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进入了某种特殊的状态
最近很奇怪,像是进入了某种特殊的状态一样,两天得到了三个新观察,太多了。
第一个是童年时的大树。秋天,风一吹,漫天的黄叶。我只记得那一年,好像只有那一年是这样。那年之前,不记得有过落叶,那年之后,树被砍了,盖上房。一直为那棵树遗憾了好久,昨天想到,为什么会落叶呀,为什么那棵树会想要把自己的叶子都被风吹散呀,会不会是因为那棵树将病死在秋天,恰巧是落叶的秋天。给我留下了一个福建的秋天是个落叶满天的秋天。到这里,这个故事对我而言,圆满了。
第二是没见到六万年才能再见的彗星。前段时间有颗日出或日落时能够肉眼看到的彗星,下次可见是六万年后。一直想着去,一直没心情去。去的心思越来越淡,最后看不着了也不觉得遗憾。这个让我联想到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好像也会是这样。有些人你一直想着去维系,但是出于种种,一直没去,最后知道下次最合适的交流机会是六万年后。我活不了那么久,但也没关系。
第三是生活处处是权利。这个是最近看between man的感受。我才刚刚开始看但是解答了我的一个疑惑。那个疑惑解答后,我又有一个新的反思。生活处处是权力。我可以接受在宿舍里大声讲话,为什么我会对一个人在宿舍里压着声音讲话感到极度厌烦。会不会是因为“压着声音讲话”象征着一种让步,这个时候我让别人闭嘴以维持宿舍的安静的权利被强化了。回到between man。在最开始部分,书本描述了一下男性和女性与相同性别的人的社会关系的差异。是同性间,更为广泛的联系(homosocial),不是同性恋关系(homosexual)。男性和女性有着不同的模式,这个模式是由各种原因塑造的。在社交模式上有差异我很早就知道,也观察到了,但是我这个的思考一直停留在“外力限制”,所以不同。没有别的角度的想法了。看这本书是,我突然想到了,当这种受限制的模式成为舒适的习惯后,会带来什么变化呢?我太期待这本书给我一个新颖的解释了。
每每想到性别和社交这个巨大的议题,我会迅速搬出“爱一个具体的人”来抑制自己的想法继续发散下去。当我想着参与“男性”的社交模式,或者“女性”的社交模式,我就会觉得自己格格不入,没办法融入任何一个群体,但是这个困境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因为我不和任何概念交往,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社交语言,需要关注的是那个人的社交语言,而非性别。想到这里我就可以打开今天要看的《性格的陷阱》,窝在被窝里,等着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