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阴差阳错的故事(一)
徐清最近已经连加了一个月的班,总有写不完的报告。每次从办公室出来,已是月明星稀。
她从十八岁开始摸车,至今车龄已经有八年整了。往年单位的几个领导都是自己开车,要不就是让下面人送。
那天赶巧了,姚总的车莫名其妙给坏了,下面人都被他打发去了外地出差。等徐清把车开出单位时,发现他还站在十字路口等出租车过来。
一般这种级别的领导,很少在外面叫车。他们会有配备的专车,大多数时候下属都抢着送他回去。那天也是巧了,正好让徐清碰见。
徐清并不想送姚总回去,她从研究生毕业进入这家国企工作才满一年左右,算是领导眼中的生人。对于这种阿谀奉承的行为,她并不喜欢,甚至非常排斥。
说起来徐父从当地的某电力单位退下来有两年时间了,父母36岁那年才有的徐清,对她视若珍宝。之前徐父一心扑在事业上,35岁那年顺利拿到高级工程师的职称,才准备开始要孩子。
他想在孩子出生之前把事业基础打牢,以后就能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陪伴孩子。
考国企这件事并非徐清计划之内的安排,原来她想研究生毕业后继续读博。但她的好友央求徐清给自己作伴陪考,没想到徐清考上了,好友却意外落榜。
父亲得知后,顺口说了一句:“既然老天爷这么安排肯定有他的道理,就既来之则安之吧。”
徐清犹豫了片刻,还是开了车窗招呼姚总上车。听说姚总马上就要退了,年纪比自己的父亲小不了几岁。
看着他站在十字路口一直等车,一阵冰凉的秋风扑面而来,姚总忍不住打了一个冷颤,徐清觉得于心不忍。
姚总对她印象不深,但开会时见过徐清几面,感觉有点面熟。刚上车时两人都很尴尬,不知该如何起头。
徐清让姚总把家里的定位告诉自己,随便找了个理由说刚好要去那边办个事情,正好顺路。姚总显然松了一口气,说了句那就麻烦你了。
看来只是面熟,连名字都叫不上来。
两人一路无话,徐清只是闷着头开车。快到站时,姚总说了一句:“一个女同志能开车这么稳,难得啊。”
到小区门口,已是晚上九点左右。因忙着送姚总,她连晚饭都没来得及吃。但她刚打开家门,就闻到一股饭菜的香味,显然母亲已经提前将饭菜盛好用碗扣着,这样她一回来就能吃到热乎的饭菜。
母亲退休已满七年,以前是当地某个大专院校的老师。退休后,她忙着跳舞、练书法和唱歌,但每天下午都会赶回家给徐清做饭。她知道,女儿对食堂的饭已经彻底吃腻。
吃完后,徐清回了书房,看见父亲正在网上学ps,她觉得不可思议。
父亲坦然道:“你母亲那个人年轻时就爱漂亮,那些年家里条件不好,没留下太多影像。现在我退休了也没事干,就帮你母亲拍拍照片,给她修好看点,这样她发起朋友圈更有动力。”
徐清知道,父亲搞了一辈子的专业技术,在单位有口皆碑。他不爱往上爬,对当领导也没什么兴趣,于是就在工程师这个职位一直做到了头。
父女俩说了一会儿闲话,徐清顺便说起了送姚总回家的事情。父亲倒是没有意外,徐清受自己影响,一向不屑做这种表面功夫。能送那位姚总,想必也是出于帮人的心理。
父亲看着徐清,满脸的欣慰。他毕生所求,不过是女儿普普通通,平平安安。至于光宗耀祖,光耀门楣,他根本不屑一顾。那种思想,也许对他家族里的人能起作用,对他来说哪里有女儿快乐幸福重要。
他拍了拍女儿的肩膀,从抽屉里拿出了一串红玛瑙手串,说是提前准备好的生日礼物。这个手串,也是保平安的意思。
徐清明白了父母的心意,顿时眼眶一红。
时间不早了,她准备回房睡觉。父亲再次叮嘱她道:“在你们那种单位,一定要有定力。有人的地方,自然就有斗争。永远不要想着站队,你看我那帮同学当年站队的全都出事,做好自己的本分才最重要。记住,在单位里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这种人,一定要敬而远之。”
徐清点头答应,说自己一定会做好本职工作,其他事情与她无关。
父亲已经年过半百,这一生的沉沉浮浮都经历过。所谓荣华富贵,名利权势,人情世故,到了走的那一刻,都是一场空罢了。还不如踏实做好自己本分,退休后陪陪家人,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更有意义。
他年轻时也曾经历人生低谷,空有一腔热血,英雄却无用武之地。那些年,同批进来的同事和混迹于其他行业的同学,都过得风生水起。连同学聚会,都没人邀请他去参加。但他反而非常庆幸,这样多出来的时间就可以陪伴自己的家人。
在单位蛰伏了整整十年,徐父终于遇到了真正的贵人。他得以施展才能,在退休之前拿遍了业内的诸多荣誉。他不看重这些名头,但知道这是对自己业务能力的一种肯定。
退休之前,他给新人们做了一场真诚的分享。徐父说,人生低谷时期一定要学会对家人好,你对家人能温柔以待,老天自不会亏待于你。
徐清进单位的第一天,就看到本地报纸上的头条新闻。出事的人,就是父亲的同学,小时候那个叔叔还请她吃过一次饭。
这一年,她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工作当中。有时候同事王丽和苏楠会讨论单位的人事情况,徐清从不多言,连八卦都很少谈及。
王丽总是在私下说,要小心单位的杨总,说那个领导心思重,心胸狭隘。每当这时,徐清就会岔开话题,主动说说娱乐八卦。
她知道,王丽这无疑是在钢丝绳上跳舞。
在这里,没人知道谁的背后有谁。父亲一直说,在单位要谨言慎行,如果拿不准,就少说多做。
那天单位临时组织开会,徐清负责做会议纪要。一抬头发现当天开会的领导,就是那天她送的姚总。
姚总在众人的前呼后拥下来到了会议室,徐清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姚总却像没看到她一样,继续主持会议。
会议上,姚总提到了当前工作开展遇到的难题。尤其说到,宣传周的工作应该抓紧推进。
他在会上直接宣布由徐清带头完成宣传任务,其他各部门同事积极配合响应。
会后,徐清正准备溜之大吉,却被姚总点名留下,对她道:“小徐我听你们邓部长说,你业务能力不错。这次我们就把进步的机会让给你们这些年轻人,你们好好加油,争取早日拿出结果。”
徐清一看周围的领导们都在拼命点头暗示她答应姚总,无奈之下只得应承了这门差事。
那次宣传周活动,由徐清亲自策划。好的一点是,这次活动因为是姚总亲自点人,所以大家都非常配合。有拿不准的环节,她及时请教上级领导,大家都不遗余力地支持徐清的工作。
不出意外,这次项目评比她拿到了第一。其他部门因与她积极配合,也获得了相应荣誉。
大家的士气,很久都没有如此团结。
经过这次历练,徐清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有大领导参与这个项目,并能直接拍板,你很快就能在单位脱颖而出。但如果领导没有参与,你却获得了大奖,反而容易成为同事的眼中钉。
有领导愿意拉你一把,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如果你真有本事和能力,这样的机会,能让你在事业上迎来新的转机。但如果没有实力把握机会,那等待暗算你的小人就会把你搞得鸡犬不宁。
这次活动变成了徐清的一次个人展示机会,她也受到了一众领导的认可和赞许。
回到家中,她告诉了父亲这个喜讯。父亲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兴,而是告诉女儿:“遇到好领导是幸运的,要多感恩,少期待。遇到不好的领导是正常的,多藏拙,多请示。不是每个领导都是姚总这样的好领导,你的职场之路才刚刚开始。”
明天会讲徐清后来遇到了新的打击,也告诉大家职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ps:这个故事会写成系列,女主徐清是有原型的,是凯兄相识多年的一位朋友。
故事中的所有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一杭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谷医生的故事对当代女性的启示 (1人喜欢)
- 做一个超好命的中年人 (1人喜欢)
- 老天偏爱笨小孩 (2人喜欢)
- 谷医生的故事对当代女性的启示 (1人喜欢)
- 讲讲命不担财的故事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