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人会“没钱”?- 关于信用消费
这是我偶然看到的一篇美国人写的帖子,想到有一定的代表性就用工具翻译成中文放在这里。信用机制的问题是会让大多数人失去对“钱”的数量上的概念,没有意识到在你决定分期付款买那个东西的时候,你预支了多少你未来的劳动时间。
--
为什么大多数人会“没钱”?
从美国看:导致大多数人经济拮据的根本问题并不完全是“过度消费”。关于这个话题,已经被讨论了无数次——我们在餐馆消费太频繁,买了太多不需要的衣服,经常升级手机,或者过于频繁地度假。这些消费行为的确是问题,但更大的问题在于:为什么我们能如此轻易地过度消费?
答案是:信用(Credit)。当你花的钱一开始就不是你的时,你很容易变得“没钱”。任何你赚来的钱,都会立刻成为欠债。
信用的真正问题在于它让金钱“凭空出现”。它提供了一个看似可以负担得起的月付款选项,而不是一次性支付全额的现实压力。例如,你没有2万美元来买一辆新车?没关系!每月300美元分72个月还款就可以了。相比攒够2万美元后一次性支付,直接支付300美元似乎更容易接受,不是吗?
社会对信用的依赖
1. 当然,你可以选择攒5000美元买一辆旧车,但在北美社会中,开一辆旧车会被认为“看起来很穷”,而贷款买新车则更容易被接受。很多人宁愿“实际上没钱”,也不愿“看起来没钱”。
2.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存款去参加朋友的周末旅行,只需要刷信用卡支付500美元,然后每月分期还100美元。信用卡的便利性使得即使你实际上没有钱,也能轻松做出消费决策。
在美国,金钱常常是一个“抽象概念”。许多人不会基于实际银行账户余额做决策,而是基于他们每月可以支付的金额。买车时考虑的是月供;装修时会申请房屋抵押贷款;买衣服会刷信用卡,之后再“想办法还清”。这已经不再是“你有多少钱”的问题,而是“你可以获得多少额度”的问题。
信用消费的恶性循环
小时候,我曾天真地以为,如果一辆车要2万美元,那么你必须有2万美元存款才能买。如果一台电脑要1000美元,那你需要攒够这1000美元才行。我认为:
• 赚钱需要时间;
• 买东西需要钱;
• 因此,购买力依赖于你通过工作赚取并积累的金额。
但当我观察成年人的消费行为时,我发现这套逻辑根本行不通。他们有房子,每天买午餐,频繁添置新衣,去高档餐厅,甚至度假到异国。这些钱到底从哪来的?
后来我终于明白:
• 房子是按揭贷款买的(甚至首付也可能是父母借的)。
• 汽车是通过融资购买的。
• 衣服和日常消费用信用卡支付。
• 度假费用依赖信用卡积分,看似“免费”,但实际上依旧是基于信用消费。
这些人没有真正的“现金”去支持消费,而是通过“债务偿还能力”来维持生活。
信用如何让人“无钱可用”
假设一个人每月收入3000美元,看似不错,但一旦这笔钱被分配到各种债务上,就会变得捉襟见肘:
• 1300美元用于房贷或租金;
• 300美元用于车贷;
• 1200美元用于偿还信用卡账单(每张卡最低还款额400美元,但卡上往往还有四位数的未清余额)。
剩余可用余额:200美元
接着还要支付水电费、网费、手机费等开销,最后账户余额可能归零,甚至入不敷出。
即便这些人有固定工作和收入,只要他们的收入被债务完全吞噬,就会始终处于“没钱”的状态。
信用依赖为何根深蒂固
在美国,信用不仅仅是消费习惯,而是嵌入了经济体系的每个层面:
1. 网购:几乎所有在线购物都需要信用卡,而借记卡支付只是最近才开始普及。
2. 旅行:租车或订酒店通常要求提供信用卡,即使你有足够的现金也无法直接支付。
3. 购车:许多汽车经销商不接受全款支付,因为他们依赖通过分期付款获得的佣金。
甚至在你拥有现金的情况下,有些情况下你仍无法使用,这种对信用的高度依赖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核心问题总结
“为什么大多数人会‘没钱’?” 因为每个人都欠别人钱。
• 如果你没有房贷,你可能有车贷;
• 如果没有车贷,你可能有信用卡账单;
• 如果没有信用卡账单,你可能还有房屋净值贷款(也就是抵押贷款)。
这种情况让人几乎无法积攒现金,因为任何一笔存款最终都会被用来偿还债务。而且,存钱的利率往往低于信用卡债务的利息,这让攒钱变得毫无意义。
这些问题在很多国家并不常见,因为信用消费并不普及;在另一些国家,这类问题更是几乎不存在,因为大多数形式的信用借贷是被明令禁止的。在这些地方,如果你想买点什么,就必须用你自己的钱支付。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钱,那说明你买不起。这就是一个简单明了的道理。
相比之下,在北美,超过60%的人在遇到“必要”开支时(比如汽车维修),无法在短时间内凑出1000美元。原因很简单:他们每一分收入在进入银行账户之前,就已经被分配完了。
这才是大多数美国人经济拮据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赚钱,而是因为:
• 大多数人更愿意每月支付300美元车贷,而不是攒够2万美元现金后再买车。 归根结底,这只是缺乏自律的问题。
• 消费信贷过于普及,借贷门槛非常低,以至于几乎没有不买东西的理由。 例如,为什么要花四个月时间每月存下100美元来购买价值400美元的商品,而不是直接刷信用卡并按月还款呢?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在每次消费中轻松复制。
• 在这种文化氛围下,不消费反而变成了一种“耻辱”。 如果你买不起生日礼物或不能参加朋友组织的周末旅行,别人可能会觉得你有问题。毕竟,有了信用卡,任何人都可以“负担得起”任何东西。拒绝花100美元去买朋友聚会的演出票,似乎比负债消费更难以被接受。
• 日常生活开销和债务还款吞噬了每个月的收入。 举例来说,月底收入3000美元很快就会在支付账单后变成零。但银行和放贷机构乐于迎合这种消费习惯,因为只要你不断做小额还款,他们就能赚得更多。例如96个月的汽车贷款计划,或者信用卡账单仅需支付3%的最低还款额。
简单来说:
• 人们在工作赚钱,并领取工资(表面上不穷)。
• 但他们想过一种收入远超实际水平的生活(看起来不穷)。
• 因此,他们选择通过持续的债务还款来维持这种生活(实际上很穷)。
• 结果,当突然需要500美元现金买新冰箱时,他们只能再次刷信用卡(彻底很穷)。
如果你是美国人,这可能听起来像你自己,或者你认识的某些人。美国的经济几乎完全依赖于信用消费。这是一种轻松陷入债务的方式,也是无论收入多少,都能让你始终处于“经济拮据”状态的根源。
北美经济依赖信用的深远影响
北美经济实际上是一张复杂的信用网络,在这张网络中,虚拟的资金从一个账户流向另一个账户,而真正的“现金”几乎没有人拥有。对许多人来说,这种体系使得他们的财务状况永远处于“负债”状态,无论收入多少。
最终,这种循环归结于一句话:
大多数人不是因为不挣钱而没钱,而是因为他们的每一分钱都已经承诺给了债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