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定义
感动
轻易感动,没有理智地感动,就是认知缺损的表现。员工为老板的行为感动,妈妈为付出而感动,...
焦虑
对没有发生事情的焦虑。预期焦虑,正常程度焦虑让人提高警觉,是积极地。过高的期望,过度焦虑,会变成病理性焦虑,例如高考考试焦虑症=俄狄浦斯症状。避免考试密度过大,明确考试范围,安排考前师生对话。改变人格是旷日持久的事情。临近考试前的对话是对症治疗,例如放松训练,直到能够迅速地放松为止。
超我焦虑,无法达到自己内心道德的要求,无法坦然享受感官快乐,如美食美景,也不能享受好的人际关系带来的滋养和乐趣,无法放松自己。例如,放假也要带书。需要不断风险才能缓解超我打压下产生的内疚感。
阉割焦虑,某个突出物可能被切割,某种能力的削弱或去除。例如,长辈说别人对我都不好,就是对社交能力的阉割。“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分离焦虑,成长会变得缓慢。拒绝有意聚会,没有开始就没有难以忍受的结束。拖延,把跟某件事的结束看成是与某个人的结束,激活创收,害怕分离的感受。反复主动结束友谊和爱情,避免被抛弃的感受。
焦虑是对不确定性的不确定态度。
被害焦虑。敌意投射到不一样的人身上,“非我族内,其心必异”,团体之间的被害焦虑导致战争,冲突等。
解体焦虑。害怕某种疾病毁灭自己。活着的死亡比真正的死亡更可怕。
存在焦虑。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外貌、人格、
焦虑可以传递。人际关系中,常常就是谁替谁承受焦虑。在现实中,经常是孩子替父母承受焦虑。谣言止于智者,焦虑止于思考。
恐惧
抑郁、焦虑和恐惧是人类三大基本负向情感体验。恐惧是一种不愉快的感受,认知上担心不好的事情发生,危险情况下的无助感。
权威恐惧,把强大投射给了权威,弱小留给了自己。攻击权威的冲动投射到了权威身上,感觉到的是权威要攻击我。把早年对父母或其他人的恐惧转移到权威身上,权威会觉得莫名其妙“我又没对你做什么,你怕我干什么”。用恐惧保护权威,当年那个让我恐惧的人可能他自己内心是恐惧的,外墙中干,你感觉到了他内在的弱小,你就替他恐惧,以表示你爱他,这个保护现在转移到了权威身上。阴性恐惧,你感受不到恐惧,只是专门用攻击权威来掩盖恐惧。异性恐惧,赋予跟普通异性的接触赋予性的意义,所以跟异性相处感到恐惧,恐惧的不是异性,而是我的欲望。低价值感与眼前优秀的异性形成反差,使我觉得不配,其实有可能对方也觉得配不上我,互相暗恋对方多年后相互表白表白的就是这种情况。低价值感与人格自我攻击有关,而与现实成就无关。投射性地认为他人会嘲笑我对异性的兴趣,其实是我自己嘲笑自己。恐惧是喜爱的反向,早年在喜爱他人时没有得到回应,所以喜爱本身成为了床上的障碍。你曾经被禁止跟异性的接触,这些禁止变成了我自己超我的一部分,成年后我潜意识不知道这些禁止已经被解除了。对异性的不了解,把异性投射成为了非人类和超人类,产生恐惧。社交恐惧,社交是背叛父母的意义,跟别人玩就不能跟父母玩了,由此产生了内疚感,内疚也许是世上最可怕的感受,如影随形,无处躲藏。抛弃父母的意味是当孩子独立的每一步,孩子抛弃父母之前要抢先抛弃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