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中国游戏行业的发展情况,入行游戏开发>字符无限科技
一、发展现状
市场规模与增长态势 根据相关行业报告及统计数据,2024 年 1 月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 243.46 亿元,同比小幅增长 1.22%,但环比下降 2.1%。中国游戏市场规模庞大,移动游戏仍是市场主要驱动力。然而,市场逐渐饱和,新游戏推出速度加快,竞争激烈,游戏产品生命周期缩短。
游戏类型与热门产品 角色扮演、策略、射击等类型游戏受玩家喜爱,像《王者荣耀》《和平精英》长期霸榜。同时,模拟经营、休闲益智等新类型也在崛起。游戏类型多样化给玩家更多选择,促使开发商创新,但热门游戏的集中导致小众游戏资源匮乏。
技术应用与创新 近八成头部游戏企业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引擎开发、云技术和 XR 等技术领域布局;近六成构建 AI 生产管线等。5G 普及、云游戏、人工智能应用以及 VR 和 AR 技术发展,为游戏产业带来新机遇,如云游戏让玩家不依赖高端硬件享受高品质体验,人工智能用于智能 NPC 设计等。
二、潜在问题
人才短缺与人才结构不合理
- 专业人才短缺:游戏行业发展使专业人才需求增长,但供应不足。像高级游戏设计师、资深程序员、优秀策划等短缺。高校培养有限且与行业脱节,技术更新快使人才培养跟不上。
- 人才结构不合理:游戏行业需多方面人才,但目前技术人才占比大,其他专业人才少,影响游戏创意、用户体验和市场推广。
游戏创新难度加大
- 创意瓶颈:市场竞争激烈,玩家对游戏品质和创新性要求高,但大量游戏涌现使创意挖掘困难,很多手游玩法同质化严重。
- 技术创新风险:新技术虽带来机遇但风险高,应用需大量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技术成熟度和稳定性需验证,否则企业会有损失。
竞争格局固化,中小游戏企业发展困难
- 头部企业优势明显:腾讯、网易等头部企业凭资金、技术、品牌和用户基础占据大份额,有竞争优势,能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推广和运营。
- 中小游戏企业生存空间受限:中小游戏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渠道等方面劣势明显,主流市场难竞争,只能在细分领域或小众市场找机会,但这些领域市场规模小且竞争激烈。
申请版号过程中游戏开发商遇到的问题
- 内容审核严格:版号审核标准严格,对游戏内容、价值观、画面等有明确要求,如不能有不良内容,文字需简体中文等,开发商需自查整改,增加开发时间和成本。
- 申请流程复杂:版号申请需提交大量材料,经多个部门审核,周期长,可能导致游戏上线延迟错过时机。
- 竞争激烈导致版号获取难度增加:游戏市场发展使申请版号的游戏增多,但版号发放有限,竞争激烈,优秀游戏可能因各种原因无法获得版号影响发行推广。
游戏行业竞争激烈
- 产品同质化严重:游戏产品多,很多在玩法、题材、画面上同质化,缺乏创新性,影响玩家体验和开发商竞争力。
- 推广成本高:开发商需大量资金推广,如在各平台投放广告、举办线下活动,小型开发商难以承担,导致游戏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
- 人才短缺:行业快速发展使专业人才需求增加,游戏策划、美术设计、程序开发等核心岗位人才短缺,影响开发质量和效率。
三、机遇
技术创新带来的机遇
- 云游戏:腾讯、网易云游戏平台推出服务,玩家可在多终端畅玩大型游戏无需下载客户端,如《逆水寒》《永劫无间》。云游戏降低玩家硬件门槛,为开发商提供新运营模式,扩大用户群体。
- 人工智能技术:部分游戏公司将其应用于开发运营,如生成角色、场景、剧情等提高开发效率,或进行智能匹配、推荐提高玩家体验,《智能姬化》提供个性化角色养成体验。人工智能为游戏产业带来创新点和机遇。
-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半衰期:爱莉克斯》是成功的 VR 游戏,带来沉浸式体验。部分手游尝试 AR 技术,如《宝可梦 GO》,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VR 和 AR 技术发展为游戏沉浸式体验提供更多可能,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文化融合带来的机遇 《黑神话:悟空》以《西游记》为背景融入古诗词和古建筑元素受国内外玩家好评,《原神》的璃月地区融入大量中国文化元素在海外取得好成绩。中国文化资源丰富,与游戏设计结合可提高游戏品质和竞争力,促进文化传播传承,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游戏海外前景广阔。
政策支持带来的机遇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版号名单提供合法发行渠道,上海、深圳等地出台扶持政策,如税收优惠、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政策支持为游戏产业提供良好环境和保障,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创新积极性。
细分市场拓展带来的机遇
- 女性向游戏市场:《恋与制作人》《闪耀暖暖》等女性向游戏成功吸引大量女性玩家。随着女性玩家比例增加,该市场前景广阔,开发商可针对需求开发创新个性化游戏。
- 功能游戏市场:部分游戏公司涉足 “游戏 + 科普”“游戏 + 医疗”“游戏 + 体育” 等领域,如《榫卯》有科普意义,《海豚模拟器》用于辅助孤独症患者训练。功能游戏有社会和商业价值,有望成为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