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子
默苍离,金光布袋戏中的“墨家矩子”,一直是我心中的模仿对象。初识布袋戏,是通过一位茶道师妹的介绍,她让我惊叹:“哇!原来台湾布袋戏如此精彩,我仿佛错过了整个童年和青年。但现在开始欣赏也不迟。”
受这部文艺作品的启发,我购买了一套《墨子》,深入研究墨家思想。我发现,墨家的“兼爱,非攻”与我的天主教信仰中的善待他人不谋而合。我一直是个热心肠,乐于分享,并尽力善待周围的人。我认为,播种善良是我的责任,而种子何时发芽,则取决于大自然的意志。
妻子受我的影响,也开始观看布袋戏,并有着比我更深入的理解。她曾说:“默苍离是个好老师,但你现在还达不到他的境界,或许等你四五十岁时再说吧。”对此,我坦然接受:“30岁有30岁的活法,40岁有40岁的沉淀。既然未到那个年龄,就做好当下的事。”
然而,对于“非攻”这一点,我曾有所保留。作为一个曾经的和平主义者,我害怕伤害他人,即便学剑道,上了甲也不敢动手。是老师帮我突破了这一心理障碍:“想象对面是你自己,通过切磋来纠正他的坏习惯,同时也是克服自己。”我照此去做,得到了积极的反馈。虽然有时因技术不足会误伤师弟,但我们下课后依然客气,承认不足,并因对彼此的亏欠而约定下次聚会。这些聚会通常在我的茶室举行,通过与不同的人交流,我学到了各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收获颇丰。
我之所以能理解默苍离,并非因为他天才的一面,而是他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他因得罪许多人而自责,种下琉璃树,挂满水晶珠子,在树下默默检讨过去。他封闭自己,对人苛刻,希望通过“筑心”培养优秀的徒弟,最终由徒弟杀死自己,以求解脱。他的弟子俏如来给了他正面的反馈,虽然压力巨大,但也因此成长。
我的茶道老师也曾告诉我,学好茶道需要喜欢、时间和经济能力。这三者缺一不可。因此,无论是居合还是茶道,我都以播种者的心态去经营,分享美好的事物,至于种子能否成长,则看天命。我接受命运,做好自己认为对的事,其他交给天意。
我坚信墨家的“非命、天志”,即我命由我不由天。努力做事的人,会得到老天爷的特别眷顾。这一点,我在生活中深有体会。
一个武家茶道的师兄曾分享说:“止水啊,招待客人就像搭弓射箭。箭不一定中靶,但我只需做好自己的动作。茶道也一样,从客人进门到离开,你按自己的想法招待好他即可。至于他离开后做什么,就别管那么宽了。一期一会,珍惜当下。”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意识到过去太在意细节,忽略了整体。
近年来,我不断突破自我,找回了自信。我相信,坚持茶道、居合道这么多年,教出来的学生也不会太差。我要感谢我的剑道老师,她文武双全,与我志同道合。在她的影响下,我放下了自傲,学习了武家茶道。
说到墨家,我曾苛刻地对待同学,出发点是“严师出高徒”。但多年后我发现,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不同的人抗压能力不同,我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像我一样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因此,我开始随缘,不再给自己和身边的人那么大压力。
布袋戏中,默苍离的死是一种解脱。他通过俏如来完成了自我救赎。而我则选择记录开心的事情,挂起开心的回忆。我也有一棵“琉璃树”,虽然只是棵枯树,但上面挂满了我与朋友们的美好回忆。
我想向大家忏悔,过去给了大家太大的压力。我是个内向敏感的人,尤其感激人家对我的恩情。这些恩情也无形中成为了我身上的枷锁。直到有一次,在山上我找到了自我,明白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道理。
同时,两位师兄教会了我“无常”。我们连下一秒会发生什么都不知道,何必为未来担忧?做好当下即可。也给自己试错的机会,因为经历错误才能学会正确。
渐渐地,我放下了“墨家矩子”或“钟师兄”的包袱。没有必要为自己树立完美的人设,做自己就好。用行动让大家感受到我的可靠,通过合作互相学习,总结不足。
最后,我给自己写了一个美好的结局:矩子死后在天国被天主授予了真正的“矩子”。他看到了地上的一切都顺遂如意,居合道馆红火,茶室经营良好,曾经帮助过的人都走出了病痛,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他们分享着喜悦,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而我,与天眼孔雀一起,安心地安眠在天主的殿堂里,继续绽放自己的美丽。
右近、利休、林崎甚助、圣方济各雅西西、织田信长……这些历史人物,都以各自的方式诠释了生命的真谛。而我,也将接替他们的脚步,成为茶道、武道的守护神,继续传承那些千百年来的智慧。
泉止水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琴弦之茧 (1人喜欢)
- 天眼孔雀:一位躁郁症患者的传奇人生 (1人喜欢)
- 致女儿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