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书为什么没有被电子书取代?
上周我们LeapX团队进行了一次短小的设计探讨,讨论为什么电子屏幕盛行的今天,纸质书籍仍然随处可见,销量不减?纸质书籍这个交互媒介有哪些电子屏所没有的优点和特性?
大家可以先自己想一想,再看看下面我们讨论的结果。

数据显示,美国2004年以来,纸质书的销量稳定,并没有因为电子屏幕的普及而明显消退。
纸质书籍与电子书在UX方面的差异与优劣 - 20241122讨论记录(由我们新加入的设计助理记录整理)
呈现方式
- 电子阅读器不如纸质书籍精细:
- 电子屏幕常见分辨率为200~500ppi,价格较低的设备像素点明显;而印刷设备采用墨滴组成内容,常见分辨率为1200~2400dpi,专业设备分辨率更高,对细节的呈现更好;
- (存疑,屏幕大于300ppi在正常观看距离下已无法分辨,精细程度主要取决于内容质量)。
- 一些书籍版面大、插图精细,能够提供无与伦比的阅读体验,电子屏幕很少有大且清晰度高的;
- 纸质书籍从内容到版式更遵循作者与书籍设计师的意图:
- 书的尺寸和长宽比例更加自由,电子屏比例相对固定;
- 电子书需考虑各类电子阅读终端的适配,很难具体到每行每页的精细排版;
- 纸质书方便快速翻阅,以及前后、多页对比,并能潜移默化的记住一些内容的大概位置;
- 纸质书能通过厚度、重量直观地感受与阅读进度、有多少字等信息;电子书仅通过数字传达,无法具体感受;
- 纸质书做笔记,划线更自由方便,电子书挑软件;
- 不同的纸张和油墨具备气味、触感,翻动的声音等,每翻一页都能带来阅读的正反馈,有多维度的感官体验。
电子设备带来的附属属性
- 纸质书籍不需要阅读终端,接触门槛更低,更能广泛传播;
- 看纸质书籍更专注,电子书有各种其他娱乐,上网功能,容易分心;
- 纸质书完全没有电量焦虑;
- 读纸质书更有“逼格”(原因在于阅读电子屏在外人看来有可能只是在上网,而阅读纸质书就是在读书)。
媒介
- 电子书普遍需要服务商持续提供在线服务,可能面临下架,服务商倒闭等原因而丢失电子书;
- 纸质书能免费借阅整本,电子书普遍只能试读部分,需要平台会员;
- 精细画册类书籍的电子书需占用大量数据存储空间,不便于分享与传输;
- 纸质书出版、印制的门槛非常高,让内容质量有一定保证。
阅读以外
- 阅读纸质书籍时仪式感强,通常会在固定的位置,特意留出时间来阅读;
- 书本作为存在的实体,在放下时也有装饰作用,并能提醒你再次打开它;
- 纸质书籍具备收藏价值,出版社会针对收藏出版有特别装帧设计,或者作者签名的书籍;
- 纸质书填满书架,给人带来成就感与满足感。好的纸质书作为礼物赠送给朋友也很有价值。
记忆纸质书籍中看到的内容比电子书更容易
- 研究表明,阅读纸质资料比阅读电子资料更能理解内容,使用纸质笔记相比电子笔记效果也更好;(https://doi.org/10.1080/00220973.2016.1143794; https://doi.org/10.3389/fnbeh.2021.634158)
- 能够记住在书的哪一个位置有什么内容。
电子屏当然也有很多丰富的功能和优点,而且非常显性,一目了然。如果电子触屏的出现和普及发生在今天,按现在科技自媒体浮夸的调性,大概会大肆宣扬纸质书籍将被革命和消亡的话来。
但从我们上面的讨论来看,纸质书籍虽然看着功能单一,朴实无华,底下却藏有很多隐性的微妙优点和特性,都是电子屏完全无法提供和取代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也还在大量的购买和阅读各种纸质书籍(今年就花了好几个w…)。

在科技和设计界,触屏的优点总是被过于放大,成为一种偷懒的用户交互解决方案,很多交互问题没研究清楚,就扔个触屏解决,看上去高大上,科技感,却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前些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被特斯拉带偏,全部都装上了又大又亮的触屏,把实体交互砍个精光,现在发现没那么好使了,又在往回加,也是让人啼笑皆非。关于这点,可以详见六年前的文章《形式的简洁≠体验的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