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女人决定为爱离开
琼瑶离世后的今天,热度或是散了些。睡前,想起小时候看过的若干琼瑶剧,还是想要写一些有的没的。
从前看《还珠格格三》,印象最深的一幕,是紫薇终于见到尔康尸体时,终信尔康不在,万念俱灰,想随着他去了罢了,便绝然跳崖。女人坠崖时,忽然飞来一群蝴蝶将她托起,送回了崖上。我在电视前噗嗤一声笑出来,想着什么神神道道的,后来很多年才想明白,这大概是琼瑶的故意为之,尔康紫薇二人“山无棱,天地和,才敢与君绝”,尔康此时并没有真的亡故,紫薇见到的尸体并非丈夫,因此才有了蝴蝶救紫薇的设计。
比起来,我其实更喜欢金庸小说里的设计,张无忌坠崖,没遇上蝴蝶救援队,却好在也没赴黄泉,反而见到《九阳神功》秘籍,修炼后功力大进。笔给我的话,我会写紫薇坠崖被一棵树挂住,树洞里放着一本数学书,读了以后成为大清数学最好的女人。
琼瑶笔下跳崖的紫薇没能获得武功秘籍,却在不久后重逢了尔康。一样纵身一跃的还有《情深深雨蒙蒙》里的依萍,一袭红色来参加书桓和如萍的订婚宴,唱着歌就跑出去,从外白渡桥桥上随着自己的白色高跟鞋绝然跳下。而跳桥的依萍,唤醒了书桓全部的爱恋。
并不是每个殉情的女人都有这样的结局。《胭脂扣》里,冷艳的女鬼如花重返人间,寻找五十年前的爱人十二少。他们曾经违父母之命相爱,以胭脂扣定情,吞鸦片殉情。漫长的时光里,如花在地府里孤寂地等待爱人,终于想起返回阳间找找。不愿意相信,也终于发现他不曾随她而去。他如今虽穷困潦倒,但总比她多在世上留了50年。她伤心欲绝,想着山盟海誓终被生死浮华冲淡,罢了罢了,回去转世吧。
我们今天回看艺术作品里为爱绝然走上黄泉之路的女子,其实是有点不敢苟同的:在当下这个女孩子咬咬牙能够触碰到高学历好工作的时代,我们很难共情如此这般为了一点情爱就能不顾死活的女性。
更极端的例子,是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说青楼女子杜十娘和书生李甲相爱,她渴望自由,渴望爱情,花钱给自己赎身。但她哪知道,真正的君子,哪会和她看上的人一般溺于色相,忤逆父母呢。书生最后把女子卖给别人,她一面怒斥他,一面把自己百宝箱里的东西都丢了干净。后来,她讲自己做鬼也不会放过他,便真的自尽做了鬼。
我初读这一篇,是在高中课本上,老师讲封建迷信社会种种并没怎么听进去。想的只是,都有百宝箱了,怎么不求个自由就好,求什么亲密关系。再者,复仇搭上自己一命,是不值的。然而老师的话还是要听一听的。任何文学艺术作品,脱离了创作时代和背景进行高下评判,都显得胜之不武。
回头想,我读到杜十娘,虽不赞同她最后的选择,其实是惊艳不已的。古代文学作品里这样凛然的不甘于命运的女子少之又少。
在女性主义甚至未曾被创造的年代,封建礼教世俗之见是可以控制女性自由的唯一枷锁。婚姻百分之百是媒妁之言,岂是私人之事。难怪有人讲:古代青楼是贩卖少有的自由恋爱的地方。
本世纪之初,我母亲在大学里做班主任,班上有一双男女自由恋爱。少男少女,面容姣好,一起在校园里出行,赏心悦目。但女孩的父亲得知后赶到学校,叫我母亲以老师的身份拆散他们。我母亲再三劝慰,这位父亲依旧坚持女儿的恋爱大事不由她自己做主。拉锯战三年后,这对情侣终究是拆散了。——你看,在当时的背景下,哪怕是世纪之初,爱和自由都是可以画上等号的。即便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等式慢慢变得可笑,但那些作品里为爱离开的女人们,还是带着一种和今天的独立女性类似的慨然。
我们今天的大女主是独立自主王铁梅,而彼时的是那些豁出命去爱的女人。
写到此处,倒想起一个遍体鳞伤,却不愿离开的女人:顾曼桢,张爱玲《半生缘》里的女主。那日她好不容易从强奸他的姐夫的魔爪逃脱,得知爱人另娶他人,为求脱身不得不把被奸后怀上的孩子丢在医院。她站在桥上想跳下去,但最终是走了回家。她后来就这么一天天过下去,找了工作,夺回了孩子。她没那么凛然,却似乎得到了另一个层面的自由。很难说谁胜一筹,但张爱玲笔下的许多女子,在枷锁里变得无情,只为生存。——我或许更赞同这一种方式。
Charlotte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回家吃顿春天饭 (153人喜欢)
- AI,数学家和三体问题 (49人喜欢)
- 穿衣摆烂 (97人喜欢)
- 数学,语言,大语言模型 (452人喜欢)
- 写作这件大事 (15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