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需求
现在大家都说,“假如看自己老公不顺眼,就去看《再见爱人4》,你就会觉得他还行。”当然也有一些观众共情李行亮,张泉灵老师关于“妈妈”的提问也一语中的,还有黄执中老师“这是一场出题人不想让你拿分的考试”,也足够让场外的人沉默。
于是我们看一本看似没什么关联的《真需求》,可能可以找到答案。
麦琪为什么会因为衣柜里没有自己的衣服崩溃?客观的说,这种委屈不是“给你钱,你去买新的(现实里李行亮钱全上交还没有办法要多少给多少)”可以弥补的。
刨除他们的明星光环,在一个普通家庭里,当每月可以支配的钱有限时,把自己的开支压缩到最低,但是给老公,给孩子买东西货比三家最后也买,是非常常见,也触动人心的情节。
所以麦麦的真需求是什么?我认为是情绪价值。是需要周围的人,从语言,情感各个方面肯定她,认同她--叠个甲,我没有说这是对的,但是这是她所呈现出来的,她需要的东西。
也有人说她就是想过富太太的生活,“包不治病因为包不够贵”,但是当一个人长期把自己在省钱和想要之间拉扯,可能情绪上的满足是更直接的治愈方式。很显然呈现出来的她把情绪问题和现实问题糅合在一起了,既然系成了死扣,就从一头的线开始捋,遇到结依然捋,总有坐看云起时的一刻。
或者我们也可以从《真需求》中找到答案。奢侈品满足的是什么?是彰显价值。就像我先生第一次送我的节日礼物是一支在女性朋友之间非常知名的口红。为了保障感负责是为了对抗担心,为愉悦感付费是为了对抗枯燥,为彰显性付费则是为了对抗自卑。彰显性是需要给别人看的,需要从观众的眼中的认同甚至是羡慕中,折射出你自己的爽感。
所以也可以从这个方面来理解麦麦想要拿到的,不是包包,而是这个包所带来的彰显性,和其他人的羡慕。有很多人期待另一半购买奢侈品,除了可以让自己的衣柜熠熠生辉,更享受在精修九宫图发到朋友圈之后所带来的一连串红心和评论区的羡慕。
钻石不过是碳。现在我们的人造钻石生产商可以说,“钻石的价格就是电钱”,但是曾经,钻石是一种羡慕,一种承诺(不知道谁还记得曾经把一张男性身份证只能购买一颗的某品牌),一种被标榜的浪漫,一种昂贵的稀缺,一种发自内心的,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