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广播剧: Exodus to Shanghai (上海大逃亡)

二战前夕,在纳粹的残酷统治下,大批犹太人开始主动逃离德国和奥地利等国家,但是苦于没有签证,无法离开。
当时的情形是,只要拥有他国签证,犹太人就可以离开纳粹掌控的势力范围,至于去哪里,纳粹基本不关心。偏偏当时各国大使馆都拒绝向犹太人发放签证——除了中国——严格来说,是当时的外交官何凤山。
剧中的几个家庭得到了中国大使馆发放的签证,想方设法倾家荡产地从黑市买到了开往上海的船票,历时数月,才抵达了这个陌生的东方国度。
当时的上海已经被日军占领。数以千计的犹太人挤在虹口区一个狭小的贫民窟,生活条件相当恶劣(当然,中国人自身的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在死亡边缘挣扎求生,直到1945年,二战胜利,举国欢庆。
轴心国投降,在上海的这批犹太人终于启程返航。他们有的去了美国,也有的辗转回到了柏林。
用其中一位幸存者的话说:
We all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
其实,这个剧并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广播剧,说它是亲历者口述更恰当,只不过亲历者是由他人来配音的。
剧中,共有五位纳粹魔爪下的幸存者,穿插着讲述了他们当年的逃亡故事。如果你期望听到那种标准的 full-cast drama,会失望的……
早些时候我就听说过,中国在二战时期拯救了许多被纳粹迫害的犹太人。听了这个剧,才更多地了解到了一些细节。
我特地上网查了一下资料。何凤山时任中华民国驻维也纳总领事,通过他的手发放了不计其数的签证,具体数量已不可考,没有上万也有好几千,从纳粹手中拯救了数以千计的犹太人,被誉为“中国的辛德勒”。
根据剧中幸存者的说法,当时何大使被召回后,乘坐的火车都已经启动了,他还在争分夺秒地颁发签证。
对于帮助他们离开,又提供了容身之所的中国人,犹太人始终心存感激。
这才叫正能量。
都说要铭记历史。这也是属于我们的历史。而我们的历史,不应该只留下仇恨。
Cast
Ernest Culman ...... Anton Lesser Paul Reisman ...... Henry Goodman Melitta Colland ...... Joanne Whalley Trude Reisman ...... Samantha Spiro Gerard Kohbieter ...... Elliot Levey
Music composed by John Biddle. Sound design by Iain Hunter. Adapted and directed by Kate McAll. A Rhiannon Media production for BBC Radio 4.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