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2, 今年我的游戏回顾
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些核心词汇,比如私有制,竞争市场,自由交易这些,并不是一个很深奥的概念。
如果你稍微读过一点儿书,你就知道一切经济体系必然围绕着供应与需求这两边。
在我国60年代,很多的重大经济决定围绕着并不是市场供需,甚至不是常识。
而是围绕着一些没有经历过时间的检验的ideology。
这些我们60年代发生过的事情,其实最近这些年一直在欧美,尤其是北美上演着。
虽然形式,造成的后果以及许多其它方面的细节完全不同。
可你如果知道一些80后依然有记忆的词汇,比如什么拨乱反正之类,你看看现在欧美许多国家,你会看到许许多多的相似性。
研究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是一些学者的事情。
我们知道的就是有这么一群认为自己是革命先锋,恨不得给自己别个红袖章的人,想通过一切方式让所有人认同自己的政治理念,尽管其实他们自己也不是很清楚自己的理念是什么。
不管我们称这些人为什么名字,将来历史学家怎么称呼他们。
对于远在天边的我们,只是看他们的笑话。
而身处在这场巨大的闹剧中心的人,终于开始受够了。
作为游戏玩家,至少对于我本人而言,我其实多年以来一直不喜欢掺和不关自己的事情。
但是2018年我开始预言顽皮狗的《The Last of Us II》这样下去会玩火自焚后,豆瓣上的愤青们把我骂成了所谓的豆瓣第一恐同,我当时就想着时间会说明谁是错的。
从那时我就意识到,其实互联网上大家决定怎么看待你只需要几秒,而且并不需要非常充足的理由。
“如果你不支持我,你就是XXXX”
这种戴帽子行为每成功一次,就有人认为其实自己push的还不够远。
于是时间跳转到2024年。
我们终于来到了一场巨大闹剧的巅峰时刻····
我知道,我说的话都特别模棱两可而且没法很深入的探讨这些问题,作为读者你可能觉得我怎么总是不去讨论事情的核心。
其实很简单,因为不能。
我认为现在已经没有争议了,游戏是和电影,音乐一样的艺术形式。
于是这让大型企业非常非常的困惑。
为什么电影企业可以收购,电影可以量产。
音乐也是。
但是游戏似乎就只适合小作坊来做,一旦做大了,只要给充足的时间,99%的这些小作坊起来的企业最终都必将走向"Enshittification" (一个新的网络词汇“屎化”,指一些非常好的科技公司从为用户着想,变成垄断企业后然后开始变烂,以Uber为主要代表)
经历了各种疯狂收购后,2024年本该是投资拿到回报的时候。
实际上呢?
实际上你发现大家还是没有真正走出疫情。一些花了大量时间,金钱投入的作品。
结果实际上并不是针对玩家来制作的。
而只是一群自认为是革命者的红袖章,这些作品想传达的理念未必有问题。
但是我说了,这场闹剧,许多人受够了。
玩家只需要几秒就可以决定是否掏钱买你的东西。
在2017年公布的,受到《刺客信条:黑旗》影响的作品《Skull & Bones》(海盗旗)。
经历了7年的开发,育碧在上面花了超过200M(2亿)美元。

结果巅峰在线人数不到2000.
索尼的Concord,花了200-400M才制作出来。

结果遭遇了游戏历史上最惨的滑铁卢之一,如果每个买了这个游戏的玩家,花费21万美元。
那么这个游戏才能勉强收支平衡。

其实索尼的滑铁卢并不局限于这一个作品。
前不久上市的Lego Horizon Adventures···

一个60美元,只用8小时就可以打穿的游戏,同样也遭遇了市场的冷眼。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Concord之后,索尼似乎又开始对媒体好了起来。
像这样的失败再也没有看到主流媒体讨论了。
说到主流游戏媒体····
可能很自然而然的要讨论一下今年TGA把年度最佳游戏颁给《宇宙机器人》
其实这件事情本身对我来说其实每什么太大感觉,我对于TGA2024唯一的印象是原来Todd Howard才1米6几。
游戏媒体一步步挖坑把自己推向死亡这件事情要从“玩家门”以前开始讨论了。
这显然已经是关乎人命的事情。
我对于任何行业,都有三个特别简单的问题。
我认为这个行业该为我提供什么?
他们做到了没有?
如果没有他们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我认为游戏媒体需要给我一个客观的对于游戏的评价,一些我不知道的背景知识。
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让我认识到许多我不知道的作品,以及对于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
他们做到了什么?
什么都没做到。
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这个问题····其实让我意识到我从来不是游戏媒体的客户,游戏公司才是。我只是一个数字。
想到这里,游戏媒体其实是给游戏公司干活的。
那么游戏公司现在面临着巨大的困境,游戏媒体的倒掉应该是正常的。
不过在今年,一群臭名昭著的游戏媒体人,甚至整个公司,都得到了该有的下场。
我连他们的名字都不想提。
"fight me bxxch"那个著名的骂玩家的游戏媒体编辑

她已经下岗了,而且估计再也不会出现在游戏媒体行业里。
所以其实现在发生的一切事情可能对于资方来说是坏消息,对玩家而言,这再好不过。
我觉得作为大公司,他们一定很困惑。
为什么莫名其妙的,我们公司的名声就臭了?
为什么莫名其妙的,生意好好的,忽然什么作品都卖不出去了?
我们的IP硬吗?很硬?
媒体的钱给了吗?给了。
各种政治正确的问题达标了吗?达标了。
制作组人和资源够吗?够了。
那游戏怎么就卖不出去呢?
我几乎没见过任何大的游戏公司的CEO跟玩家有过频繁的,长期的对话。
反倒是小制作组的Dev,很多几乎每天都在回复玩家·····
当大洋彼岸的产业陷入了不知所措的时候。
东亚的一些大小作坊则开始产出。
我们的《黑神话》,以及韩国那边的《星刃》和接下来的《Crimison Desert》都接下了被传统大厂抛弃的玩家群体。
有人说,可能很多诸如团队射击这类作品饱和了,才导致Concord不行的。
还有人说,可能一些以为很硬的IP其实玩家也不在乎的。
然而在我们讨论这些的时候,网易的《Marvel Rivals》好评不断,爬上了销量榜非常靠前的位置,而且正赶上了圣诞季。
商业操作和制作宣发上完全操作满分。

我最近看到一个广告,一个小孩儿打开一个易拉罐,上面写着“Liquid Death”,然后喝了发疯。

我以为无酒精酒类开始卖儿童了?
结果才知道Liquid Death是一个·····高端矿泉水品牌。
我不是话题跑偏了。
我想说的是,不要说什么东西卖不出去,只要有本事······一个很贵的矿泉水都能做成一个16亿美元的生意。
在许多人眼中,主机平台是PS vs Xbox,然后Nintendo走着蓝海战术。
然而接下来新年初始,Nintendo将会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
他们的Switch2将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即便是索尼,他们靠第一方独占勾引玩家购买平台的做法现在也陷入了僵局。
与此同时, Steam作为一个重要的游戏平台,Switch和类似的AMD方案开始爆发式成长。
明年肯定会遇到了Switch 2和各种Windows平台的主机进行竞争的一个局面。
任天堂最近正在和Palworld打官司,我认为这个官司的影响对于日本游戏产业的影响将会非常非常深远。
我很喜欢任天堂,但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这年头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游戏公司,不管多大,离翻车差不多就是1-2个大作遭遇滑铁卢那么远·····
你可能说···“我还是更喜欢Switch,我不认为会有什么主机挑战Switch的地位“。
well·····我是全平台玩家,我全都会买。
但作为一个一年多少要飞10几次的人,我在机场越来越多的看到的是各式各样的Steam Based游戏主机,你可以不喜欢他们,但是如果你不承认那个平台的成长,也是盲目了。
今年Steam出台了新政策,限定厂商Early Access以及对于一些未来的承诺,进一步的保护了玩家。
在纷乱的2024年,真正赢麻了的人其实还是Gabe Newell

他不仅赢了商战,他还赢了玩家的心。
我在这里想感叹一下···
有时候,作为一个玩家,我也想骂玩家群体为什么这么卑贱。
终于有一个公司赚你一大笔钱的时候为你着想一下,你就把他们当神了。
连去电影院买个票,进门的时候还有人跟你说谢谢,你留在影院的爆米花屑还有人给你打扫。
没人指着你的鼻子说,你不看我们电影,你不喜欢这部片,你就是个XXXX。
每人跟你说,你如果给我冲100美元,我可以把你看电影的沙发皮换个酷炫的。
为什么游戏产业走到现在这一步了?
玩家惯的。
在今年的作品上,有娱乐价值的作品非常非常多。
情感上打动我的作品可能只有《悟空》,到了《勿听》那首歌出来的时候我还在直播,差点儿没绷住。
《流放之路2》我已经80多级了,玩了上百小时了。
我前面提到的《Tactical Breach Wizards》这样的独立作品,我也觉得就是出色的作坊有了足够积累后做出的精品。
作为当初全国的攻略撰写人之一,我承认我过分的看低了《Stalker 2》
但是这个作品初期的bug和各种迟早会修复的问题也导致了作品口碑受了影响。
和《赛博朋克2077》一样,如果这个作品你没玩的话,其实等问题都修复了,你换了台好电脑,我认为这是值得补课的一个作品。
另一款如果你没有玩,我认为等你换了好电脑也一定要补票的,是《龙之信条2》
今年Hooded Horse依然是我最喜欢的发行商。
他们发售的策略游戏不管如何,都是我说的“作坊”出来的为玩家雕琢的作品。
不管是Manor Lords,Norland,我一直在玩的Xenonauts 2.
这些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我认为都是比较终于玩家的作品,可以感觉到制作人对于自己作品倾注的热情。
而不是像NBA2K那种冷冰冰的感觉。
我最好的多人游戏体验,今年来自《Helldivers 2》以及《Abiotic Factor》,后者尤其推荐。
今年我又学会了放弃对于过去的执着。
看着Mike Tyson输给了Jake Paul,我又一次告诉自己,有时候过去的事情,不管多美好,可能只是你怀念那段时光罢了。
随着成长,你可以焦虑的事情越来越多,需要做的决定越来越多。
可能再也不会有以前那么美好的一些游戏体验了。
《最终幻想7》重制的第二部分我玩了,我说不出毛病,但是就没有当初玩FF7的感觉了。
我怀念当年的《大航海时代》,看着国内出了个《风帆纪元》,就买来玩,让我难受的都不想标记玩过了。
我花了100多刀补票《三国志8》的重制,结果发现当初和我一起同屏玩的几个兄弟早都没了联系。
太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东西能赚到我这种怀念过去的人的钱。
但是一次又一次的,我觉得我可能到了要开古董车的年纪了。
最后,僵尸毁灭工程B42,马上《Scum》也终于要迎来1.0.
我觉得有时候感觉一下又会闪回到2019年年底。
只不过在这个现实里,疫情并没有来。
祝大家圣诞节快乐
我只是喜欢瞎写一些东西记录自己的想法。
但是每年都有一些新朋友开始关注我并且阅读我写的东西。
跟我讨论游戏,或者一起联机。
感谢你们为我这一年里带来的点点滴滴。
祝你们都能玩的开心。
螃蟹|腮脖膨客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30/04/2025, 超级懒人食谱:暖心的熏蹄汤 (17人喜欢)
- 28/04/25, 无法反驳 (9人喜欢)
- 18/04/2025,Galaxies Gaming Showcase总结 (4人喜欢)
- 14/04/2025, 母亲如雅虎 (24人喜欢)
- 21/03/25, Future Games Show:Spring Showcase 2025总结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