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根因分析”
根因分析是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管理难题。
做根因分析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找到可以学习或者改进的点,帮助我们变得更好。
但根因分析很难,比较常见的情况是找不到根因,或者根因找到了却无法改变。
根因为什么难分析?困难点在于,一个结果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而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晰,改变任何因素,都可能改变结果。
比如下雨淋湿了晾晒的衣服,就有几个原因:天下雨了,出门忘了收衣服了,家里没有烘干机,都是原因,改变任何原因,都能改变结果。那么根因是什么呢?
不同的归因,会导向不同的结果。
根因有几个基本特点:归因于内,可以改变,促进进步。
归因于内,其实任何结果都有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我们改变不了世界,只能想办法改变自己。
可以改变,有些时候是归因于内了,但却改变不了,比如归因为自己能力不行,意愿不够,这怎么改?至少短期内改不了。所以就进入了死局。
促进进步,这也是一个重要特点,如果不能促进进步,那就是错误的根因。
打个比方,一个人找不到老婆,如果归因于现在女人太势利,干脆自暴自弃了,这是归因于外。
如果归因于自己太穷太丑,从而自暴自弃,因为穷或丑,都是短期内无法改变的。
如果归因于机会还没到,于是保持乐观,继续努力,则有成功的可能。这是促进进步。
一个人找不到老婆,的确有可能是女人太势利,也有可能自己不够优秀,也有可能时机不到,这些都是客观的理由,并没有错,但如果归因错了,则会影响结果。
所以根因分析的关键并不在于事实的真相是什么,因为真相有很多,关键在于能否改变,促进进步。
我们在根因分析中,也经常会走入误区,尝试分析一下:
一,归因于外
比如项羽被刘邦打败,说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比如诺基亚说,我们什么都没做错,但是我们输了;比如大润发说,我们没有输给自己,但是输给了时代。
这些理由,违背了基本的归因于内的原则。
在职场中,有时候莫名其妙就背锅,或者被PUA,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不要上当。
比如有的老板说,公司发展成这样,首先肯定是我的问题,但是……
这一句但是,就把锅甩出去了,于是接下来就围绕着下属怎么怎么不行展开,进行PUA。
但注意也千万不要过分归因于内,什么都是自己不对,过分谴责自己,这样给自己很大的心理负担,这无益于自我改进,反而变成了自我否定。
所以要保持清醒,既不要PUA别人,也不要接受别人的PUA,或者自我PUA。
二,错把结果当原因
比如,有的企业家经常说,我们公司最大的问题,是执行力太差。但其实,执行力差只是一个表现,但往往不是根因。
管理目标,要管理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我们常说,目标,策略,行动,资源。目标定得是否合理?策略制定是否可行?行动是否落实了下去?资源匹配有没有到位?如果不能系统地来审视,只把员工的执行力当作最大的问题,过分关注员工的行为,往往收效甚微。
丰田有5why根因分析法,通过层层追问,找到表象背后的根因。
三,成功了不做根因分析,失败了才做根因分析
不管是好的结果还是坏的结果,都应该进行根因分析,不仅要改正缺点,也要发扬优势,但我们好像有点习惯了在差距分析中找根因,却不大在成功中找根因,也有问题。
成功的根因分析,就是寻找成功的规律,这个往往更重要。
四,归因看似正确,却无法改变
比如你做不好这份工作的原因,是你不热爱这份工作,或者惰性太强,无法严格要求自己。这可能是深层次的根因,那要如何改呢?你可以从不热爱到热爱吗?你可以从不勤奋到勤奋吗?很多人为了改变自己,制定严格的计划,但是很难坚持下来,都失败了,变成了习得性无助,既然无力改变现状,不如就这样混一天是一天吧!所以有一句话很有意思,人宁愿承受一辈子的痛苦和羞辱,也不愿意花一些时间改变自己。是真的不想吗?更多的时候还是缺乏改变自己的强大意愿,和正确的方法。总之,归因一定要归到可以行动,做出改变。
总结,事实的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看待它。能从纷繁复杂的事实中,看到事情的本质,然后进行学习,取得成功,这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