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ol
首先一句,哪个小学生或初中生(10~20)抵抗得了韩流的文化的冲击?因为本人性格问题追星一直秉持“独善其身”的路线,从小到大很少进入粉丝群交流,但这样并不意味着不会被粉丝营造的“造神文化”洗脑,青少年时期人都想要属于一种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所有人脑电波相连,为一个标志狂热,这种狂热的兴奋感会持续很久。
小时候追星方式很贫乏,左不过守电视,看贴吧,看王道文,在哔站上追物料,稍有钱一点都时候开始买专辑(永远不会听),总之追星这件事给我一种不枯燥的满足感,追星看物料是一种很浪费时间的兴趣。
对偶像们特别是偶像团体的挖掘是永不满足的,少女们希望看到在舞台上的偶像,更想窥视在舞台之外的偶像本人,想了解一个团体间每个成员的关系,把自己对爱情友情的幻想集中在团体的关系中,给每个人的行为自己脑补出剧情,这是意淫,深刻的意淫,但所有人都乐此不疲。
偶像是商品但高于商品,没有哪一种商品能和购买者建立如此深刻的情感链接,偶像和追逐者之间更像是互惠互利的关系。
“偶像”(idol)永远是年轻的,他得有美丽的脸庞,时刻的身材管理,适当的综艺感,自己的时尚品味,能营造出神秘感,和粉丝之间互相推拉的距离感。
idol是工作,但24小时无休。
完美偶像,是天才才能完成的工作。天赋和努力缺一不少。
偶像不是艺术家,偶像的工作是完美经营公司规划的人设,偶像团体的作品并不重要,至少没有他本人重要,偶像在上班时,这个人就是作品,行走的作品,烙印着sm\yg的作品而已,偶像不需要对公司的选曲编舞负责,只需要诠释,而单单诠释也需要功力。
艺术家和自己的作品是可以分离的,完成作品的那一刻作品本身为自己负责,甚至观者为作品负责,懒惰的艺术家可以抽身了。有些爱豆说“请多关注作品,不要关注私生活”这样的话完全是推责,既想享受爱豆这个职业所获的金钱名气,又想完全逃避其带来的反噬。有些爱豆想要利用爱豆这个职业带来的名气和流量完成自己的身为艺术家的抱负,希望粉丝能接受自己的艺术表达,而这样的表达大都肤浅而无聊,但当爱豆太久被长久的支持声惯坏了,无法接受自己的作品并不优秀,甚至达不到及格线这样的事实,只能埋怨粉丝太幼稚,不懂欣赏。妄想用借来的名气给自己的艺术表达加分。侮辱了艺术,也隔膜了粉丝。
当爱豆不就是实现粉丝的期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