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狂想曲
记录最近的幻想、狂想、YY。此为小说的背景基石?
地球生命由一种【造物主】创造。
造物主对人类的关注很少。造物主创造生命的方式,类似于人类在培养皿中培养菌群:批量创造、不关注个体细菌、存在某个意图。具体的方式类似于把微生物,批量发射到理论上可以存活的星球上。
造物主的意图有两个可能。
第一个是娱乐。类似于人类创造电脑游戏作为娱乐,越是一个身临其境的环境,约能让娱乐者代入。因此游戏中的npc,越真实越好,有自己的生活比在固定位置杵着不动好;偶然性事件发生越多越好。但人类的电脑游戏中的偶然性来自于计算机的随机函数,其实是由种子和当前时间计算机随机出来的。这种程度的随机,对于造物主来说远远不够,他们需要更不可预测的真随机性。由此,生命体一定要包括某种超越人类认识的随机种子。其是通过物理定律来实现的,也就是量子力学的随机坍缩过程实现的。观测导致探索的核心叙述类比游戏,是,没有必要则不渲染。
一些物理规则或者常量,本质上类似于编程中的int i = 1,是造物主写好的。
因此,人类是可以具备超越性的。超越性就是指超越自己原本的命运的能力,或者说,在意识里,通过某种不理智,推动自己完成本无法完成的事项的可能性。这个超越性的低层理论依据就是量子力学在人类大脑中意识过程中的【真随机过程】。神经突触间的电信号的探索过程,有一定无法解释的真随机过程。
娱乐之所以可能,原因在于情感的共通性。
造物主的娱乐类似于一种角色扮演,或是一场模拟策略。如果是角色扮演,它会清除记忆,以一个人类的角度过完人的一生,最后死亡的时候结算分数。所以死亡不是结束,世界无人真正存在,只是一个空荡荡但有聚光灯的舞台。如果是模拟策略,则需要用最小的推动,引起最大的积木倒塌,控制历史进程走向它想看到的结果。
第二个可能性是科研,但由于和造物主之间巨大的科学水平差距,人类最终也无法理解科研什么。如同培养皿中的细菌无法理解人类在科研什么一样。
培养皿并非一个星球的环境,而是一个宇宙的定律和物理常量。比如真空中的量子涨落的概率,对于当前太阳系,如果它太高,太阳会提前耗尽能量,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演化出高等生命;太低会导致太阳能量不够,无法养育地球生命。
如同蝼蚁般的地球生命,尤指人类,能否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命运是什么?是恒定束缚在每个生命体上的【平庸的重力】。通过自己努力去抗衡这种命运,本质上是让造物主注意到自己(娱乐)或者是在影响实验的结果(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