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140分的学姐,是如何使用模考班的?

初试高分的“秘籍”是什么?
距离25级初始仅剩40余天,我们能考“模考班”做些什么来快速突破?冲击专业课130分、140分?
我们邀请了4位去年总分400+、专业课140+的学姐/学长来分享他们的超高分“秘籍”,来看看140分是如何练成的吧!
01 武汉大学-专硕
学号:GH008
初试:408分 专业二:144分
自从进入到模考阶段开始,我就紧紧跟着阁楼的考试节奏,每一次模考我都参加了。
一开始,我和大家一样,都会遇到写不完题、没有答题思路、语言不够规范的情况,甚至会出现许多我从未了解过的知识点。因此前几次模考的分数都惨不忍睹,但是我保持着超绝乐观心态提醒自己,幸好这是模考,给我留下了查漏补缺的机会。
在学姐的一对一批改之下,我很快就能了解到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有不懂、拿不准的问题也能直接和直系学姐沟通。
第一次模考:


几次模考下来,我的答题思路越来越清晰,答题速度也有所提升,随之而来的就是试卷的完成度也提高了。另外,告诉大家一个小tips!因为学姐们都是根据院校考察的重点出题,所以我们练习和讲评过的题很有可能会出现在最后那张试卷上,即使不是原题,也会有相似的题。这使得我们在考场上的紧张感会大大下降!!真的会笑着走出考场哦~
最后一次模考:


模考相当于我们完全按照考试的流程走一遍,那么在考试过程中必然会暴露很多问题,因此考后复盘也十分重要。在考试后我大概会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复盘,以保证榨干模考的最后一丝价值!
(1)考试结束后:把没写完的题目按照规定的时间重写一遍,这里也要保证完全闭卷。对于十分陌生的知识点,再去利用知网、百度百科、小红书进行了解和整理。
(2)批改发下来后:根据院校学长学姐的批改,重新整改试卷,可以利用知网论文补充答题要点、学习小标题的写法。
(3)试卷讲评后:认真听课,并且根据讲评的内容补充自己的答案,拓展答题思路,同时对于考过的题目做纵向的专题整理,形成自己的学习笔记。
模考卷讲评课是我最喜欢也是对我帮助大的课程,学姐们会根据模考的内容为我们拓展相关知识点,这就为我们节省许多整理的时间。同时,也会分享她们在备考过程中的经历,对于十分焦虑的我来说,是一碗超级有用的鸡汤,看到大家都会经历很多的挫折才能上岸,我就会觉得我也可以!
所以,我也同样经历过你们现在的焦虑,但只要跟着阁楼的脚步,最后的成绩一定不会辜负你们!
02 厦门大学-专硕
学号:GL188
初试:406分 专业二:140分
相信大家此刻也和当时的我是一样的心情,可能会为了遇到的某个题目或者没时间写完试卷发愁、焦虑。不过,这是我们从畏难到走向熟练的必经之路,这条路上一定会很难,但相信大家都能有足够的毅力和勇气去战胜它。
去年第一次开始写模考卷的时候,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写,也许是第一次闭卷的原因,在看到题目的时候我会有一种不自觉的畏难情绪,但我还是尽可能硬着头皮把我自己当时掌握的写出来,虽然第一次的模考分数非常不尽人意,但我觉得非常高效的总结要胜过完美的答卷!
第一次模考:

面对这样的卷面,我并没有受挫,我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就更努力的背书、总结,甚至练自己的写字速度。在一次次的模考中,遇到题目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那种畏难的情绪慢慢就转变成了看到题目了然于心的舒畅感。以至于我到了最后一次模考的时候分数已经达到了一个我自己觉得很不错的水平。所以,在这里我想给大家在模考期一些学习和写题上的小建议,来帮助大家渡过目前有些难捱的阶段。
最后一次模考:

关于冲刺期模考的一些方法论,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整理和背诵
整理,就是在每次做模考卷之后,把刚才闭卷考试时有些卡壳或者想不起来的知识点进行一个简单的复盘。可以统一记录在平板上,整理成文件,我愿意称它为“错题本”。利用晚上的时间把“错题本”上的内容和教材资料、书本进行一一对应,整理并延伸。
如果是之前没有记过的知识点,就可以直接把这道题目涉及到的所有能想到的论点都统一整理起来。大家也可以将其手写整理出来,然后直接粘贴在教材相应知识点的页面里!
其次就是背诵,因为到了冲刺期最应该的还是背书!背书!以及背书!!越到后期,越不能逐字逐句地背诵。大家可以把按照题目将知识点整理成行文思路,像整理课外论文一样梳理出一个大的框架,把涉及到的答题点、案例都清楚的标注在后面,到了最后的冲刺期就可以直接拿着自己整理好的大纲去快速地记忆论点以及案例。
03 上师大-戏剧学硕
学号:GL244
初试:403分 专业二:140分
先说一下我的模考情况,我是8月末开始第一次模拟考试的,前期保持每月一练,后期两周一练。
第一次参加全真模考的我属实濒临崩溃,本来觉得自己前几个月学得很扎实,但是一开始模拟考试,发现“学了多少不代表能写出来多少”。名词解释只写答出来二分之一,论述题只完成一道。名词解释就像百度答案一样,艰难挤出来一些基本信息堆砌一大段,论述题写的也是一片混乱,比如考到“请你谈谈你对xxx概念的理解”是时候,只会按照书上的知识点划分进行默写式写作,胡乱提分论点,根本不具备对题目进行深度论述的能力。
第一次模考:


我最后一次模考是在考试前一周,彼时的我已经拥有了对整套卷子宏观把控的能力,对于每道题目的写作时长、写作思路,哪些是能够得分的重点知识点,都有了比较清晰的判断。
对于名词解释,我知道我应该分成两段或者三段,有逻辑性的针对不同的方面进行回答,比如考到“关汉卿“这类基础知识点,我可以从时代背景、创作风格、历史地位三方面去回答,还可以引申一些同时代的理论家对其的评价,来向考官展现我知识面的广度。
对于论述题,我知道了漂亮文章的行文结构,应该是观点分明的。可以在第一段进行引入和总论,提出三个分论点之后,对于每个分论点的论述,也要遵循“总分总”的写作思路,并在其中适当插入合适的案例,来丰富卷面,文章收尾段要对整个文章进行概括和升华,还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思考,努力向老师展示我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整体来说,是对于“如何写出一张让自己满意的卷子”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并且通过不断练习,具备了能够实现它的能力,这些都是多次的模考与讲评教会我的。
最后一次模考:

我个人觉得模考有两个价值,一是在模拟真实考试的环境下,检验自己的实力;二是通过复盘整张卷子,明确自己还有哪些不足,并要找出解决方案,以便下次能答得更好。
我个人很推荐复盘,我的复盘方式如下:
(1)写作时间。我考试的时候有看时间的习惯,我会大概把握一下我写一道题目的时间是多少,而理想的、能让我写完一张卷子的时间应该是多少,从而不断push自己的写题速度。我最终的结果是每道论述题的写作时间应该在10分钟以内,论述题在30-40分钟以内,这样才能保证题目能够答完。
(2)答题思路。可以根据学姐们的批改,去复盘每道题目有没有写错的内容,答题思路上怎么答才能得到更高的分数,还有没有什么可以调整和优化的空间。论述题还有没有更好的观点?小标题可不可以更清晰更好看?
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一张试卷进行反思的,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这次犯下的错误,下次一定要努力改正。阁楼的模考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不断地练习,并根据有效的意见反馈,去修正自己的错误,然后一步一步去得到自己想要的分数。
04 南京大学-专硕
学号:GL472
初试:402分 专业二:142分
在模考之前,我只是做过些许练习,并没有完整的写过一整张试卷,也没有计算过三个小时之内自己需要完成什么,甚至不知道专业一的题目数量(简直太不专业)
模拟考试提供了一个仿真的考试环境,让我第一次直面自己的很多问题,比如字写得很丑,写不完题目,还有体力问题,因此我对之后的每一次模拟考试机会都无比珍惜,不仅仅是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总结,更是熟悉考场环境,这样上考场的时候就会放松很多(放松到写完累的直接睡觉。
模考其实并不是简单的做题考试,最重要的是批改讲解之后的自我总结,对于专业一来说,模考是查漏补缺的绝佳环境,模考卷会覆盖所有的考试板块,这样可以更精准的找到自己欠缺的部分并及时补充,同时,阁楼还会有很多厉害的“民间组织”,大家私下里交换答卷,分享不同的思考角度,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答题水平。
专业一模考:


在模考之前,我能感觉到我所记忆的知识点是松散的,通过一次又一次整理和答题,这些知识点成为了答题模块,我也拥有了在短时间内将他们重组整合的能力。
然后,就是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专业二模拟考,第一次模考其实是我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手写完整版的应试独幕剧,也是我第一次发现自己专业二存在着那么多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体力,手写和打字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觉,三个小时不间断的书写让我的剧本不得不面对卷面和潦草结尾的问题。但体力问题是最好解决的,多写多练,合理分配休息时间,都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答题状态;
第二个问题是体量,在模拟考之前,我从没计算过三个小时到底有多长,到底可以写多少字,因此在先前几次模拟考中,我的剧本不是写短了,就是写长了。但好在几次模拟考给了我很多试错的机会,让我在考前把握好答题的规范;
最后,是写作本身,我相信大家都纠结过舞台剧写作究竟要写哪一种类型的故事,自己究竟适合写哪一种的故事,多次的模拟给了我尝试的机会,从现实主义,到非现实主义,从乡土到城市,在数次调整尝试和沟通后,我找到了自己的写作倾向。
专业二模考卷:

舞台剧写作没有捷径,但有技巧,从答题格式,到时间把控,每一次模拟考试都给我提供了一种故事写作的思路和方向,也能尝试不同的故事类型,在带教学姐的辅导下归纳整合,我形成了个性化的写作流程,在三个小时的时间内分配好构思、梳理、写作、检查等流程。
在模考之外,阁楼提供的一对一批改和模考试卷讲解也同样非常重要。批改是了解自己不足的最直观的方式,讲解是明白自己与目标的距离的最便捷方法,二者缺一不可,每一个人的学习状况和接受能力都不同,所以个性化的定制学习规划极为重要,模考卷也是与带教学姐沟通的连接点,方便“对症下药”。
总而言之,要珍惜每一次模考的机会,关注自己,找到自己的侧重点。一定要坚持下来,早起!忍受住写字的疲惫感!及时总结!接纳错误!一定会收获一个很好的结果!
希望能够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