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狼的日子》随便聊聊

很久没有写东西了,为了不把处女作留在月底,觉得要开始码点字练练手,正好最近看了一部剧,观感不错,索性就写篇影评,谈谈一些个人拙见。剧的名字叫《豺狼的日子》,男主角是一名专业杀手,该杀手在接到雇主提供的一项报酬丰厚的任务时给自己取了个代号——“豺狼”,由小雀斑扮演。该剧中请来了《权力的游戏》凯岩城公爵-泰温·兰尼斯特的扮演者(以下简称老泰),还有扮演英国情报局黑妹探长的格林(长得实在太像NBA勇士队的格林了,以下简称格林)。剧中塑造了好几个角色,这里就不进行逐一介绍,主要说说两对主线关系。首先就是“豺狼”第二次任务的雇主-老泰和他的暗杀目标UDC,老泰代表的是传统财阀势力,而UDC则代表的是新兴势力。二者存在何种仇恨呢?说白了无非就是利益的冲突。UDC是一家软件开发公司的创始人,他的软件宣称可以把所有富豪的财富透明化,将资金链流向公之于众,这无疑就动到了老泰这一派财阀的蛋糕,甚至可以预示到对他们阶级地位巨大的威胁,老泰说什么也不能坐以待毙,于是买凶计划在UDC的产品发布会前将他抹除。其实,我个人蛮希望UDC能成功的,因为这款软件一旦上线,受益的终将是多数普通百姓,它不但能褪去资本华丽的外衣,让普通人看清真相,还能很大程度的消除剥削。这也是为什么剧中UDC如此受拥护的原因,就连小朋友都支持他,感觉他就像是新时代的马克思。这一点也不夸张,试想,这款软件如果普及的话,从源头到整个资金链路的交易都是公开透明的,如此以来资本便很难再通过信息差赚取大量利润。曾经的游戏规则是别人知道你手牌,面上暗牌陪你玩,现在大家都是明牌的,谁也别想忽悠谁。再者,如果这款软件用在政府公务人员的身上,相信诸多的贪腐行为必无处遁形。资金真正的落到实处,长此以往,整个社会达到前所未有的公平,消灭了两级分化,所有人共同富裕,这不就是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一方面,我挺希望UDC真正能像他说的那样带人们一起乘车到他所描述的美好未来,另一方面,我又觉得他会死,十分矛盾,这可能是我也无法给出准确答案,做出的另一种猜想。前不久,胖东来在自家商场的商品标签上明码标价该货物的货源、成本、利润率便遭到许多同行竞争者口诛笔伐。一股新兴力量的崛起,势必会给传统的势力带来冲击,两股势力的碰撞就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暗杀”,世人难能看到这背后的精心策划,只能看见最后是谁倒下。
再来说说另一对主线关系,杀手“豺狼”和黑妹格林。男主角出场即巅峰,人狠话不多,干起活干净利索,精通多国语言,还有一手高超的易容术。剧中豺狼的首次任务目标是德国的政要也是新任首相的候选人。为了引蛇出洞,豺狼先将候选人大孝子打伤,然后在他去医院看望儿子的途中精准的暗杀了他。值得一提的是,暗杀的距离刷新了历史狙击记录,打破了常人的认知,剧中不同人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都是想找德国警方再次核对数据。编剧将地点设置在德国,估计是想以德国人的严谨侧面体现出这个数据的惊人之处,展现豺狼的天赋,另一方面可能有种将法西斯扼杀在摇篮的意味。前两集,男主角给人一种没有弱点的感觉,独来独往、从不与买家碰面、行事谨慎、兵不血刃还能全身而退。如同一架没有感情、精准的杀戮机器。唯有几次迟疑,是在谈论佣金讨价还价的时候。我初步断定他是个只认钱的人,然而看到后面几集就会发现并非如此,杀手也有自己要守护的东西,杀手也是有感情的。随着剧情的发展,呈现了更多角色的特性,也使角色形象更饱满,观众对这个角色的认识过程由一架“机器”慢慢转化为一个人。譬如,描述他的家庭,在老婆和孩子面前才能看到的笑容,可以看出他十分享受家庭生活。后来他妻子发现端倪的时候,我一度以为他会清理门户(我内心还是太阴暗…),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权宜之策,编了个谎话,缓和矛盾。可见,他内心有充满对家庭的渴望,并不想成为孤魂野鬼。
从单独行动到协同他人,这是他的第二次转变。由于急着在退休前干一票大的,豺狼不得不在第二次任务中去见雇主,暴露自己的面目,这对以前的他来说是不可能的。然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除非是动机不够或者是还未被逼上绝境。你会看到他为了拿到特殊武器,向断手的造枪贩子主动提供协助,为了摆脱追踪,联系老泰秘书请求清除警察,甚至为了勘察场馆,接近场务工作人员,不惜掰弯自己出卖色相。似乎他正与自己过去的行事原则背道而驰,其实是外在条件变了,利益的巨大诱惑性使他冒险意愿增强,同时把他推入更加危险境地,绝境中的求生欲望使他自尊心削弱,于是寻求帮助。这印证了哲学上说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到后面,放走逃亡途中为他开车的年轻人,对撤离途中帮助过他的GAY友动手时内心产生的动摇,以及对过去经历的回忆,体现了他的恻隐之心,这几幕象征着对角色认识的第三次转变。让人们看到恶如豺狼,内核中也有柔软的部分,只是他已经走得太远无法回头。
最后在说说黑妹格林,其实不是很想聊她。随意浏览下评论区,发现大多数观众对她心存反感,甚至希望她去世。与豺狼相反,这位黑妹探长相持正义的一方,是秩序的维护者,但为何口碑却这么差?我觉得可以从内因与外因来分析。剧中你会看到,格林为了获得线索,不惜用特殊手段,间接酿成一个无辜家庭的悲剧。第一个人死的时候,她还为了争取获得线索的时间,隐瞒小朋友死的真相,继续昧着良心去游说线人。她自己也觉得这行为不妥,在面对自己小孩时候撒了慌,因为她深知于心有愧,实际的真相不利于引导对孩子的正确价值观和树立自身大人形象。虽然她的做法不违法,看似都在职责范围内行事,却不道德,这要是在我们国家,出了这等事,分分钟就被撤职更别说继续追查。这也是为什么这角色观众缘差的原因。不过换句话说,作为第三视角的观察者,我们在否定一个人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与个人,而非环境,这叫归因偏差。如果设身处地的想,你是一名探长,你的目标是一名精英杀手,想要逮住他就必须比他更加精明甚至狡猾。你是一名生命至上的秩序维护者,遇到制造混乱者,就必须用尽手段阻止他,哪怕过程中存在代价。退一步来讲,如果她一开始要知道逮捕过程会有人伤亡的话,我觉得她一定会采取更柔性的办法,作为探长她的所作所为并没毛病,人只是在职责上尽其所能,所以大可不必对这个角色有太大敌意。
以上就说这些,能力有限就不预测剧情走向了,正好今天有更新,让我们拭目以待
© 本文版权归 NothingToSlay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