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火会:本根的众生
本根的众生
本根的众生,如果你跟他人有冲突,是你跟自己有冲突,或者说你是在跟一个幻想冲突。你所见的众生全部都是你自新幻化出来的众生,本根找不到一个实体。
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常常会遭遇与他人的冲突,这些冲突或大或小,或激烈或隐晦,却总能在不经意间搅动我们内心的平静。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其本质时,会发现一个颇为深刻的观点:如果你跟他人有冲突,实际上是你跟自己有冲突,或者说你是在跟一个幻想冲突。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着各种人际关系的复杂环境。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性格、观念和行为方式,当彼此的差异相互碰撞时,冲突便似乎在所难免。但从一个更为深邃的视角来看,我们眼中所见的他人,那些引发冲突的众生,其实全部都是我们自心幻化出来的形象,在本根之上,找不到一个实实在在的、完全独立于我们认知之外的实体。
当我们与他人产生矛盾时,往往是因为对方的某个言行不符合我们内心的预期或标准。比如,我们可能期望同事在工作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可当对方表现得稍有懈怠时,我们便心生不满,进而引发冲突。然而,这个让我们不满的 “同事形象”,很大程度上是经过我们自己的主观判断、价值观过滤以及过往经验塑造出来的。我们将自己对于工作态度的理想模板套在了同事身上,一旦对方与之不符,就仿佛打破了我们内心的某种平衡,可实际上,同事真实的自我或许有着我们未曾了解的缘由和情况,而我们所看到的那个引发冲突的 “他”,更多的是我们内心幻想出来的不符合期望的形象。
进一步说,这种幻想的产生与我们自身的内心状态紧密相关。如果我们内心充满了焦虑、不安或者过度的自我中心意识,那么在看待他人时,就更容易将一些正常的行为解读为对自己的冒犯或不利。例如,一个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在社交场合中,可能会把他人不经意的一个眼神或者一句话,想象成是在嘲笑自己或者对自己有意见,从而引发不必要的冲突。但事实上,那些所谓的 “嘲笑” 或 “意见” 可能根本不存在,只是他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安投射到他人身上,幻化出了这样一个具有攻击性的 “众生形象”。

而且,从哲学层面来讲,世间万物皆处于不断的变化和相互联系之中,每个人也都在随着时间、经历而不断地发展和改变。我们所认定的那个与我们冲突的他人,也只是在某一个特定瞬间、基于我们当下的认知所呈现出来的一种幻象。倘若我们能够跳出当下的局限,以更宏观、更包容的视角去看待他人,或许就会发现,曾经那些引发激烈冲突的点,其实并非不可调和,甚至可能根本就是我们自己的误解。
所以,当我们再次面对与他人的冲突时,不妨试着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是否是自己内心的某些因素在作祟,是否是我们将自己的幻想强加在了他人身上。尝试着去放下那些先入为主的观念,以一颗更加纯净、开放的心去重新认识他人,或许我们会发现,那些看似坚固的冲突壁垒,会在我们对本根的深刻洞察中逐渐瓦解,让我们能够更加和谐地与周围的众生相处,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寻得一份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毕竟,我们所面对的众生,在本根上并非是与我们对立的实体,而是与我们相互关联、共同构成这个世界的存在,只是我们需要透过表象,看清其本质,才能真正化解冲突,走向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