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子非鱼,安知我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题记
随手翻到曾经的熟人发的这句话,愈发觉得古人说的一些话,是经得起时间的推敲的。记得大学的时候学过一门选修课,是关于国学方面的,当时的老师说,为什么新中国成立之后很难出现“大家”?很多“大家”都是民国时期的,他觉得是因为后来的人们没有很好的专注于国学教育,觉得背诵《四书五经》很浪费时间,同时又指出来,上学期间老师对学生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不要死记硬背,要学着理解着背。他说,处于那个阶段的 学生都不明白什么是理解着背,又怎么让他们理解着背呢?这个老师指出了我初中以及高中一直困扰我的点。甚至于我初中开始就一直纠结内耗于我不会“理解着背”,觉得死记硬背就证明自己不聪明。但是只要结果是对的,中间的过程其实无所谓的。反而把时间浪费在了纠结的点上,没有任何意义。这个老师说孩子们小时候去死记硬背国学经典,可能到了十几岁或者年级更长的时候,就会突然之间理解了所背的诗词。这个我的确深有体会,记得有一年去贵州旅游,从凤凰古镇赶去铜仁的机场,在路上遇到了一条河,当时日暮将近,河面很平静,但是有些许雾气,脑海中突然蹦出一句“烟波江上使人愁”。还有就是去岳阳,走在洞庭湖的旁边,真的如诗中描写“白银盘里一青螺”,真的具象化了。在巴林,从阳台向西望去,也可以看到类似“青螺”的景象,虽然那是我未曾去过的地方。或许总有一天会去。曾经自己的ego很小,或者现在的也没有很大,只是觉得比之前开阔了很多。年轻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心思单纯,遇到了很多温暖的人,而今,心上总是蒙着一层纱,作为给自己的一个保护罩。前两天聚餐的时候,认识不久的一个妹妹,她说,你是不是没有被人骗过或者欺负过?问到我的时候,我是懵了一下的,被人骗,其实是有过的,曾经去厦门玩遇到的一个女生,在路上偶遇然后就一起玩耍了,当时因为太晚了,我就没有去自己定的青旅,然后她邀请我去她定的酒店住一晚,当时想要和她分摊房费她没有同意,后来旅行结束回家之后,拜托朋友串了一条星月菩提送给她。平时也会关注她的朋友圈,她的生活是惬意且小资的。或许是当时的我梦寐以求的,北京的孩子,家境很好,当时的爱人是初恋,是她的小提琴老师,虽然有七岁的年龄差,但是非常爱她。她就像活在美轮美奂的乌托邦里,每周都会和她当时的爱人一起出去逛北京的大街小巷,或者看展。当时觉得她的生活真的很丰富多彩。但是没过两年,她离婚了。之后又去菲律宾学潜水,因为热爱潜水又成了菲律宾那儿的潜水教练。这期间好像也兜兜转转的换过几个男朋友,但是当她再次联系我时,竟然是找我借钱,出于当时的情况,并没有多想,就借给她了,也没有问原因,甚至于觉得她可能是在国外遇到什么事情了,能帮就帮吧。。。她说一年之后还我,但是一年之后没有等来还钱,竟然又是向我借钱。。我竟然像猪油蒙心一样再次借给她了。。。现在想来我都不知道我当时的脑回路是怎么想的。总之我总共借给她三次钱,都是不知道该如何拒绝,所以借给她了(再也不要当讨好型人),甚至于她因为疫情的关系被困在菲律宾没办法回国的时候,再次问我借钱,这次我理也没理,直接让她还钱,她不作声了,自此就失去她的下落了。当然钱也没有追回来,但是给我的教训就是不要轻易借钱给别人,也不要当圣母。虽然之后的日子,也曾有过这种情况,但是好在那些都已经还回来了。但是对于我来说,不借钱给别人,是要永远铭记的。。。不要不好意思,不要怕别人尴尬。一个人如果连熟人都借不到钱,转头要向一面之缘的人借钱的时候,就要考虑这其中是不是有诈了。。。但是当时的我确实没有这样的怀疑。。。人总是要通过事情成长的。对于我的钱钱我已经释然了,我就当她给我挡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