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类型分析》随感
荣格将人分为内倾性和外倾性。内倾性关注灵魂,外倾性关注世界。在荣格看来,灵魂和世界具有相同的真实性——这似乎并不意味着二元论。从更深的本源上来看,灵魂即世界,世界即灵魂,我们可以把他们命名为相同的东西,比如道或者无,作为一种先验的令人心安的思维尝试。
灵魂与世界是如此的真实,以至于当我们偏向于其中一种而忽视另一种时,另一种会用它特有的方式提醒我们。如果我们关注世界而忽视灵魂,像一个存粹的外倾者那样,我们就必须通过建立良心了来弥补灵魂的缺失。然而良心毕竟不是灵魂,良心是“义”,是世界的规训,是外在的强加,是行为的准则。良心不是自我生发的,而是外在客体规律的总结与归纳。这种存在就像影子之于身体,是第二性而非第一性。外倾者看待的世界,所遭遇的一切都会回归到自我潜意识的投射上,灵魂在未死去的地方变成了我们身边接触到的一切可以感受到的实体。
外倾者关注世界也获得世界。内倾者关注自己,于是获得自己。一个很大很大的自己,所有阴暗都被注视和同化,然而无论一个意识再认同潜意识,它也终归是主体而不是客体。我们贴的再近不影响自身的所有性质。关注自己的人脱离世界,世界会以梦和侵入性的力量向人们证明自己的存在。这是一种炫耀和逼迫,是一种无法避免的力量展示。
我们的一切都在平衡之中,自我与非自我,主体与客体,灵魂与世界。休乎天均,是谓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