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要使画面上增一点不得,少一点不成,才是最好的画!
潘天寿,这位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巨擘,以其深厚的笔墨功底、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理论贡献,成为了无数艺术学子心中的灯塔。他常常对学生说:“画事之用笔,起于一点,虽形体细小,须慎重从事,严肃下笔,使在画面上增一点不得,少一点不成,乃佳。”这句话,不仅是对绘画技法的精辟概括,更是对艺术创作态度的深刻诠释,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思。

一、一点之微,见功夫深浅
在潘天寿看来,绘画中的每一笔、每一点,都绝非随意为之,而是艺术家心性与情感的直接流露。这一点,虽小却至关重要,它如同书法中的“起笔”,是整幅画作意境与气韵的起点。正如书法讲究“笔断意连”,绘画中的这一点,虽独立存在,却与整幅画面的气息紧密相连,它的位置、形态、力度,都直接关乎到画面的整体效果和意境营造。因此,潘天寿强调“慎重从事,严肃下笔”,正是要求艺术家在创作时,即便是最细微的一笔,也要全神贯注,力求精准,不可有丝毫马虎。
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不仅体现在技法的纯熟上,更体现在艺术家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感悟上。只有真正理解了自然之美,才能将这份美准确地提炼出来,融入到每一笔、每一点之中,使画面既富有生命力,又充满诗意。

二、增减之间,显艺术真谛
“使在画面上增一点不得,少一点不成”,这句话道出了艺术创作中“度”的把握之难。在绘画中,何时该添笔,何时该留白,都是极考验艺术家功力的。过多的笔触会显得画面拥挤,缺乏透气感;而过于简略,则可能失去必要的细节,影响画面的完整性和表现力。潘天寿所强调的,正是在这种微妙的增减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使画面既饱满又不失灵动,既细腻又不失大气。
这种对“度”的把握,不仅仅是对技法的考验,更是对艺术家审美趣味和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它要求艺术家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绘画基础,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感受力,能够在创作中灵活运用各种技法,将内心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致完美融合,创造出既符合艺术规律,又富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三、严谨态度,成就艺术高峰
潘天寿的这句话,还透露出一种对待艺术的严谨态度。在他看来,艺术创作并非儿戏,而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用心灵去感知、去创造的过程。这种态度,体现在对每一笔、每一点的精心雕琢上,也体现在对艺术理论的深入研究和艺术实践的不断探索上。
正如评论家王进玉所说,恰恰是这种严谨的态度,使得潘天寿的作品在构图上严谨而不失灵动,在笔墨上苍劲而富有韵律,在色彩上淡雅而富有层次,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画作,不仅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不断攀登艺术的高峰。

四、启示与影响
潘天寿的这句话,不仅是对绘画技法的指导,更是对艺术创作态度的深刻启示。它告诉我们,无论从事何种艺术创作,都需要具备严谨的态度、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在创作中捕捉到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其转化为永恒的艺术形象。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这种态度显得尤为重要。面对纷繁复杂的艺术市场和多元化的审美需求,艺术家们很容易迷失方向,追求表面的华丽和短暂的轰动效应。而潘天寿的这句话,如同一剂清醒剂,提醒我们回归艺术的本质,坚守内心的那份纯粹与热爱。

同时,这句话也对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教会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对待,不可敷衍了事。即便是最微小的事情,也可能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像潘天寿那样,以严谨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审美能力,让生命因艺术而更加丰富多彩。
综上所述,潘天寿的这句话,不仅是对绘画技法的深刻总结,更是对艺术创作态度的全面阐述。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指引我们在艺术的海洋中不断探索、不断前行。让我们铭记这句话,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更加敏锐的观察力和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张晨)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