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与感想】失权与孤独
【摘录与感想】 来自b站彭春花本人账号,失权与孤独话题的思考完全命中了我现在的困境,帮助我更清晰地看见了困境,能否走出未知,但看见是第一步。
【关于失权】
一、为什么在不知不觉中失权?结合弗洛姆的《逃避自由》
权力是指在他人反对的情况下贯彻自我意志的能力。(个人理解,说不的权力)
两个很多人的困境:(1)不相信自己有贯彻自我意志的能力 (2)不愿意拥有贯彻自我意识的能力
第一种:不相信
人的思维意识有两种:
一种内控:生活由我主宰 相信自己可以让每一种选择变成好的选择,认为自己拥有幸福的能力;
另一种外控:生活由环境命运等不可控因素主宰,逃避策略,认为应该找到一种好的选择,a不好时逃向b,b不好时逃向c,最后逃无可逃,容易陷入患得患失,认为幸福只会幸运地找上了我。
不相信自己拥有贯彻自我意识能力的人,对生活的影响是往往会心里匮乏,做事需要聚气,需要找准问题扎下去,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解决,却都把时间花费在:我要不要解决这个问题,我先解决哪个问题,我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上,还没做事心力就衰退了。久而久之,机会的错失和能力的衰退,反复的负反馈会导致事实层面上真正的失权。
第二种:不愿意
甚至比不相信的危害更大。弗洛姆指出一个“始发纽带”的概念:儿童青少年时期是没有办法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向和意义的,由养育者和社会团体赋予,这种与养育者和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就叫始发纽带,虽然阻碍了我们的独立,但也提供了安全与依赖,随着成长会逐渐摆脱始发纽带。
但当逐渐摆脱后,人们往往会口嫌体正,当真正进入社会荒野时,很多人会出现“我不要自主决定”,甚至对很多来说认为自主决定命运是一件可怜的事情。一个人解决问题听起来总有点忧伤,什么都靠自己,好像很孤独。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在恋爱中找爹和找妈呢,因为“被管着”好像就等同于“被爱”,所以我不愿意拥有权力,即使我已经成熟,拥有主宰生活的能力,我还是想找一个人靠上去、挂上去。不愿意拥有权力的人,终生都在找一个神秘他者改变他拯救他,这导致其也很容易被骗。如果找不到这个神秘他者,人们甚至会做出受虐行为,有意贬低和伤害自己,让自己受苦。很多人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好,因为我过得好,我好像有义务要去创造生活了。但如果我过得很差,沉浸在某种巨大的痛苦中,那么我不对生活负责好像也情有可原了。
原文:实现这个目的(逃避自由)的方法之一,完全觉得自己渺小和无助,沉湎于痛苦之中是另一种如醉如狂是第三种,如果所有其他方法都用遍却仍不能使之摆脱孤独的重负,幻想自杀便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了。
知道自己的权力并愿意使用自己的权力,只是一张入场券,拿着这个入场券才能到真实的战场上搏一搏,为自己积累更大的资本。
只有在正面战场上出击,才能获得更大更坚固的权力。很多人往往会被诱入一场中介化的战斗,比如有人会在恋爱和性里夺权,我嫁了或者娶了一个有钱有能力的对象,我就赢了。我通过性和魅力征服了多少个少男少女,我就夺权了,这只是幻觉而已。再比如有人做事不会直接去做,而是会去学很多知识和看书,但就是迟迟不做,知识虽然有用,但很遗憾,它也不是正面战场,它只是更不痛而已。很多时候上位者不希望我们知道正面战场在哪里,资本家会说你好好打工,只要肯吃苦就能出头。想要控制你的对象说,待在家里就很好,管住了男人的胃你就管住了这个家。很多时候,我们也不希望进入正面战场,因为那里的厮杀更困难。每当你被诱惑或者吓退的时候请一定要记得:权力是指在他人反对的情况下贯彻自我意志的能力。
权力不会自动来到我们手上,想要得到,就要用最坚定的自信,把自己投入到最大的冲突中,投入到正面战场上去,使之发生。至于获得权力后,你要打破什么,创造什么,发明什么,社会会因此变得更友善吗,这一切的答案,皆在诸君手中。
【关于孤独】
《荒野机器人》
三个层次孤独:人际孤独(缺少朋友缺少理解)、心理孤独(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存在性孤独;前两种能通过自我提升去缓解,但第三种不能。存在性孤独,比如一个人睡觉失眠,不是有烦心事儿,就是我不愿意睡觉,躺在床上什么声音都没有,好像自己一个人漂浮在宇宙中,会一直刷手机只要屏幕还亮着,我就还没和这个世界失去联系。人们在睡眠中体会到的孤独,就是存在性孤独。一旦有被抛入的经历就能体会到存在性孤独,独居就是一种。
1.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是一种在马路上看人来人往的疏离的孤独,和亲密的人在一起时,是乘着一艘船在大海上漂流的孤独,一个人的时候是独自面对整个浩瀚宇宙的孤独。存在孤独不可美化,感受到孤独也不是因为你脆弱,痛吗,痛。
2.很多人告诉你,灵魂伴侣很难找,但没有人告诉你,缓解孤独,不需要灵魂伴侣。随着年龄增长能理解我们的人越来越少,爱思考的人往往也是会被意义困住的人,对于朋友我们总有一种精神上的追求,比如绝不参加那种信息含量和精神能量都比较低的闲扯淡社交活动,但这种对意义的追求会给我们造成压力,因为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加,认知会提升,能和你交流的人必然会越来越少。
对于意义的追求,会发现,大部分的社交没有意思。但独居之后发现,长时间与人不沟通后,会发现自己需要的已经不是意义,是一个热乎乎的胳膊,这时候想要的不是思想沟通,是这个人站在我面前(就跟我需要去咖啡馆感受人气儿一样)。人在有集体生活的时候意识不到这种孤独,人果然是群居动物。最终发现,庸俗的关系才是生活的实感。(弹幕,你要有高远的理想和庸俗的快乐)对意义的追求,会摧毁简单的快乐,缓解孤独,不需要灵魂伴侣。
3.很多人告诉你,孤独就是远离人群,但没人告诉你,孤独是用另一种方式,靠近人群。控制欲过强的父母、边界不清的同事亲戚、要求过多总是相互争吵的伴侣,这些都让人消耗,让人想要从世界中退出寻找自己的安宁,这种退出与孤独是必经的,但不是永久的。真正的感受过孤独之后,会更愿意靠近人群。我意识到了我有限、我脆弱,我需要他人,但同时也意识到他人的有限,我们试图以各种方式逃避孤独带来的痛苦,包括弱化自己的边界,试图与他人融合,试图吞噬他人,试图从他人那里得到某件东西以便让自己觉得强大,我们抓住父母伴侣孩子,但其实没有用,生命的,苦涩,只能自己品尝。所以,呈现出来良好的状态是,我需要你但我不从你那里索取任何东西,有点听似悖论。
前半生很多人在选择一种重,用很坚硬的方式往前闯,别人问想找什么样的伴侣,我脱口而出,我要找革命战友,我们要共同奋斗为彼此付出生命。非得怎么样,这是一种独属于年轻的自信,因为那时生命的苦涩还没有完全降临。当我品尝到了生命的苦涩,认知到了自己的有限和他人的有限之后,才开始学习悲悯,才知道有一种方式叫做“举重若轻”。
最温柔最纯洁的悲悯,都是从最黑暗的地方生长出来的。
我跟一群甚至不怎么认识的人一起度过了周末,这在以前的我看来,这全是浪费。但这次我怕哭了,好像是一群寂寥的人聚在一起,度过了平淡的一周,感受到了人的脆弱和有限,我们完全不同,甚至无法互相理解,但我们却彼此依偎在对方身边,萍水相逢、没有意义、无聊庸俗但闪着光亮。看来我成长了,这是孤独带给我的成长。
我是天空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需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汇时互放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