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洛尼亚的一场女巫审判

意大利的七月,闷热无比。
结束了米兰的行程,我坐火车前往博洛尼亚。这是我意大利Summer Tour的第二站。
在这样的一个小城,很多地方或没有空调,或有空调但聊胜于无,换乘长途大巴车上的低配版空调也更像一个小风扇。
天气热得人昏昏沉沉,脑袋无法正常运转。遵循每日最多一杯咖啡的我,在意大利过夏天,如果不打破这个守则,只能意识茫茫地度过这一日。
于是我只好每天两杯冰咖啡续命。
啊,这个空调普及率不高的意大利,到了八月可不就得全国上下都放暑假。
博洛尼亚现代博物馆难能可贵地开着冷气,但这小小的馆内,看管艺术品的工作人员比参观的游客都多。
他们看起来都在五六十岁左右,展馆的各个角落都放着把椅子,这位大叔坐着看书打发时间,那位阿姨拿着铅笔聚精会神地填着杂志上的数独。
入口处的工作人员干脆聚在一起唠嗑,检票的时候嘴里的意大利语喋喋不休,他低头迅速看了一眼我的票,又马上歪头回去跟自己的同事说话。
说到博洛尼亚少有的名人,莫兰迪算是一个,他的画技和作品在同行里算不上出彩,却因为特别的色彩系列,在普罗大众的认知里要比很多同行更有名气。
但我并非为了莫兰迪前来,我之所以来到博洛尼亚,是因为这里有一个女巫/巫术展。
我估摸着,这样的展览大概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都找不到吧。
一场面向所有人的女巫审判

女巫,或巫女,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和文化语境里,都是一种叛逆的女性形象,到了近现代,因为“女巫”的某些特质,这个词又被与女性主义关联了起来。
馆内展出的大量的展品里,有一个让人不得不注意到的鲜明对比。
在很多画作里,女巫的身影是年轻美好的胴体,这时的她们是情欲的化身;而在猎巫时期,她们的面目却又变得年老狰狞,女巫也被当做异端和威胁,成为被狩猎的对象。










展馆内回响着肃杀阴郁的背景音乐,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听到旁白在低声讲述女巫们的故事,氛围感拉满,只可惜我听不懂意大利语。
这次展览共有9个房间,其中两个房间布置了沉浸式情境,我先是穿越回了1539年的一场女巫审判,又来到了女巫施展魔法的现场。

在女巫审判的房间里,策展人通过巧妙的装置让所有参与者都意识到,任何人都可能因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而身陷指控。
在审判法庭上,你不只是旁听的观众,而是亲历者。
场内播放着审判者和被审判者的对话,从上方打到你座位上的那束灯光,会让你”变成“被告席上“接受指控”的其中一位男巫或女巫。

判决过后,场内的灯光变换成红色,模拟大火熊熊燃烧,背景也随之传来男巫女巫们的惨叫声。
结束离场前,旁白语音会提示你到房间出口处领取一张小卡片,上面印着当年被审判的女巫真实的姓名和“罪名”,而你的面前恰好就摆放了这么一面镜子,映照出认领了卡片的你的脸庞,再一次让你意识到,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女巫”。

魔法仪式是这个展的最后一个房间,在黑暗的环境里,正中央有一张桌子,上面有一本魔法留言簿,而地上投影着一个魔法阵,房间四面八方都摆着镜子,复制了魔法阵。
标语鼓励人们”写下咒语”,即留下你的留言,便能够开启魔法。

尽管有华彩之处,但这个由Vertigo Syndrome策划的女巫展,整体是低于我的期待的。
作为一个对于女巫感兴趣但其实一知半解的观众,我期待先看到一个完整、清晰的女巫历史脉络,至少是重要时间节点和历史事件,但策展人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布展,介绍文字里也没有补充太多有用的历史信息,更像是随意截取了文学作品中的情绪、氛围片段。
带着猎奇心理的我还期待看到各式各样的魔法道具和它们的用途,比如魔法水晶球啦、锅炉扫帚啦、各种草药等等,结果展品80%以上都是绘画、摄影、书籍,难免有些”水“的感觉。
展馆里没有空调,闷热不知被谁困在了这里,网络讯号也停滞在了空气中,唯一流动着的是那些我无法理解的意大利语文字和旁白。




*魔法道具有但不多
取向相同的小哥哥和小姐姐
幸运的是,我在这个展上遇见了两个特别可爱的”女巫同好“。
展馆的门口有一个女巫骑着扫帚的模型,我到达门口的时候。一对小哥哥小姐姐正在互相给对方拍照。
我站定,想着等他们拍完我来一张空镜。
小姐姐可能是怕我误会他们骑上扫帚拍照的”不文明行为“,就用英语跟我解释了一下,旁边的一块意大利语的牌子写着邀请大家一起骑着扫帚飞行。
于是我鼓起勇气说,我也想飞行,你可以帮我也拍一张吗?
就这样,我们仨成为了一起看展的伙伴,他们特别热心地给我翻译讲解意大利语的旁白配音,提醒我按时进入房间,我们时不时还会互相交流心得。
热情、主动的小姐姐跟我一样穿着一条黑色的长裙,她语速超快还总是会引用各种各样的数据,后来才知道她在博洛尼亚大学学数据分析。
羞涩、可爱的小哥哥披着长卷发,穿着花衬衫,他全身上下至少有5种配饰,耳垂挂着一对大大的蛋糕耳环,气质异常和谐。
我很好奇他们是怎么认识的,他俩相视一笑,有些尴尬却又好笑地跟我说,因为他们喜欢上了同一个男生。
这个信息量在我脑子里快速地峰回路转了一下,然后我说What a lucky guy!
这样奇妙的缘分让如此不同的他们成了多年好友,小哥哥这次还从别的城市专门坐火车过来跟小姐姐一块儿看展。果然,流水的男人,铁打的Bestie。
我们决定拍一张合照作为相遇的纪念,小姐姐郑重其事地拿出笔补上她被汗水晕开的眼线。天气虽然很热,但我们脸上依旧洋溢着笑容。

女巫如果是一种职业
在计划gap之前,我进入了职业倦怠期,我天马行空地想象过,如果不考虑现实因素,想要从事怎样的职业,女巫好像是一种不错的职业。
今年5月有一次跟朋友闲聊,我们聊到最想要成为哪个韩剧女主。
我几乎脱口而出,《主君的太阳》里的女主太恭实。
并非因为剧中她有帅气多金的苏志燮,而是在故事的结尾,她终于接受了自己的天赋,成为了一名职业”女巫“,全球各地出差,干个几年回韩国就能买楼了。
撇去江湖骗子不讲,如果掌握了”核心竞争力“,这个行业的技术壁垒貌似非常高,同时也伴随着高收入回报,关键上班时间上班地点还灵活自由,有哪门子的自由职业这么爽呀。
当然,这些都是玩笑话。
那时候,我还没有看今年大热的韩国电影《破墓》,我不知道萨满跳大神的仪式如此燃烧自我,危急情况下还得同时会多语种才能保命执生,如此高要求高风险的职业,好像也不见得都是好处[doge]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