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的消亡,这是一个短视频的时代
白天的忙碌一直到现在
其实说忙碌也不是忙碌,更多的时候是寻求一个人的独居时刻
独居在这个时代似乎难能可贵,但我们确实需要去学习和独居相处
独居也是一种能力。
但很多的时候,似乎一个人的时候都沉迷于手机,这很奇怪,有时候无所事事,所以需要在短视频的时代中难以避免,沉浸于其中
就像今天临近傍晚,我走进村民家里,两口子已吃完晚饭,在院子里坐着,两人挨着很近,但彼此一句话都没有,都在看各自的手机。
这是一个短视频的时代。
大家都想拥有自己的时间,去做什么呢,大概没什么目标或者具体的工作,就是沉迷于手机之中,沉迷于一个一个永远没有结尾的短视频之中。
很遗憾,自己也未能幸免,所以在适当地逼着自己,每天晚上坐到电脑前,来写一点不多的感想。就像听某一个名人说的,不管你自己能不能写,是不是天才,首先写出个二十万字出来。这时候再谈意义,再谈好坏,再谈适不适合,而不是想法大于行动,成为行动的矮子。
那沉迷短视频的时候都在看什么呢?
在特定的时间段,比如睡前,或者说是周五的晚上,有一种恶补刷手机的感觉,就是一个接一个,不停地被调动,看着别人的生活,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自己也会成为一个所谓的博主。
又或者是关注,自己看不到的生活,诚然,很多时候,目前我们大多数人的咨询已来源于手机,其实,做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倒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我想大多数人没有做到的原因是没有自己全身投入、全心关注的事情,也就是失去了好奇心和激情,所谓填补生活的空缺。
没有强大到自己能与自己相处,没有自己的专注,没有自己的事业。很遗憾,我们都是这样的人。
也想在和这种现象抗争,中庸、极端、坚持自己,人人的评价不同。
又或者,在吃饭前的时间,很奇怪,你如果没有手机,好像缺了一个什么东西一样,不知道该关注什么,大约以前很多时候用于发呆的时间都用在了手机之上。关注那些不知是否可以用得上的事情信息。可能用得上的用词就是另一种评价了,因为可能在有人看来,未必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用得上,就是可以用不上,或者说松弛一点,没必要用得上,人生就是虚度的,虚度的人生也未尝不是一种快乐。仍然人人价值观的不同吧!
当然不得不说的是,在可能需要社交的吃饭场合,手机倒是一种掩饰,因为人人都在看手机,那似乎不看手机倒挺奇怪,不管有意无意都会拿起手机。从众或者不从众,掩饰或者坚持自己,选择权都在那里,大概是一句老话,这个时代病了。
今天和村民说起家里的孩子还没结婚,大概36岁,还没有办酒和生孩子,只是在一起生活,问他是否会催婚或者是着急,倒是很从容,只是说孩子还是要带的。难得村里有很开明的人,这里似乎都不怎么催婚,但不知道是否愿意给我说实话,有些婆婆说自己家里穷的原因,大概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普及,人人都羡慕的生活,总要有人去承担。
在这种情况下,是没有必要去结婚生子,可能在村里结了婚很难可以不有小孩。那倒不如不结的干脆,学习的四川话叫撇脱。
人人都想要体面的生活,都想要城里的房子、车子,在这种情况下,村里很大一部分青年是达不到这个要求的,于此,女生是否愿意接受这种情况选择权就在自己手里,在当前没有信息差,人人似乎靓丽的时代,可能大家都不想自己与生俱来就是吃苦的,这样挺好。
能够孝顺父母,管好自己已经是最大的努力和完美了。
可是这里好像不好的就是没有孝道。让人很唏嘘。
有一位妇人,大约60岁了,两个儿子,小儿子七八岁的时候丈夫去世,自己一个人拉扯大了两个孩子。老大考上了学,成了gwy中的一员,但却很少照顾妈妈,最近一次回家是春节,之前两三年没回来一次,儿子在本市区工作,车程也就三个小时左右,很久回来一次给老人也是只有三两百,平时不管不顾,只有小儿子一人在身边。大儿子爱人听着是老师,两口子在本地区一年年收入轻松二十万一上。听到这些,我只有给老人说,要多想儿子打电话要钱啊,毕竟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要的父母也要有钱花。
中国的父母太不容易了,农村的父母尤其得不容易。一对夫妇,七十多岁了,还在务农种庄稼,光是玉米就种了七八亩地,很难想象是怎样收玉米的,收玉米算是农村里的重活了,要掰、背、拉、扛,都是大的体力活,大儿子患病,自身家里都很困难,二女儿嫁在外地,小儿子在深圳打工,三年没有回来了,这一对夫妇几乎收不到孩子什么钱财或者说照顾。真的不得不问,生活已经这么难了,为什么不照顾好自己的父母,而去生孩子,让这种苦难延续。当然这样的话是不能在村里说的,因为曾经说过一次,没说成是flg一样。大概大家的思想真的不同吧!
还有一个老人,其听力一级残疾,儿子在外许久一个电话也不打,有一个孙女,智力残疾,因此原因,儿媳妇一去不知踪影。问老人为啥儿子没联系也不回来,听老人说,儿子找“爱人”去了,有一种气愤在里面,此爱人也非彼爱人。当然儿子也是县城里照顾其女儿,只是不是这无辜女儿的境遇咋样,那所谓的爱人又是怎样。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总缠苦命人,这是村里的人形容这老汉的。只是老汉本人真的很勤快,也很爱干净,家里总是打扫得很干净,爱人,每次去家里都招呼吃梨子吃核桃,七十多岁还在种地收花椒玉米。欣慰的是看到过女儿回来家里照顾他。
所以看到很多地方说是农村大龄剩男很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市场经济的竞争、资本的力量、做不到人人共同fuyu,淘汰即是最优解。
三十年后,可能这样的乡村会消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