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观影总结
其实我最初看电影纯为了打发时间,过过别人的生活,毕竟也没钱出去玩。然而前额叶它就要发育,自我意识愈发浓厚,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就变成了可耻的文化小偷。刚开始也就是小打小闹,比如看完《阿甘正传》之后总结出励志“哲思”。直到有一天被无差别“女拳”打中,在全盘拒绝和全盘接受之间选择了我好难受,经过沉淀之后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用以对抗“女拳”,也解放影视作品中的“女权”。
一月
把异形系列当做cult片的人,我请你们喝黑水。并且在此踩其他导演的异形作品,不服来辩
对大鹏的印象真的需要改观了,他在我这《屌丝男士》、《煎饼侠》的债还清了
补完生化危机系列,有空把游戏补了
日本人真的很会拍谈恋爱
花式谈恋爱
天知道我小学的时候多爱看这种末日灾难科幻片
避雷曹大导演
经典好莱坞大片,讲好一个故事的前提下再表达简单的主题,没有乱七八糟的元素
看完即忘
林奇难得的温情作品
对法律和宿命论的讨论还算有趣
主角收获了一切,配角收获了盒饭,观众浪费了两个小时
借由传统家庭的男女地位互换,发起对女权的思考。 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办的中国首映礼 让它的批判意味更为浓厚。如果有女性开始独立思考现代女权的问题,我会推荐她看看这部电影。懒得踩某些过度宣传的田园女权电影,不仅幼稚、春秋笔法中还潜藏着意识形态的慢性毒药……
问题青年的内心世界
流水线科幻大片看吐了,尝尝概念科幻
二月
永远不要高估群体的智商,如果缺乏领导者和监管者,人越多群体的决策越蠢,再延伸一点——所谓西方式“民主”效果可能不如掷骰子进行决策(羊群效应云云)
本质是个俗套的故事
很少能在影视作品中看到如此温馨、饱满的女性群像了,如果你也受够花瓶、雌竞、没有经济问题的芭比娃娃、为男人而活的公主等等垃圾情节和形象,欢迎你来洗洗眼睛。真正的大女主应该是经济独立+精神独立,有些所谓大女主电影,只会通过拉踩男性来立人设,离了性别议题就失语了,不过是性转版的“父权”,就像换支颜色的笔抄作业,再改上几个助词,形式变了内核还是一模一样的。最为可笑的是,这其中不乏女导演。
mark导演阿莫多瓦
等哪天我想4了,要像一个比这部电影还要牛X的创意
BOSS扮演尸体近距离观察受害者的惊天反转。其实对我而言最大的反转竟然不是杀人犯拿着电锯暴走,现在才知道是另一部《德州电锯杀人狂》
凯文史派西演什么像什么啊。最后的反转配上伪装的改变,是画龙点睛之笔。
雷德利斯科特似乎对“弑父情节”情有独钟
哇,我竟然是二月份看的第一部,然而第二部至今就看了两集
小镇模式的开创者,《怪奇物语》、《暗黑》等作品均收到它的影响、
影响了《绣湖》系列,充满林奇元素

《惊声尖笑》系列
《疯城记》系列,补完胖胖二册的作品
黑了所有人的政治讽刺喜剧,了解下东德西德的历史
三月
吹得太高了,和典故没关系,像个蹭子。另外小美爱上主角的狗屁剧情能不能删了,真恶心。
看完之后怅然若失,阿莉切·罗二瓦赫尔导演的电影极具风格化,兼具古典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特点,mark住
写了一首诗作为观后感
不得不折服
我的梦在重复
诉说求而不得的痛苦
昨天和明天的错误
将奇美拉偷走
她选择为我等候
牧神却念动魂咒
泥土把古墓回收
摇摇晃晃之间
又见那根红线
“恋”
是对你所剩无几的思念
大地是个镜面
我知道奇美拉就在对面
越来越长的红线
说服不了欲望的道歉
于是肉体决定殒灭
留下一只眼睛看看夕阳
还能多出来一个灵魂
永久陪伴奇美拉
或许那不是奇美拉
甚至是女导演
四月
非影院勿看,很暗
五月
文艺工作者都应该潜下心来,去基层看看普通人的生活,提炼他们的想法。
看简介时觉得这部电影只是简单的剧情片,但是看完之后才意识到导演深刻的思考。主角不是愤青、更不是什么反社会人格、英雄主义者。用比喻修辞形容,社会是生产不久的母亲,Travis是待哺的婴儿,婴儿大声啼哭、吮吸乳头,想要母乳却不知该怎么办,母亲却已经悄然离世。
正巧今天在北艺看了一部涉及“改良”的戏剧,“改良”确实是没用,烂在根里的庄稼再怎么呵护也无法硬硬朗朗。
Travis想要改变社会,却不知该怎么办,于是走了改良路线,然而这是注定失败的。影片结尾,Travis到底也没有杀死“虚伪的政客”,实现不了最高纲领,转而自作多情地解救Iris,好歹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末了Travis放弃了爱情的机会,转身接受从前的孤独、继续在夜间的纽约旁观幸福与肮脏的事。一个人的努力改变不了社会,但起码它改变了迷茫的我。
高智商罪犯必备的自恋和表演型人格
纯纯的屌丝男意淫,力压《涉过》荣登年度黑榜,和《749》、《麻辣烫》坐一座
最终季完结,完美收官
六月
还不错,不过也没太大吸引力就是了
频频在b站刷到解说,所谓大女主剧,被迫看完了所有剧情和无数cut,还伴随着《知否》的“女权向”解析视频,到底是收了钱还是真的蠢我不好说。但针对这部剧的角色hym和演员lyf,我觉得很烂。
补充几句:这部剧有恋爱观吗?相恋七年能突然悔婚?在玫瑰身上看不到任何爱情,只看到发情的类动物四处寻求交配。啊啊啊我有厌蠢症啊啊啊啊
七月
永远可以相信90年代的好莱坞大片,现在的好莱坞连讲好一个故事都做不到
成龙电影补全
惊艳
九月
无可争议的年度最佳,温情版《穆赫兰道》。时长和结局的影响,不能跻身个人观影top3。
10月
我再一次地佩服文艺工作者,能把肮脏的东西写得圣洁,珍贵的东西写得一文不值。前有(女导演)打着女权旗号行父权之事(消费女性),收割女性流量、钱包和泪水,最后祸水东引指向男性;后有打着爱情和亲情的旗号,为家暴男开脱。
其实仔细想想并不算是劝分片。
首先两人都是第一次谈恋爱,是很难成功的。
其次两人没有真正地和拍过,仅仅是谈论兴趣爱好并不能算是深入交流,所以会有相处了好几年突然认清一个人的现象(虽然人也是会变的)。而所谓的深入沟通也很简单,无非是那几个母题:爱、成长、对抗、复仇等等。
想想,人的一生中有多少无效交流,就像两名小学生不停重复“I'm fine. And you?”,两台送餐机器人在过道交汇不停重复“请让一让”。很不愿意接受的是,对于有些人而言,拿楼上某部电影的电锯锯开脑袋一看,哇塞,内容物“居然是零耶”!
按楼上某部电视剧里“爱情~=make love”,麦和娟的爱情还不算是无效爱情哈。
最后是两人的经济压力。是的,这部剧忠实还原了日本社会中毕业大学生的压力。相信我,那些狗血玛丽苏剧,爱得死去活来、全世界下起倾盆大雨,一旦加入经济压力的设定,一个个翻脸比翻书还快。难到霸道总裁不在公司卷,会整天随叫随到当女主的狗腿子?
事实上,经济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比灵魂契合更为重要,这关乎了生活质量。绝大部分现代故事电影对这个问题要么避而不谈、要么淡化了,毕竟主角要有光鲜亮丽的生活。但这也导致它们讲述的现代故事成了无根之木,传递的现代理念显得虚无缥缈。
经济问题有多重要?中国这么多人,有多少人能立刻拿出一万块钱呢?这其中再刨去那些不事生产的、吸附于父母的“吸血鬼”们,再看呢?
可以聊的话题太多了,移步一个中年男人失败的文学梦
《爱在》三部曲补完
终于!!!!
很早很早就想看终于在今年补完了!!!
担心会翻车,不感兴趣云云,没想到全篇talk也能不走神。
@楼上某部电影,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来看看什么叫深入交流,这可不是停留在兴趣爱好相同级别的trash talk。
@楼上某部电视剧,藕窝涂勒。换成亦舒来写,某菲来演,应该下火车就直奔hotel……
@楼上某部电影,时间长了感情淡了正常,吵架正常,换位思考做不到吗?为什么不肯互相妥协一步呢?
再单独聊聊出轨的事情,这很严肃。
目前列的电影里,存在出轨情节的还不少,我的天。不考虑男女关系混乱的双峰镇,总共是:
《阅后即焚》、《坠落的审判》、《回归》、《苹果》、《银河写手》、《玫瑰的故事》、《花束般的恋爱》、《爱在午夜降临前》。而《德州巴黎》、《登堂入室》有出轨相关的情节,前者丈夫怀疑妻子出轨;后者老师精神出轨学生。
很可怕,影视作品里出轨已经如此嚣张。更可怕的是,大多都没有满意的下场。如《坠落的审判》中丈夫无法绕过妻子出轨(还是女女)的坎,情绪发作,后因不明原因坠亡;《回归》里丈夫出轨连同情妇被妻子一起烧死;《德州巴黎》丈夫开始家暴,最后又受不了内心的愧疚离家出走;《登堂入室》中妻子觉察丈夫喜欢上了学生,愤然出走,还激怒丈夫说自己和学生做了恨……
多年的感情和短时的冲动孰轻孰重自己掂量,玉碎固然高洁,但是碎的不见得净是玉,瓦全虽然低劣,但好歹苟延残喘。这是步入了婚姻后的爱情,不是什么高雅的东西,是可以俗不可耐的。这也解释了《爱在午夜》片尾女主作出更大妥协,甚至还去哄男主。
爱情虽然没有廉价到楼上某剧~=“啪啪”,但也不是绝对的精神洁癖,连和苍蝇斡旋的余地都不给,更何况是莫须有的苍蝇,像《德州巴黎》里的丈夫就是完全臆想并折磨自己,进而折磨妻子,最后实现了从宠妻狂魔变成家暴男的转变。
乱七八糟说了一大堆,总结就是,爱情要有弹性,别绷太紧,出轨并非天塌了,不要内耗,能过就过,不能过再分。
当然要叠甲,原则问题必须果断,不可原谅不许回头。
11月
看到中间还挺期待,可惜各种话题都是点到为止
药不能停啊喂
Agent Cooper真是嫩到出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