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与乐
哈佛大学公开课里有门“幸福”课,教人如何获得幸福。其中一堂课讲到,真正使人感到幸福的,是争取幸福的过程。
人生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幸福,那么金钱在其中占什么地位呢?
是有钱的状态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还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才是令人兴奋的。如果获取金钱的过程才让人兴奋,那在达到有钱这个状态后,索然无味是否便是正常的。
道理是这样的,美味的珍馐如今已是家常便饭,是否便索然无味。 世界上的食物由于全球化,已经变得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唾手可得,唯一能增加食物体验感的途径,变成了增加食物的故事,和让自己觉得自己在吃一个昂贵的食物。
如果未体会寒冷,如何珍惜温暖。我曾惧怕寒冷,但当我知道我即将到达一个温暖的房间,这寒冷变变得有意义起来。虽然家里贫困,但过年时家里会烧上一桌好菜,有酒有肉。一切好像丰满了起来,有了颜色和温度。
那是否应该保持一定的“贫困”来取得这种乐趣呢?
这种所谓的“苦”,是需要有后面的必然性的“乐”作为支撑的。比如我知道虽然我现在过的艰难一些,但到了一段时间后,我获得了一定的收入,并且这笔收入能让我整体提升一些。或者说是,我原本就有能宽松一些的金钱,但特意选择了控制支出的生活方式,这更像是一种有钱人的情趣——穷着玩玩的。
我感谢我身处一个产值过剩的年代,我意识到,在这么一个年代里,即使是最贫困的人也能享受到时代的硕果。
与之矛盾的是,在达到一定的金钱程度后,人确实是可以购买更多更好的物品,甚至已经对物品的标价一定程度的麻木,但超过物品本身价值的购买是否带给人等额的快乐。
© 本文版权归 AnnouncerJe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