给孩子那么大的压力了,把那些能停的课外辅导课都停了。就让孩子轻轻松松的生活,健健康康地成长。”
全家人都盯着我,我只能答道,“嗯,好的。”
艾莉森·马莉说过,“每一天都要选择原谅自己,你是人,会有缺点,最重要的是你值得被爱。”让孩子无忧无虑的快乐成长,让孩子感受到坚定的爱,这才是老人家认为最重要的吧。

《素食者》里的姐妹俩,痛苦的、如行尸走肉一般地生活着,只因为悲惨的童年经历。姐姐比英惠大四岁,“自从小时候姐妹俩轮番被性情暴躁的父亲扇耳光开始,她便产生近似于母爱般的、要一直照顾妹妹的责任感”。
成年后的英惠突然开始吃素,她回忆起儿时被自家的白狗咬伤,父亲骑着摩托车将白狗拖着跑了七圈,直到它垂摆四肢、口吐黑血、含着血泪死去,而这一切,只是因为父亲听说这样跑死的狗肉更嫩更香。英惠回忆,“那天晚上,我们家大摆筵席,市场巷弄里凡是打过招呼的叔叔都来了。他们说要想治愈狗咬伤,就必须吃狗肉,所以我也吃了一口。不,其实我是吃了一整碗狗肉汤饭。紫苏粉也没能彻底盖住狗肉那股刺鼻的膻味。至今我还记得那碗汤饭和那只边跑边口吐鲜血、白沫的狗,还有它望着我的眼睛。但我不在乎,真的一点都不在乎。”
李玫瑾老师说过,孩子在童年时期被抱着或者呵护着长大,她就知道爱与被爱,她就会去珍惜人,否则,人对于她来讲就不再是值得爱的,甚至可以肆意去伤害的。你看,当你不爱某些事物的时候,你就不在乎了。只有去爱的时候,一切才会被珍惜,就像海桑写的,“好的和坏的我们都收下吧。然后一声不响继续生活。如此我们才能活得干净、自在,几乎接近幸福,如此我们才敢面对那些美好的事物说:我爱着。”
故事的最后,英惠开始绝食,她想要成为的不是人,也不是动物,而是一棵树,“姐……世上所有的树都跟手足一样……我不用再吃饭了,只要有阳光,我就能活下去……很快,我就不用讲话和思考了,真的很快,再等我一下,姐姐。”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努力的像树一样活着的英惠,也在以自己的方式盛开吧。
而姐姐,在离开妹妹独自闯荡首尔后遇到了前夫,婚后不久,她便醒悟到,自己迫切想要从疲惫中拯救的人不是丈夫,而是自己。当面对丈夫的背叛、妹妹的病情、父母的抛弃、弟弟的绝情,姐姐选择背负起一切,因为,她理解英惠,温顺且固执的英惠不懂看父亲的脸色行事,自小就只能默默承受父亲带来的伤害。
虽然经历了同样童年创伤的姐姐知道自己在很早以前已死去,一直和幽灵一样孤独地活着,但因为她还有儿子,还有英惠,所以她选择“日子还是要过”“她懂得必须独自承受生命里发生的一切”。

《悉达多》里有一段话,“时间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循环,我们在其中不断重复着相似的故事,直到我们学会从中解脱。”虽然,《素食者》一书呈现出一种死气沉沉的绝望和窒息感,但是,当姐姐面对儿子时她仍然能开怀大笑,“人不管经历什么,哪怕是再惨不忍睹的事,也还是会照样活下去,有时还能畅怀大笑。”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不如意,会遇到伤害,会经历一次次的磨难,可是,我们仍然要活下去,勇敢地活着,只因为生命值得被善待。
路人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展翅高飞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读书笔记:于独立之境,寻女性之光 (1人喜欢)
- 观《遗愿清单》有感:愿此生,了无憾
- 《人生得遇苏东坡》读书笔记: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囚徒 (2人喜欢)
- 人生轨迹:《寂静人生》观后感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