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说(四十二)盛京•沈阳
沈阳交通比发达,铁路方面为京哈铁路必经之处,市内地铁接近十条,有意思的是,地铁线路画出一个带披风的滑雪小孩的形象,北国城市,形副其实。

一、沈阳城西访古
①沈阳中山广场
日本在侵占东北时期建设的,这个市政广场类似大连中山广场,看起来日本人就想在这里久待。现在这些建筑都被中国像类似的机构、体制内事业单位所占据,情况如下:
大和旅店,今辽宁宾馆。

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奉天支店旧址,今沈阳总工会。

兴业银行,日本朝鲜银行旧址,今华夏银行。

三井物产会社旧址,今葫芦岛银行。

大和警务署旧址,今警察局。

横滨正金银行奉天支店旧址,今工商银行。

②歌德书房
在朝鲜银行旧址后面有个红十字会,日本人叫“赤十字会”。就是会再往后走是“歌德书房”,建筑内外饰德国布置,西欧风格,挺有特色。将古代建筑现在进行这种商业化,最好是以书店或者咖啡店的形式来,这种是最好的。正中午,点咖啡,?没有。吃个蛋糕,坐在这椅子上,颇惬意。



③中山路欧风街
这个中山广场旁中山路上面有好多这种一块蛋糕“楔状”的建筑物,类似武汉巴公洋房建筑,很多,都是民国时候的建筑,但是感觉人气不够,没什么人在这拍照,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天冷,今天雪后冰消风冷。


④锡伯族太平庙
在北大市,就是原来老北市。锡伯族(英文:Sibe )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目前,中国境内锡伯族人口约为191911人(2021年发布),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锡伯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是与满语参合的语言。

⑤刘少奇旧居
1929年7月 ~ 1930年3月在此,是一栋坐北朝南,面阔六间,青砖灰瓦硬山式民宅,建筑面积94.02平方米,当时为东北“讲武堂”高等军学研究班学员宿舍。刘少奇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期间,化名赵子琪,以东北军海军司令部某副官的身份为掩护,秘密居住于此。


⑥京奉铁路辽宁总站
民国十六年(1927),奉系张作霖主导重建京奉铁路“奉天城站”,后改名辽宁总站,由杨廷宝设计,耗时三年而成,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小木格窗,绿色铁瓦顶,立面用黄瓷砖与白石材。中央为候车厅,两侧设办公室。该站连通关内关外,成为人流、物流运输的重要枢纽。


⑦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旧址
根据1956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处理在押日本侵略中国战争中犯罪分子的决定》,1956年6月9日至7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分别在沈阳、太原两地对铃木启久、富永顺太郎、城野宏、武部六藏等四个案件的45名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1956年6月9日上午8时30分,沈阳特别军事法庭正式开庭,对日本前陆军中将师团长铃木启久等8名主要战犯进行审判。



⑧清太宗皇太极昭陵


皇太极陵墓,应该是清兵入关之后,仿明朝的规制重新修建。盛京故宫规模小,而昭陵很大,这应该是清兵入关之后,仿明朝的规制重新修建这么大。但是陵墓的封土堆面积不大,没有南京明孝陵大。整个陵园的保护非常的完整,包括明楼方城、神圣功德碑、封土堆。



清太宗皇太极及皇后的陵寝,在关外三陵中占地最广阔。神道石像生雕刻相比福陵已显纯熟,轴线建筑大体沿袭明帝陵规制,但隆恩门却是三滴水门楼,与沈阳故宫凤凰楼和福陵隆恩门一致,类似山西寺庙三重檐山门楼阁,似与盛京时期宫廷雇佣山西工匠有关。而隆恩殿形态又似草原亭帐,颇感清初不同文化接触伊始之生动。



封土堆围墙都非常的整齐,修缮很好。可能清昭陵在清朝时候的维护好有关系,清朝距离我们更近300年,所以相对于明朝整个修缮更好。如果不想去看清东陵西陵,在沈阳市内看这个清昭陵外也是很好的。这个明楼可以走上,可以绕方城城墙、封土堆一圈。今天天气清新,蓝天白云,感觉不错。


⑨新乐文化遗址公园及博物馆
沈阳7000年前的文化,昭陵陵园旁。这里真是风水宝地,感觉新乐文化遗址很会选地方。皇太极的陵园,包括这个烈士陵园就选在这。近期从韩国运回的抗美援朝烈士遗骸估计也是安置在这里吧?!总体来言,这是个风水宝地。


这里面有那个发掘的古文化遗址,见到一些现代的小房子,然后还有博物馆。博物馆里展陈了很多陶器、玉器等等。作为这个遗址保护的博物馆,公园做的有点意思。镇馆之宝是木雕“太阳鸟”,真身不在这里。可能在辽宁省博物馆。说是沈阳市标就是以这个新乐木雕花,很具代表性。新乐遗址的这个文化,代表着辽河文化的先驱,值得一看。

二、沈阳方城中街
City Run 沈阳•方城 7.20km 146bpm 有氧 aka. 辽金围子城,明朝中卫城,满清盛京城。

经脚步丈量,方城边长1.3km,周长5.2km,为正方形,面积1.69km²。故宫宫墙周长1km,长方形,宫南门距离城南门500m,为1华里。
①汗王宫
满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建的第一个皇宫,叫做汗王宫。当时少数民族称王为汗,所以叫做汗王,宫就叫汗王宫,在现在的这个沈阳故宫的北边,是遗址。从古迹房子走下去,免费参观。里面存有当时的砖石,这是600年前的东西,还挺有意思的。我就住在汉王宫的旁边酒店,想想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生活在这个地方,感觉是不是很爽?!~




②盛京故宫
满清入关前,盛京故宫,规模相当如王府。1625至1644年满洲皇室定都盛京期间的汗王及皇室宫殿,分东、中、西三路。努尔哈赤兴建了东路八角形大政殿及八字排开的十王亭,体现满洲早期游牧亭帐和军事贵族共治的形态。皇太极时期受汉地礼制影响兴建中路轴线的前朝后寝组群,但后宫筑高台和清宁宫的口袋房、索伦杆又具满洲本土色彩。西路为清廷入关后东巡盛京设施,文溯阁用于存放《四库全书》。



沈阳•盛京故宫:末代皇朝的最初宫殿(1625-1644)游览和航拍

清初未入关前,努尔哈赤定都沈阳,皇太极修建皇宫,不同于紫禁城前殿后宫,这里是东殿西宫,建制类似王府。1644年,清兵入山海关,这里后人继续修缮升级,遗留至今,成为一个“迷你版”的故宫。今宫中游人络绎不绝,额娘、格格遍处都是…盛阳故宫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基本上都能进去看,并且难得的是能飞无人机,这一点在北京做不到的。
1.大清门:沈阳故宫的正门。明朝皇宫正门为“大明门”,清朝正宫大门为“大清门”,实在是模仿,找不出别的取名原因了。


2.太庙:供奉努尔哈赤、皇太极,最初太庙在东边抚近门,乾隆年间将其迁到大清门东侧,形成今天的这个太庙格局。庙比较小,原来是叫做三官庙,这是庙小菩萨大哈哈。


3.大政殿:相当如“太和殿”。大政殿是沈阳象征,在整个皇宫区域的最东侧,这里是行政区域。清朝的这个皇宫,跟北京故宫不同,在于它是东殿西宫,不是像北京紫禁城前殿后宫。这个大政殿是行政中心,前面有十个亭子,是八旗旗王的代表。 大政殿也称八角殿,庙里面有八个柱子,象征着天地八方,也象征着八旗对于清朝皇权的支持。



4.介祉宫:在皇宫东侧,有个女导游讲甄嬛曾经在介祉宫住过一周,未知真假。



5.崇政殿:这皇宫的中路南端是“崇政殿”,崇政殿里面有“正大光明”匾,乾隆因为是在。打开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的继承遗诏继位的,所以他也在。沈阳这边崇政殿增加了一幅“正大光明”匾额。乾隆题字的,还有这个龙椅等等。



6.凤凰楼:有凤来仪。崇祯殿后面是整个皇宫的最高楼,叫做凤凰楼。


7.沈阳中心庙:皇宫宫墙后面。中心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与明中卫城属同期建筑。中心庙位于明中卫城内的东西南北十字大街的中心而得名,清建都沈阳之初,在明旧城内建大内皇宫改十字街为井字街,故庙仍居城中心。


③张学良旧居

看完那清朝的故宫,再来看看东三省“东北王的”宫殿。从沈阳故宫往南走不远处是“东三省总督府”,当年东三省总督所在的办公地点,一个正方形的楼。再继续向南走,就走到了“张学良故居”,也就是张作霖、郑学良一家所居住的地方。

民国三年(1914),奉系军阀张作霖于沈阳故宫东南兴修帅府。父子两代执掌东北军政大权,至张学良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日军、撤出东北而止。建筑群中西合璧,前政后寝,木、砖、石雕及内檐装饰考究。中路为满洲式三进四合院;西院设红楼别墅群;东院有小青楼、花园、关帝庙及古典主义风格的大青楼。院外为赵一荻(赵四小姐)楼及张氏私有金融巨擘边业银行。
1.中路是一个三进式的传统建筑,有东西厢房的三个四合院。


2.东侧是两个西洋楼,一个叫小青楼,一个叫大青楼。大青楼是一个西洋教堂样式建筑,夫人于凤至居住在此,张学良在此办公行政,一楼东侧有老虎厅,据说“枪毙杨常”发生在此,“东北改旗易帜”在此决策。小青楼则是传统的民国建筑。







3.西侧是叫“红楼”,应该是后期建的,类似德国建筑,估计为了赵四小姐而建,规模也比较大,前后大概有三四栋,颜色是红色,与东侧青色相对应。

所以整个院落就是中灰、东青、西红。院落的东门出去,就是“赵一荻旧居”。赵一迪后期,搬出旧居,搬到了红楼,因为张学良的正妻夫人于凤至同意的。


想起来张学良旧居的东西,原来布置是这样子,很难确定。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人在这里进行了什么样的布置,很难说。这都是后人的想象。当年人来人往,有过怎么样的对话,做过什么样的事情,有着什么样的心理,现在都只能传说了。
三、辽宁省博物馆
当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从故宫带出不少东西,一路赏赐下来到满洲,所以东北散布有不少文物。尤以辽宁省博物馆为盛,“中国十大名画”中既有三幅画在藏,之前,《清明上河图》《四库全书》也在这里,可见一斑。主要看了三楼古代辽宁、辽金特展。

①玉猪龙 3F古代辽宁展一
玉猪龙是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文物,国家一级文物。 文物规格:高15.7厘米,宽10.4厘米,厚4.3厘米。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这件玉猪龙是目前已知红山文化玉猪龙中形体较大,形制最规整的一件。玉猪龙作为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之一,它具备着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另外它还是辽宁省博物馆馆徽的原型。

②卷体夔纹蟠龙盖曼 3F古代辽宁展二
此件铜器为西周青铜水器,通高44.5cm。1973年辽宁喀左县平房子乡北洞村2号窖藏坑出土。

盖上有半浮雕龙纹,通体作蟠龙状,盖面及周沿以三个长尾夔龙纹盘绕,中心一蝉纹,龙身腹底对应于盖面中心处也饰一阴线简化蝉纹。器身上腹饰对相变形卷体夔纹,突目、利爪、尖齿;下腹饰兽面纹,近底及圈足饰夔纹,通体以雷纹衬地。此器造型玲珑,工艺精美,为州所罕见,唯四川省彭县竹瓦街青铜器窖藏中出蟠龙盖曼,与此酷似,可资参考。

③金步摇 3F古代辽宁展二
花树状金步摇 ,尺寸:高27.3厘米 ,年代:晋(前燕) ,出土地点:朝阳北票市房身村 聚光灯下,金色闪耀,璀璨夺目。在辽宁省博物馆内,收藏着多件“三燕”时期的金步摇饰品。步摇,历史久远,早在战国时期,就曾有“步摇”文字记录。到了前燕、后燕和北燕的“三燕”时期,这种女性头饰在几大政权的覆盖区域广为使用,辽宁省内出土的“三燕”步摇饰品国内最多。

白居易《长恨歌》提及有“云鬓花颜金步摇”。最后出博物馆时选买了“金步摇”一个冰箱贴。
④鸭形玻璃注 3F古代辽宁展三
鸭形玻璃注是北燕时期玻璃制品文物,国家一级文物。文物规格:长20.5厘米,腹径5.2厘米。鸭形玻璃注是当时从罗马帝国输入的玻璃制品,是中外历史上早期玻璃器中的珍品,也是全球唯一的一只2000高龄的玻璃制品。所以它是当之无愧的稀世瑰宝。鸭形玻璃注2002年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之中。

⑤鎏金铜钉鞋掌 3F古代辽宁展三
鞋掌出土于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丽墓。长33.4,宽9.9厘米,钉长2.3厘米,铜质鎏金,底有四楞尖状铜钉60余个。鞋底周缘折起,上有一周供系线连缀之小孔。这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山地鞋具。高句丽民族世居大山深谷,其城郭又多建于山上,因山地行走的需要,在鞋底加钉一层金属钉掌,钉尖向下,可防滑跌,在集安洞沟12号墓、三室墓、长川2号墓的壁画中,有武士持刀站立着钉鞋及穿钉鞋骑马狩猎的图像。这种鞋具迄今为止尚只见于高句丽的遗存中。

⑥毋丘俭记功刻石 3F古代辽宁展三
《三国志》:正始中,俭以高句骊数侵叛,督诸军步骑万人出玄菟,从诸道讨之。句骊王宫将步骑二万人,进军沸流水上,大战梁口,宫连破走。俭遂束马县车,以登丸都,屠句骊所都,斩获首虏以千数。

⑦定辽大将军铜炮 3F古代辽宁展五
此炮身呈竹节式,中有三道隆起的铜箍。炮身中部有凸出的圆柱状耳,炮尾如螺。炮口与炮底部正上方各置有准星、照门及放孔。炮身前部有宋体书阴刻铭文:"钦差提督军务镇守辽东总兵官左都督吴捐资铸造"、"定辽大将军"、"崇祯十五年十一月吉旦"、"督造堂节都司孙如激"、"总委参将王邦文"、"打造千总石敬贤"等6行59个字。

据《明实录》记载:崇祯十三年十二月丙子"征调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及曹变蛟、白广恩,山海关总兵马科,辽东总兵吴三桂、王廷臣,合兵十万、马四万骡一万,刻期出关"。由此可知,定辽大将军铜中的"镇守辽东总兵官左都督吴"就是明将吴三桂,这门大炮为吴三桂出任辽东总兵后在宁远今兴城为抵御清兵而捐资铸造的。
第四展厅不开放,三楼还有辽金特展。东北这一块北方匈奴、突厥、鲜卑、辽金,特展反映自身的特色。北方辽金的这个狩猎的壁画,还有牛腿瓶,金银建服饰等等很精美。

⑧五代耀州窑摩羯形水盂 3F辽金特展
五代耀州窑摩羯形水盂是五代时期瓷器文物,国家一级文物。文物规格:高9.3厘米,长14厘米,宽7.4厘米。五代耀州窑摩羯形水盂设计精巧,造型别致,独具匠心,为耀州窑的精品之作,也是北方青瓷的代表。五代耀州窑摩羯形水盂这种造型也是目前出土唯一一件。2013五代耀州窑摩羯形水盂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之中。

⑨卤簿玉铬图

南宋(1127-1276)绢本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藏。画面以工笔重彩描绘了皇帝出行的卤簿仪仗队伍五格当中的玉格部分,包括玉铬、开道骑兵、导驾官员、侍从等百余人,整个队伍秩序井然,徐徐前进,且气氛庄严肃穆,无枯燥沉闷之感。

此外,元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周昉《簪花仕女图》、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欧阳询《仲尼梦奠帖》、宋徽宗《草书千字文》、摹王羲之《万岁通天帖》未展出。


东北吃货
①小鸡炖蘑菇

本来想吃小鸡炖蘑菇,或者是猪肉炖粉条,结果店里上了一个“鸡肉炖粉条”,一块完成了[捂脸][呲牙]后来饭饭碗底还真的有蘑菇,看来是小鸡炖蘑菇煮粉条,哈哈。 在这个店吃小鸡炖蘑菇,配的是黑龙江的五常大米,感觉很搭。
②沈阳鸡架

鸡架是沈阳一道特色地方菜,沈阳人爱吃鸡架,吃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炸鸡架、熏鸡架和炒鸡架,相比于熏鸡架而言,辣炒鸡架的味道更加浓郁,而且有着甜辣的孜然味。在沈阳,基本上是大排档,或者烧烤店,或者是抻面店,必有这道辣炒鸡架,然而各家做的味道又各式各样,各有特色。辣炒鸡架的口味主要分两种,一种香辣偏甜一点,糖多放一些就可以了;另一种是酸甜口为主,辣为辅这种,都好吃。
③熘肝尖、熘腰花 肝腰合炒

熘肝尖是沈阳的传统名菜,也是闻名中外的关东“四绝菜”之一,1918年,据说当时是因为张学良吃完菜之后连声叫绝,才得名了“四绝菜”。熘肝尖是一道用猪肝、黑木耳、黄花菜等食材制作出来的一道美食,刚做好的熘肝尖味道鲜香十足,特别适合当下酒菜吃,而且猪肝的营养价值也非常的高,所以深受沈阳当地人的喜爱。 这边有个点叫做“肝腰合炒”,一起吃两绝,赞哈哈。
© 本文版权归 allanscya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私密豆列或部分疑似不友善内容不展示
allanscyan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373篇内容 · 110.5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34.7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347篇内容 · 154.9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166篇内容 · 66.8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194篇内容 · 79.1万次浏览
- 聊聊让你印象深刻的路人40篇内容 · 2.9万次浏览
- 汶川地震17周年1.0万+篇内容 · 22.8万次浏览
- 当我和母亲谈起女性主义73篇内容 · 23.8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