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自己养老问题上搞投机 ——老车漫谈(二)
有个女人强势得很,在家完全做主,说一不二。男人呢,不但不能当家,还被他欺负得忍气吞声。家里有一个儿子,是老大,还有两个姑娘。孩子们一长大,女人就敲鸣斩响,毫不遮掩地说:“我老了以后,就靠两个姑娘养老。儿子靠不住,我压根也不靠你。”
说到做到,女人绝对不含糊。处处对两个姑娘好,把闺女当成了心肝宝贝。完全不在乎儿子怎么想,儿媳妇怎么想。因为,早就把儿子当作了外人。50多岁以后,老头车祸去世了,让人家赔了一笔钱。老头生前虽然在家窝囊,外面做生意还是比较能干的,家里有不少存款。所以,日子也并不难过。看着儿子结了婚,女人毫不客气,毫不留恋,就把他撵了出去,自己带着两个姑娘过日子。等大姑娘二姑娘都结了婚,成了家,女人眉开眼笑,觉着自己的好日子还在后头,静等着享福吧。人算不如天算。没过几年,老大闺女离了婚,老二闺女的日子过得也不太如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一天下雨,一不小心,女人摔断了腿。老大姑娘说:“我一个人得照顾孩子,忙不过来,你还是去妹子家住吧。”于是,女人就心安理得在老二闺女家住下了。万万没想到的是,还不满一个月,老二女婿就把老太太撵了出去。老二闺女还想伺候自己的母亲,毕竟把钱给了自己。不照顾,心也不安。但是,女婿放出了狠话,“女人是衣服而已,我哪里还找不到媳妇了?离婚,你跟着你妈去过。”二闺女也不敢再多说了,完全依着丈夫行事。
“我妈虽然糊涂,做事让咱们生气,伤透了心。可是,事已如此,总不能看着她没人管,让外人笑话不说,咱自己心里也过不去这道坎儿啊。何况,咱总得给孩子做出榜样吧。”儿子好说歹说。妻子总算勉强同意,让他把老人接了回来。但是,妻子毕竟对老太太意见很大,整天嘟噜着脸,爱搭不理。这老太太看在眼里,无可奈何。悔不当初自己做得那么差,那么过火,把人得罪死了。儿子明知道妻子血压高,怕看到老太太生气,就把她锁到了屋子里。
“想一想,你妈说的话,‘你成了家,就自己过。从今以后,我就跟着我的两个闺女过日子。我就是要靠我的闺女给我养老,你这儿子不要想着我手里的钱。先说好,我的钱一分也不会给你,都是我闺女的。’现在,她在家里住,我就生气。”妻子埋怨儿子,“二妹拿着老太太几十万存款,大妹也不吃亏,把父亲抚恤金占为己有。到头来,让咱们伺候老人,这不是把咱们当憨子耍吗,天底下哪里有这样的道理?”儿子张口结舌,哑口无言。自己作为小的,怎么能够去说老的呢?有这样的老人,自己也输理。
说起来,为什么老太太会说老了以后,不用儿子管,要让闺女管呢?因为,这是有传统的。老太太的母亲,就是一个强势的人,窝囊废的老伴怕她怕得很。儿子成家以后,都被撵了出去。老了以后,就是让女儿管,认为女儿更亲。为此,把她那几个舅舅都得罪了。得罪了就得罪了吧,两害相权取其轻。总比“我”老了得不到照顾,受折磨要强得多。“灰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只顾自己吃得好,哪管老娘身凄凉……”这首许多人耳熟能详的童谣,在民间传唱了几百上千年,把所有当娘的都吓怕了。女人想,自己的母亲养老靠的是自己。那么,自己也要靠自己的闺女养老。可是,她高看了自己闺女在家里边的位置。两个闺女,都被女婿拿捏得死死的,女婿才是家里边说了算的人。何况,两个女儿也并没有那样死心塌地要伺候母亲,钱弄过来了,心满意足了。然后,在女婿赶出自己母亲的时候,倒是哭了好几声。不过,很快就相安无事,日子不是还得照样过下去吗?好在这个窝囊废哥哥好说话,二话不说,就把母亲接走了。自己的小家庭仍旧恢复了安静和谐。呵呵,蛮不错的。
可是,这个儿媳妇也不是好惹的。让老公向他两个妹妹传出话去,“你们不把钱拿出来,不把帐算清楚,就不要上门来看你们妈。”她自以为很得意,认为打蛇打住了七寸。可是,不知道狠中有更狠的。两年了,两个姑娘和女婿没有来看老太太一眼。因为,谁也舍不得把钱拿出来,更不愿意算账。假如算账了,自己只能分1/3。不算帐,那钱都是自己的。所以,要钱不要妈了。可惜老太太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聪明反被聪明误,完全失算了。
所以,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明白事理的母亲,对孩子们要一视同仁。假若心存偏爱,有的看作掌上明明珠,而把有的当作敝帚可弃。到头来,会大大伤了其他孩子的心,也会置自己晚年于危墙之下。如果在自己的养老问题上搞投机,最后不落得个可悲可叹的下场,那才叫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