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老子》(二)
道者,非道,是名道也;德者,道在人身之体现。其实如果按照循序渐进理解的话,应该对这八十一章重新排序,但是出于对先贤的尊重还是按原序进行,只不过可能会提前引入后文进行解释。第二章就开始从妙徼之间解道了,随着时间推移也许还会对各章节进行补充。
第二章
中华书局版: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一段的争议主要在于“形”、“倾”等取字上,其实全都按“相生”、“相成”理解就可以,此种争议不影响文意。
关于美丑、善恶到高下、前后的论证到“无为”之空很容易被读者理解成不起美丑、善恶分别之心,如此一来会执着于空,哪怕面前站着一个绝世美女,你也要说服自己要无美丑之分别吗?那便是在着相之上又添一著空之错念,此皆大误也。道者、德者,如水常通流,水自流之,何时因两岸是泥沙或森林而缓之湍之?关键在于对美丑、善恶等不起分别心,一贯处之。
无为则是老子思想之又一核心,多少人强加理解为不作为?不作为哪来的《道德经》?哪来的《庄子》?第三章老子提到“弱其志,强其骨。”这一句点破了人承德之道,告诉人们别有那么高远的志向,先把自己能筋骨能耐练强才是正道。是不是跟从小接受的“树立远大志向”教育相左?那些树立远大志向的人有几人成功又有几人早已自愿枯骨?无为者,志无为而骨为。白话早已有对应的解释:实事求是。在此刻,道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达到统一,这其中滋味细细品味吧。补充一点,弱的是志向而不是意志,意志在一定程度上与骨密切联系,不可混淆。
能理解不起分别一贯处之、弱志强骨,后面无为之事、不言之教、功成弗居皆自然而然。院士和外卖骑手无分别、对美女和丑男一贯处之,你又有什么可教的?功成乃条件之可能,天时地利人和也,天地未居,人岂敢居?上个世纪下海的体制人员今天有谁敢说不是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就连邓总设计师也是看见港澳当时的情况才决定给深圳画个圈,港澳的发达又有其先决条件,环环相扣,终归世间因果。
在写这一系列的时候我也在想要不要加上翻译,后来我决定不加了。“铁骑绕龙城”、“左牵黄,右擎苍”、“来时雪满天山路”诗句不用翻译,其境自见,况道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