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市场是智商税吗?
前两天刚说过最近在听Matt Levine的播客,今天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大概背景是Matt Levine是农夫市场的忠实用户,觉得那里卖的食物比超市里能买到的好吃很多。原因总结下来,大概就是广东人喜欢说的鸡有鸡味,古早做法,树上熟vs超市熟。总之都是那些,也没有什么特别的Magic potion。
但是即使是号称自己对价格不敏感的Matt Levine最近也觉得农夫市场有点过了,原因是他在市场里买到了3美刀一个的蒜头。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为此专门去搜了下某宝,第一页上大概第二三个链接,7.81人民币,比一美元多点但是按咱这个贬值风格可能也多不了多久了,能买五斤紫皮大蒜。
也就是说,某宝十五斤大蒜,可以换纽约农夫市场,一个大蒜。百度告诉我们一斤大蒜一般有7-10个。那么,纽约农夫市场的大蒜是某宝的105-150倍价格。
这就显得之前纽约whole foods 23一磅的牛肉vs三条街以外中国城2.99一磅的牛肉差距黯然失色了。
但此时Matt还没有放弃,他说农夫市场的姜和蒜就是很好吃啊,味道浓郁,bla bla。
然后他的co-host拿出了杀手锏,就是这个网站:https://farmersmarketresearch.cornell.edu/view-reports.php
众所周知农夫市场的价格基本上是盲标的,但是Cornell搞了一个研究,记录和发布每个月Ithaca地区的超市和农夫市场的价格情况(这就像Wells Fargo之前发布的关于Chipote每个店里给的分量有多少方差的研究报告一样有意思,看到这篇文章的卖方小伙伴请多搞点这种有意思的报告,不要天天TSMC NVDA,无聊)。然后就有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比如说,十月,Ithaca地区non-organic bacon这个品类,超市的平均价格是7块多一磅,而农夫市场的平均价格是17块多一磅!你可以说树上熟vs超市熟,古法养猪vs机器养猪。然而都是机器养出来的猪还要贵一倍多,就有点不讲武德了。
不过经济学总是殊途同归的,去农夫市场买非有机培根的人肯定有一部分是因为农夫市场的有机培根太贵,这就跟去高级商店买一瓶普通矿泉水,去豪华酒店住最普通一级客房,或者买Tiffany的银首饰和高定品牌的包/化妆品都差不多,这些品类往往是利润最高的。
一定会有人说这里买的不只是东西本体,还有环境,服务,etc,etc.
经济学也已经想好了解释,公司股价被炒高以后市值超过本身实际资产的部分,叫做goodw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