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詩成 續

高嘉謙先生的書看重的是中原文明的南傳。只不過這文明高度結晶為詩之內丹。同時也把詩人們背離大陸的飄搖無依之感作為關注的點。他嘗如是概說:
“南洋的漢文化與文學播遷歷史。可以從首任正式派駐新加坡的領事左秉隆。以及継任者黃遵憲說起。他們以政治資源推動南方文教。創立文社加強當地文教活動。同時以個人文化教養創作詩文。從這些延展的南方地理來看。在民族國家還未誕生以前。黃遵憲所言‘海外偏留文字緣⋯⋯吟到中華以外天’。可以看作海外華文文學的最初概念與雛形。”
而此回讀楊雲史的星洲詩。南洋詩。卻大異其趣。前面嘗說過。楊是預判天下將亂而主動向遠而避禍。這樣的思路就是尋常士人難及者。有如斯想法。自然就不會有中心搖搖的漂泊之感。每依北斗望京華。卻並不會將之入夢。難捨難離。所以他的詩中。幾乎盡是異域之美好。新奇之所見。
《秋夕》:客來花下叩柴關。竹雨清涼草露閒。如此秋光眠不得。高燒銀燭照溪山。
《星洲清遊詩》:看潮歸去海西頭。枕簟清涼水國秋。鐵笛一聲煙吐月。百花深處海山樓。
碧山歸馬去如龍。海上斜陽動暮鐘。數盡千車誰第一。七香輪子五花驄。
越王宫殿拂雲霄。日晚春寒酒力銷。一半夕陽燈火裏。滿樓紅袖看江潮。
雕龍一例笑屠龍。漫向人前氣似虹。宋玉年來知好色。可憐茅屋有驚鴻。
這樣的生活哪裡有一些微的末世之感。楊雲史挈婦將雛。好不快哉。他甚至還有類似發現桃源的體驗。

《西溪行》並序:余居南溟。往往獨遊深山大澤。柔佛西南山中。菹洳十里。草木蓬勃。貫以清流。阡陌井井。村中中國人教百。業農。長林美草間。烏鸣花落。屋舍相依。雞犬聲相聞。蒼然世外。間之。皆閩廣人。先人避亂入海。今不知其幾世矣。余亦自喜暫遊桃源。作《西溪行》。
西溪盡日泛孤舟。十里青山绿水流。兩岸飛花人不見。黄鸝千百滿峯頭。忽聞人語清溪曲。溪盡平原山開屋。洲上鷄鳴春晝長。雲中犬吠人煙绿。老翁肅客入山家。西舍東隣盡隔花。爭問中原今何世。乍聞戰伐共長嗟。此間歲月前朝歷。不知治亂幾更易。自言避世隔人寰。海上田園無消息。相逢世外兩無心。何如從此宿雲林。洞天人散花陰晚。柴門月上春山深。先人世世爲農父。山中子孫今無數。外邊呼作武陵溪。居人不識桃源路。送客含情問後期。重來莫自迷津渡。平明日出照山村。開門滿地榕花雨。
當然。若是主題稍涉中原的老大帝國。詩家的慣常興亡慨嘆之思亦會潺湲而出。不過因為距離的關係。這些思緒多是淡淡的。和陳散原。陳寶琛。鄭孝胥諸家多少異樣。
《庚戌秋回國赴鄂州》:雲昏草暖望鄉關。萬里驚魂逐夢還。百國歸來吳楚小。萬方多難海山閒。秋來紅蓼白蘋裏。人在靈均宋玉間。聞道九州皆落日。捲簾煑酒看江山。
按。結句尤其把自己隔絕在落日奄奄之外。詩人是旁觀者。看這江山不可扼止地浸入黑暗。
地老天荒更九州。断魂零夢此淹留。平生湖海元龍氣。化作人間萬馬愁。未必成名遊子易。空教多病老親憂。故園東望七千里。江上潮平月滿樓。
按。英雄氣已盡作萬馬愁。而身處遠離故鄉七千里外的海島。一切憂思滿懷自然而然地轉化成為一種審美客體耳。
《余君奉其父喪由天南回國返漢上同爲鮮民詩以送之》:送子飄飄黄鶴樓。大江風已高月秋。故人西去無長策。漢水東流憶舊遊。成事艱難同作客。驚心搖落獨歸舟。平生祇愛他鄉好。滿眼家山滿眼愁。
按。此律之結句亦言常人之不敢言不能言。祇愛他鄉好是為何。因為家山處處皆愁。不如歸去他鄉作逍遙遊也。

《星洲春感》:數點家山萬里春。珠崖南去暗傷神。可憐日近長安遠。草暖雲昏不見人。
滄洲水草近黄昏。片片帆檣出海門。還向海山望東北。風生日落是中原。
《南溟感懷》:觚棱萬里望宸輝。花亂鶯流事事悲。自古英雄愁落日。半生歌哭惜芳時。家山玉壘春無極。水草珠崖客有思。欲到高唐夢巫峽。行雲出海去遲遲。
按。長安遠。海山遙。巫峽只在夢中存。縱有心回護愛重。而亦力所不逮。中原的風生日落於是只能旁觀耳。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596篇内容 · 48.5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774.1万次浏览
- 夏日限定的绿色美学1321篇内容 · 47.7万次浏览
- 抬头看看,这个刚诞生的夏天427篇内容 · 70.5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319篇内容 · 503.3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602篇内容 · 755.3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792篇内容 · 178.4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692篇内容 · 140.0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