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性集(之七)
有光,无比愉悦。收了一个粉汝牡丹主人杯,如是欢喜。歌声越过红酒色的茶汤,和窗外阳光还有鸟鸣相映成趣,入了眼,忍不住想炫耀,然而此时此刻世界里暂时只有我看到了它的美,那么悄咪咪藏着这份欣喜在文字里发酵,来年发了芽生根长出一朵如诗如画的牡丹说不定。
看历史看通俗看一切书籍还有旅行旅居,所谓走万里路读万卷书,不仅仅明智明理明事,最主要是欢喜,无以名状的欢喜,不可替代的朝气蓬勃的生命力,即使偶尔郁闷或者低落,初心犹在,永不气馁。美,不是认不认,它就在那里;爱,不是疑不疑,它就在那里;光,不是在不在,它就在那里。
读书群里大家都在读《魏晋南北朝史(中国断代史系列)》 作者: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跟风阅读。读的并不快,只读了序言部分,正文还没开始读。不论什么书籍每一章看完,会浏览评论,挺有意思。我也是这种阅读法:边看边思边写。还没看到正文,序言部分就有人觉得断言片面。 比如团结的力量探讨,确实作者举例以少胜多因为空前团结,但是评论里也有一定道理,总结他们言论如下:“确实得辩证来看,团结一定比不团结容易成功,但是兵力太悬殊的话,即使智慧计谋精妙,还得有点运气加身(天时地利人和),还有所谓团结一定是外部矛盾小于内部矛盾,人太复杂了,只有损害了倾向大多数人的利益,才会坚固的团结一致,而历史上以少胜多毕竟少数,即使团结还是失败占大多数吧。”但是我知道,如果不团结的一盘散沙,即使可以胜利也有可能失去先机落败而归。
确实每个人观点不一,有趣。角度不一样立场不一样,加上立意还有吸收不一样,得出结论不一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好。 本质一个多民族国家得主权统一独立和完整前提下,才能讨论集权还是分立,不论如何都得一个国家制度下建立监督机制监督下民主管理,而不是各自完全独立自治,也不能完全极权,否则一定分崩瓦解的更快。看历史看似让人清醒,却很难改变什么,黑格尔曾说……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大概如是。 阳台上有光,喝茶看书,心里也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