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行四十二日 5 法兰克福red light district
法兰克福red light district
在巴黎呆完四天之后我们将第一次移动,也将会是第一次体验欧铁,因此格外认真。按粗略计划的路线,我们将用最后一周从法国南部返回巴黎,完成一个圈。下一站,便是德国,法兰克福。
头一天随手订了一家离法兰克福总站几百米的宾馆,毕竟正点抵达也将会是接近夜里十点,干净,离火车站近就行。晚上收到一条宾馆发过来的警告类短信,大致表达的是:
“本宾馆由于所在位置是红灯区,因此给您两小时的取消预订窗口期!”
面对商家如此真诚又严肃的短信,我也不敢怠慢,颤抖着点开评价,还好还好,对于宾馆本身的评价都是积极的。点开关于地理位置这个项目的评论:“五点之后不敢出门……“,”周围全是奇怪的人……“,”吸毒者和无家可归者遍布大街……“,”建议单身人士不要选择……“
这下子,好奇、担心和有一些想要去“历险“的情绪交织起来…… 征求了家人的意见,大家认为没有必要退订。这几个人,骨子里都带着一份倔强。
于是,趁着候车的时间研究街景地图,好好规划这两三百米的合理动线,争取以最优路线快速移动抵达宾馆大门。我爸让我们一人放一双筷子在随身包里。筷子?一脸疑惑。至此打开了筷子的又一个功能——良好的抓握感,轻便利于动作,可功可防又不至于造成很大的伤害……不得不感叹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和我爸丰富的想象力,看来饮食文化和功夫文化之间也是可以无壁衔接的!默默把筷子揣在兜里,庄重严肃地好似对待一把武术刀。
此时还在巴黎。从街景地图里抬头,此处是巴黎中央火车站,满当当的大厅,不是那么清晰明了的电子指示屏幕下面挤满察看站台的人群。人群在混乱之间又仿佛有所秩序地分散又聚集,像分部不均匀的面团。回想接近火车站时的最后两个街区,仿佛是无业游民的黑人社区,他们四四五五的站在街边,站在那些说不清经营着什么的店铺前面茫然抑或有所目的地注视着拖箱子的旅行者,艳阳之下的我们滋生了些紧张情绪。因此,面对即将在夜晚抵达的法兰克福红灯区,怎能不如临大敌呢?总之筷子已准备就绪!此时,我们还没有见识过地狱级的那不勒斯。一切全凭想象。
这些日子,还是没能习惯付费上厕所这件事。特别是现在,身处巴黎市区的火车枢纽站内,依旧需要排着队投币,然后再经过一个类似地铁检票口的旋转卡门,门内站着一个管理和换零钱的厕所经营者。此番景象,梦回三十年前的小县城。门内竟然还有一个橱窗,卖一些小玩意儿。两个孩子乐坏了,妈妈,厕所还有gift shop礼品店呢?
十点,顺利抵达。法兰克福车站有荷枪实弹的警察在巡查,说不上是好事还是坏事。按照事先探查清晰的路线,我们胸有成足地开始移动。夜晚,车站附近街区依然充斥着铺天盖地的灯火,留在阴影里的角落并不那么多。街角有一处围起来的是工地引起我们的警惕,因此早早过到马路对面,稳稳地绕着它走。这时看见黑暗的工蓬下转出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只见一位年轻的母亲一手拉着箱子一手拉着四五岁的男孩不急不慢走在黑暗里。大家对视,扑哧一声笑出来,看样子“武器”——筷子,应该是白揣了。
街道是繁华的,大部分是普通旅客,偶尔有奇装异服,面颊凹陷,拎着酒瓶的可疑人物,但都完全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Yu说,今天是周一吧,估计不良嗜好者们周末刚玩累了,今晚休息……怎么,到了德国,酒鬼们也讲究个秩序,还有个生活作息安排……
五分钟之后,推开酒店的门,温馨的氛围铺面而至。大厅是一个酒吧,酒保也是前台接待,旅客们正安静的在暖灯下喝着啤酒聊天。这里有为风尘仆仆的来准备的免费咖啡或茶,四周充满了和周遭那些华丽的粉色或深蓝色霓虹灯所不同的简单暖光,带来一种宾至如归的安全感。一颗心沉下来。
早晨,这时才第一次清晰地观察这整个街道环境。真的不算差。特别是一个半月之后再度回想,应该说是基本良好了。此刻,夜间那个酒吧已摇身变作早餐厅,三三两两的住客在安静地进食。六欧元的早餐,孩子免费,食物新鲜丰富地陈列在一边,一切非常好。晨光下窗外的一切哪里有半分红灯区的影子?我们又谈起昨晚这如临大敌的两三百米,顺便给小孩子普及如何快速分辨可疑人物做到随时保持警惕和保护自己。这时可可说:“我知道了!现在窗外就有可疑人物!”我转头一看,是一位中性哥特打扮,蓝发消瘦化着浓妆的年轻人……我连忙说,不是不是,他(她?)肯定不是,人家只是有个性!多看了两眼,那人分明还是个孩子,那包里,装着书本和水壶吧。
哪有那么多不良份子。
“安迪和我在伦敦会合,然后一起前往法兰克福。我们看起来是如此的贫困潦倒,火车站的预订服务毫不犹豫地指引我们来到位于红灯区地一个低廉房间。我们两的房间在一个妓 院的上面,有张单人床,好在比这床还算比较宽。……后来,他也承认很多年来他根本住不起旅馆,他在城外露营,每天早晨在帐篷里穿上外衣领带,然后坐火车到市中心。住在红灯区妓 院上面的旅馆对于布莱恩来说都是前进了一大步。”——《当我们旅行》84页,一本托尼惠勒和莫琳惠勒这两位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创始人二十年前的旧书。
孤独星球这个名字早已被淡忘,曾经的系列旅行指导书是一代背包客的圣经。我也曾揣着一公斤重的《东南亚》走完了两个半月的路。回家后的一天,鬼使神差把这本书从书架抽出来翻,翻到上面那段不免想笑。不止这些。十五年没再翻过的书,如今重新翻开,许多地点,莫名地重合起来。看样子,这是个老牌红灯区了。
看来,我们和孤独星球创始人托尼惠勒住在相似的地点。他在妓 院的上面,我们在妓 院的隔壁。其实,对于这个身处法兰克福红灯区中心的酒店,我是很满意的,廉价干净又温暖。毕竟二十年过去了,红灯区也是要发展的。比较而言也许大部分时候,德国的酒鬼和瘾君子们也是克制有序的。筷子还是专心用来吃饭吧!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60284150/?_dtcc=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