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12月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一个月以前看的,按理说应该记得。但很奇怪,零散掉落在脑中的关于这本书的记忆主要有一个能预知死亡的奇怪男人、一个想以跳舞为工作而为之不断旋转的女孩、一间坐落在山间等待某个人进店然后彻底闭店的娃娃屋。
这个标题加上作者是曾写过《消失的13级台阶》的高野和明,真的很吸引人。奈何怎么说呢,可能一开始预期太高了,确实没想到是带科幻的推理设定,最后的酒店现场澎湃又令人紧张,不过最终也是圆满收尾,是he呀。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如果我。我会在那个时光胶囊里写下什么,又会在什么时候收到这个时光胶囊。
如果是六年级的我,大概我会写下,希望妈妈的病快点好起来,希望她的身体越来越好,能成功地离开我父亲。而我自己呢,一定要好好学习,让自己跟妈妈的生活越来越好。
小时候,一直觉得,只要好好学习就能改变生活。好多事情好像真的不是这样,但是要说后悔的话,我还是最后悔自己上学的时候不够努力,真的浪费了许多珍贵的青春时光,我应该考上更好的大学的。
我应该也会在某个人生的关键时刻或者一筹莫展之际收到这样的时光胶囊。
书中不管是送信的人还是收信的人都在这个过程中自洽、成长并自愈。总体说来还是蛮治愈的,对前路困惑之时可以一看。
这本书在我看来与其叫《影响》,不如叫《纠缠》。当然,首先我们无法理解书中三位女主的一些想法,但我觉得她们三个人任何一个人想法有所改变的话,都不会来回牵绊这么长时间。
以悬疑的手法写出了三个同龄女性在人生不同阶段面临的一些困境,是这个社会给她们带来的困境,也是当时的她们无力改变的困境,所以三个人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就像书里写的,“小的时候,关系最好的朋友就是最珍贵的宝藏”,那时候,很多事情都不懂,觉得有一个能一起吃饭一起上厕所一起回家一起分享秘密的朋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倘若失去了,或者她有了新的好朋友,会觉得非常非常难过。长大了就不一样了,长大了以后好像就慢慢习惯了身边的人来来去去,只是浮于表面交情的人也无所谓她的来去。
“难免会受伤,难免会受挫,难免会失去,难免会变老,但是未来永远握在我们手中。”
社会派推理大师!叶真中显!
这一次的话题是关于老人看护,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像我自己没有生小孩的打算,当然有小孩也不意味着有一天我有病痛的时候他能照顾我,孩子有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工作,就像现在的我们,已经因为工作和生活压力分身乏术,真不知道该怎么去处理书中那些人遇到的问题。
作者用了叙述诡计,让我们的注意力放在了站长身上。但其实这本书到最后,重要的并不是谁是凶手,而是他这么做的原因。社会大环境把人一再分为三六九等,可以住进高级养老院的检察官父亲,和在普通生活水平线以下狠狠挣扎的单亲母亲,要养育孩子,还要打零工,照顾已经不记得自己是谁的母亲,日子是真的很难熬。
为了缓解这些家庭的压力而诞生的照护公司,又有着经济问题,制度问题,一线工作人员工作多工资低,许多难以根除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及相关政策的不断更改让这项本是惠及民生的服务举措出现了很多漏洞,最终受害人还是患者及其家属。
你终究是没有办法简单地去评判对错,此中有深意。。。。
这本书很成功地塑造了三个各具特色的刑事搜查班班长,个性鲜明而且能力都很强,但是大家都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想第一时间破案。除了韩剧里,还是第一次看到刑事课里的各个班各自为政,想要抢拿先机。
第一次看作者的书,了解到他曾当过12年的记者,主要负责的就是刑事案件相关的报道,怪不得在他的书中,记者的参与也算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终的感触就是“F县警搜查一课,并非荒芜一片。沙漠之中,亦有绿洲。”
这本书是按照里沙子作为候补陪审员参加一起刑事案件的公审的天数来写的,从公审第一天到公审第八天再到最后的评议,写的不仅仅是这起案件在不同人的视角里所呈现的面貌,也是里沙子这一周生活及心态的一个变化。
当然,首先书中里沙子和水穗的一些选择和一些行为我们是无法共情的,总是会让人有一种为什么要走上那样一条路的疑惑感。但如果我们也是在完全一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很难说我们会做出跟她们不一样的选择。
其次,我不是一个母亲,也没有做好要当一个母亲的准备。但是我在看书中她们的日常生活时,其实我是能共情的,当你成为了一个母亲,所有人都会给你一个母亲的标签并用一个框架把你束缚起来,并不断告诉你,你就应该是这样的。在小红书上也经常能刷到许多女性网友会在留言中表示一旦要做母亲就要做好牺牲自己自由的准备,牺牲的也许不仅仅是自由,这件事实在令我太畏惧,我一定会因为这个孩子的出现而焦虑不已,换言之,对于做一个好母亲这件事,我并没有自信可以做好。
就像书里写到文香不停地拍打里沙子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我感觉如果换成是我真的很难控制情绪。书里写出了男性与母亲之间那种微妙的连接,母亲与女儿之间那种微妙的厌女,女儿对母亲和父亲那种微妙的态度变化,哪怕她才两岁半。
书中铺陈的是日本整个社会对女性、对母亲的刻板印象以及这种要求。当然,这种现象不仅仅只存在于日本。
好像。。。。母亲在各方社会关系里做出的牺牲都是理所应当的,真的很可怕。最可怕的是有些女性确实也是这么想的。
说实话,东野除了有些个人色彩十分鲜明的书以外,书的质量总让人感觉参差不齐,难怪会有人说他的书有可能是代笔。这本书确实在一开头埋下了一个伏笔,但是勇作作为男主角,性格和言行举止着实不招人喜欢,总给我一种脏兮兮然后胜负欲特强的感觉,最令人有点难以理解的是带着先入为主的私人恩怨去办案,这恐怕是大忌吧。
晃彦倒是个隐忍但是没有让人产生不适的角色,与勇作相比,会更有个人魅力。看到这本书的最后,才明白“宿命”二字的含义,原来这就是命中注定呀。只能说前面铺垫了许多,就为了最后的那几页。
这本书,很沉重。家暴是个长期以来大家一直讨论但是并没有能妥善得到解决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最主要的是被家暴方的态度是个关键,书中刻画了一个非常典型的面对家暴的的反面教材。书中许多桥段让我联想到自己小时候的生活,甚至一度在喧嚷的螺蛳粉店落下泪来,那一刻觉得很荒谬却也深知童年对我的影响有多大。
这本书,很真实。真实在于女主因为父亲一事无法认真高考,从而踏上了另一条路,令人唏嘘却是大多数人人生的真实写照。真实在于女主的母亲不长记性,又找了一个男朋友,又过上了唯唯诺诺的生活,典型的生活中缺少了男人没法活。真实在于女主和母亲入狱后,女主拒绝了母亲出狱后一起过日子的请求。
这本书,很励志。它的励志不在于激励你,让你的人生从此走向一条康庄大道,或是让你此刻热血沸腾,必须要去完成某项使命。它的励志更像黑暗中踽踽独行时的一丝微弱烛光,千丝万缕间,告诉你,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只能靠自己。
“自助者天助,维权当然是有代价的,你什么都不想改变,什么也不想付出,神仙也救不了你。”

这本书是之前就看过了的,但是很奇怪,当时忘记标记了。导致我莫名其妙又看了开头才发现自己似乎看过这本书。老实讲对这本书的主要印象后面就只剩“女记者”和“悬疑”两个关键词了。总体说来,包含了一些社会现实问题、女性主义和记者这个行业的一些内幕。
怎么说呢,是我干别的事听书的时候会选择,但不会给朋友推荐的一本书。
这本书名气真的很大,在我的书单里也很久了,我也没搞明白自己为什么一直没读。
老实讲!记外国人的名字和脸这件事对我来说真的挺困难的。所以我看这本书前面的时候不断出场各种角色一度让我有点晕头转向,但是阿婆塑造的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特点,性格也很鲜明。一圈下来基本上在听书的情况下我也能记得这个人的身份以及他/她的过往了,真的很神奇。
这本1939年第一次出版的书,距今80多年,真的很佩服阿婆,这种构思和想法是现在很多推理小说作家都难以超越的。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来,很久之前我是打算看这本书的,结果点进豆瓣某版的下面,看到有个人写了个xx是凶手,我当时真的是蛮无语的。所以当时间帮我忘记了当初的这句话,我再读这本书就恰到好处了,不然都知道谁是凶手了的话,到底还有谁会看啊!!!
点开这本书的契机是豆瓣2024年度中国文学(小说类)的榜单,忘了这本书是第几位了,当时就想着去搜来看一下,没想到这么压抑。作者很擅长用比喻,好多感受及场景被描写得很鲜活,让人眼前一亮。
曹翠芬令我唏嘘,在那个年代,要试图做一个不随波逐流的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也是会遭受排挤的,通篇都是别人口中的曹翠芬,没有哪一段是曹翠芬自己眼中的曹翠芬。
李伟平令我敬佩,起初这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角色,日子并没有因为进城安家了就好过许多。她有她的不完美,为想要的生活付出的代价。但是她身上最宝贵的特质是那种面对苦难的韧劲,那是在与生活不断地对抗中所形成的。我身边许多女性都有这种韧劲,在面对苦难时,她们往往比男性更坚韧更执着。
安慧这篇结束得猝不及防,不知作者是刻意留白还是什么原因,以三位女性的友谊为主线,整体给我的感觉有点云里雾里。
蓝芬姐令我遗憾,鲜活又灵动的生命一辈子都给了那个莫名其妙的男人和那一大家子讨债鬼,真的是让人眼前一黑又一黑,持续性绝望。
写到最后发现自己前面说比喻让人眼前一亮,蓝芬姐的人生让人眼前一黑,所以大概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就是一个不断开灯关灯的过程吧。哈哈哈哈哈,被自己给整笑了。
作者的《鱼猎》很出名,但是因为微信读书一直没上架,我也就一直没看。看到有这本书之后,我就赶紧将其加入书架开始阅读。
大概是能猜到剧情的走向的,但心里一直隐隐不愿接受以李远期死了为前提的真相,这太残忍了,太疼了。
整本书中除了李远期的母亲,没有一个合格的父亲或者是母亲,家庭层面的困窘将那些女孩一步步推向了恶魔为她们设置的陷阱,无力挣脱。
她们原本应该有着更美好的未来,在我的精神世界里的某种层面上,她俩都过上了如愿以偿的生活并拥有了一帆风顺的人生。
太!可!爱!了!吧!真的很喜欢作者的画风,搭配里面简单的话,真的在某些时刻治愈了我。这是一本我会选择送给朋友当礼物的书,是尊的尊的很不错噢!对于不爱看书的朋友来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整本书都在告诉我们要爱自己、尊重自己,不要轻视自己以及当下度过的每一天,她们都同等重要。
你知道了不起的NWA11119号陨石吗?它的成分证明,地球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几亿年前,宇宙曾有过一个跟地球高度相似的星球,同样具有孕育生命和文明的环境,可惜早已毁灭。如果连地球这种十分罕见近乎神迹的杰作,都早已存在过。那或许你做梦都想重来的此生,已经是上天给你的第二次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