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01
成都第一天。
刚落地天府就非常喜欢这个地方。约了朋友见面,朋友刚好也住在郊区,按他说的话就是在绕城外。天色很美,满街的银杏,真的很有温度。
见的第一个朋友,骑车来的。车子2w。想想怎么共情,觉得赚了这么多钱就得花,兴趣爱好就是生活,是精神支柱,钱不是目的,只是工具。生活才是目的。也许兴趣爱好也是为生活服务的,兴趣爱好也是交友的开端。
说个有趣的事情,这两天一直混迹在一环二环,当然最远也就三环,但是大部分时间和机会都在一环附近,有趣的事情就是我们没怎么看见麦当劳。
成本,时间和金钱都是成本。
说成都是新一线城市,其实我还挺纳闷的。就是西南腹地,重庆成都,都是历史非常深厚的城市,无论是人物还是建筑,伟人频出,宏伟磅礴的建筑也一直都有(很耐用的意思),不像某些没有历史的一线城市,动不动就这里拆拆,那里改改,没有原则,也没有品味。
三星堆
system。玉是energy bar
铜器是structure。人/ 动物。
目的/ 目标是什么。
三星堆的景区还不错。可以待一天。就是吃的有点太差。喝的也没什么水准。
この以上
成都gdp
国内生产总值 = 私人消费 + 投资 +政府消费支出+(出口 - 进口)
在一个国家层面的媒体口径或叫官方口径里说,城市的排名,还得是看经济。
成都很好,只是gdp算下来不是很高。土地面积很大,总面积1433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2140.3万人。深圳面积1997.4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779.01万人
北上广深,实至名归,挺惭愧的。如果深圳不是房地产,就没有这么大的经济体量。成都在面积比sz大10倍,人口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城市活跃度比深圳广州都高,而且经济实力仅仅是排在后位而言,反向观看,sz特别像小丑,就像在小学班里我“体育”特别不行,我拿“我爸妈有钱”来掩饰。
想起在香港那段时间,毕业后,上海,成都,北京的同学,都是一句话不说直接回去的,从来没有第二想法。
人,只会顾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思想也是,容易做成茧房。还是得多查查资料,阅读,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还没习惯成都的生活,25年多来几次吧,慢慢融入这里。
所谓的成本,其实就是时间+金钱。家庭(家族)在深圳,现在移居到成都,虽然综合成本看着还行,但是只身一人很多行动上的时间成本增加,长期来说会对我的情绪有负面影响。例如我每天都需要去想吃什么,这个时间就非常内耗,自己做饭的话,需要制作+搞卫生——不是不行,是不能每天都这样。而且我不愿意天天吃外食。
关于文化差异
第一次来到川西,感觉文化差异真的挺大的,广东人家族观念很重,喜欢生小孩。
源哥问我结婚没有,我说没有,但是家里小孩很多,然后接下来1月份会出来两个,二月份一个,三月份一个,挺热闹的。结果源哥愣了一下问是小猫小狗吗?我也愣了一下,发现不同地区沟通还是需要慢慢来,不能如此理所当然。
青羊宫
青羊宫真是一个好地方。太难得了能保留这样一个地方。
川西人真的好温柔。
银杏真的好浪漫,飘落的银杏好美,好温柔。相比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人一定能好好成长。
得风
得风也是一个非常温柔的地方,现在想想似无也是必然的事情,大家都那么温柔,源哥做事很细心,打扫卫生,教学,到自己射出专注的一手,集中精神,专注,同时又充满温柔与爱。
这几天在成都,逛了很多地方,但是一家瑞幸都没有见到,最后一天去道场射箭,道场是在一个类似科技园地方,说难听点就是“社畜”很多的地方。我过去的时间是晚高峰,大家都很正常的先下后上(地铁),我见到的人精神状态都很不错,下班时间也很早,穿的也很清爽,虽然也有人打电话在吵架,但说话逻辑清晰,有条理,情绪在线,不崩溃。出了地铁骑车过去,会看到很多连锁的“社畜”快餐,想想也合理。但是,我这么多天,真的一家瑞幸都没有见到。可能是我的问题罢。
这次得风之旅还有一个最大的意识冲击就是——我被深圳宠坏了。
虽然说只是去拜访一下,但是什么都麻烦别人还是挺不好意思的。
首先是道服,得风是要求穿道服的(任何时候),我们深圳没有强制要求,以至于我在这种松散的环境里养成了习惯。
第二点是giri粉,正常来说,这个东西确实是私人物品,我应该自己备的。事实上我也确实有,但是也是被深圳惯坏了,因为深圳馆什么都有公用的,giri粉,手汗粉,什么手套清洁擦,弓具维修工具,数不过来了,反正就是很不好意思,去到别人道场还要麻烦别人,真的像个小孩子一样。
第三点就是“视觉”习惯。突然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射箭,“视觉”上非常不习惯,导致脑袋混乱,只能靠仅有的肌肉记忆去适应。这个事情可以同等置换到日本场景,去到一个新的道场射箭,如何快速进入状态,调整心态。如果是考段呢,更需要这种调节心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