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布
“你看你看,给剪坏了着,好好的三尺花布,就被你这样两剪刀下去剪坏了啥!”小泉埋怨他妈,他刚从集市上买回的布让他妈给他儿子福娃做个棉袄,被他妈剪坏了,难免心里一阵阵禁不住恶可惜。
那年是2002年,村里人谁给个二手衣服还要感恩戴德,小泉接过他达的牛鞭,赶着两头牛种着山头的十几亩旱地,每年春耕秋收的生产活动轰轰烈烈,收成却寥寥无几。
除过种地好像也没啥其他可干的,小泉也想去县城开个牛肉面馆子,可是没钱也没人带他学熬汤拉面,想去县城摆个修鞋摊子给城里人皮鞋👞上钉鞋掌子,听说也不怎么挣钱在就罢了。小泉觉着他爷决定他达的命运,他达又决定他的命运,出生即命运
尽管,小泉觉着身上套着城里工地上班的堂哥淘汰下来的工作服比乡镇小街道上裁缝店做的衣服好多了,还是要给福娃穿新衣服。这不,他妈今天剪坏了他买的三尺花布,小泉平时默不作声,即便心头不痛快的时候也是忍着不说一句埋怨人的话。那是一年深秋,那天老天爷可能也有伤心事,稀落的雨滴子伴着门前白杨树的黄叶,啪嗒啪嗒的雨伴着落叶🍂,天气真冷啊,小泉妈穿上了那件经年的旧棉袄,她那天没出去放羊,她有重大的事情,要亲手给孙子做一件棉袄。 小泉妈平时偶然在村头和虎虎妈一起偷着说几句对婆婆的不满之类的闲话,但心也是好的,给婆婆烧着热炕,做一口好吃的也要给婆婆端点。村里满牛媳妇死了的时候,小泉妈二话不说提了自己家的一篮子洋芋,挖了一大碗臊子肉去了满牛家帮忙了,满牛那时候不好好种地没苦下粮食,做生意去又烂了欠了一沟子烂账还不上,他妇人病了疼得叫唤他也没钱送医院,请了神打整屋子了还是疼,后来满牛媳妇吃的止疼药都疼着受不住了就半夜里起来跳了窖,满牛听着媳妇跳了,哭着跑了,据说半夜里黑乎乎的延川子梁都没拦住他,他边跑边哭,村里有人听着他喝吼连天的哭声,出来听听着是满牛的哭声,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跑。后来,满牛的弟弟满禄叫村上的人赶紧帮忙捞人,说他嫂子跳窖了。 村里家家的男人们赶紧去了满牛家了,小泉达去了新庄子塬上修水渠去了,小泉妈听说了就急忙去帮忙,小泉妈才得知满牛媳妇得的病是癌症,没钱治疗就在家挨着,实在是挨不住了……那还是几个月前的事。 话说,小泉从小听话的很,也孝顺他妈和他达着呢,可是那天他偏偏不知道怎么了,因为三尺布对他妈顶嘴了。小泉妈骂小泉,她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的娃娃今天长出息了,娶了媳妇就看不惯娘了,她一天天又是放羊又是喂猪喂牛的,还不是为小泉小两口的好光阴,她能吃多少着……小泉妈那天越骂越有气,原因是娶儿媳妇花了两万元的彩礼,媳妇子娘家就陪了两床被子,四套新衣服和一口木箱子给这个家。那两万元在那时候来说不少了,是小泉达一直外出挨骂受气打工外加嫁女儿落的八千元彩礼钱才凑齐的。 小泉妈啰哩啰嗦地骂了半天就扔下剪坏了的三尺布进了窑里做饭去了,窑里也是冷的,小泉妈先去给炕洞眼里塞了一抱子麦草点着火打打寒气,然后又回来做饭。
就做个洋芋盖被子饭吧,今儿个下了点雨天冷,吃个热腾腾的干饭,摘点园子的辣椒炒个下饭菜吃起来香的很。于是,小泉妈刮洋芋,切洋芋,炒洋芋,擀面下面,等一锅饭焖熟了,又挖了点缸里的腌肉切了炒熟了辣椒菜,叫媳妇子吃饭,她抱上孙子给喂饭,却怎么也叫不喘小泉过来吃饭。
小泉妈还在生气的尾巴,心里埋怨儿子赌气不吃饭的当儿,听着儿媳妇嘶吼着哭着跑进来,儿媳妇说牛棚里吊着一个人!小泉妈立即把孙子扔炕头上跑到牛棚,15瓦的灯泡下,牛棚不是很亮堂。牛棚的细梁上吊着一个人,穿着小泉的鞋子,穿着熟悉的旧工作服,是小泉啊!小泉妈立即腿哆嗦着站不住了,她心口子一热眼前一黑就跌到在牛棚里,牛都害怕了,躲得远远的看着,时不时叫唤一声,仿佛也明白发生了什么。 小泉媳妇又大声哭着叫小泉老达,小泉老达一家子一听赶紧出门喝其他人,一群人涌进小泉家的牛棚,赶紧解开小泉脖子上的绳子把人放地上,身上还热着,连忙掐人中,按心口,往嘴里吹气,手脚忙乱后小泉还是没有任何动静,他的身体越来越冰了,脸色已经黑黄了,手脚冰冰的了也开始绷紧…… 就这样,二十三岁的小泉死了,因为三尺布,因为三尺布的来之不易。三天后小泉达回来了,可是小泉已经装进了棺材埋进了土里,小泉达爬在炕上捶打着自己的胸口,说心口子疼,小泉妈已经在炕上躺了三天了,滴水未进,小泉媳妇每天眼泪汪汪,两个孩子还小,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都说人穷志短,是啊,在穷人眼里什么都值钱的,就自己是不值钱的。穷人去城里打个工,干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收入却是最低的。你看隔壁村李家岔的李匀善考上大学当了干部,天天对着打工人跳起来骂脏话想尽办法欺负,看见齐总过来他立即笑脸开花。 亲戚、邻居们轮流着帮着收拾了地里的秋田,挖了洋芋,掰了包谷,割回来了荞麦,收回了谷子,帮着碾了场,窖了洋芋,庄里人帮着做了一个月多的饭,小泉妈才能下地走动了。小泉妈颤巍巍地柱起了拐杖,每天她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做熟一顿饭,颤抖着手给孙子喂饭,给孙子把屎把尿,一个孙女刚满两岁,一个孙子刚八个月呢,日子还长着呢,还有小泉达呢,还有儿媳妇呢。 冬天的一天,小泉达卖了牛,换回了四千块钱,这是卖了辛苦了几年喂大的两头牛娃子的钱,他老了,去二十里外的集上买点油烟酱醋要走上一天,他年轻时候外出打工干土活,睡在帐篷的地上落了病根子,关节不好,现在天冷了天阴了就疼,一疼就吃乡里医院给开的止疼片。那天,小泉达去药铺子买了止疼片,又去给孙子孙女买了过年的新衣服,娃娃两年没穿新衣服了,虽然亲戚进城打工拾回了的旧衣服给他们送了几件,娃娃的也有,他还是想着给孙子孙女买两件新衣服吧,还买了一小袋子附近处产的果子准备回家。外甥在街上新开的凯尔亮摩托车店的站着,外甥看见了他舅舅,赶忙跑出来叫舅舅进去暖暖身子,在店中间的火炉子上架上熬茶罐罐,炖了热茶让他喝,小泉达喝了茶身上热热的,老板娘也热情地打着招呼端来了油馍馍,都是附近处人,都是串起来的亲戚,老板娘热情地叫着小泉达姑舅爸,给茶罐子里加上一勺子糖放上几个枣。小泉达自从小泉去了一直心头拧着不舒展,那天他喝得很舒坦,心里也慢慢舒展了开来。年轻的老板娘说,你看,姑舅爸,你年龄大了骑车子走路都吃力很,我们的摩托车你买一件子回去,想走哪就骑摩托去了,又快又轻松。多少钱来着?小泉达起身看了看摩托,现在乡里骑摩托的人越来越多了,小泉达也很爱个摩托,可是从没有想过买一辆回家。 人一辈子就一下下么,姑舅爸老了,享下福,给自己买上,浪个亲戚走个哪搭也快,正好年底了有活动有优惠。在摩托车店老板娘极力推荐下,那天小泉达心动了,掏了两千元定金骑回了摩托车。那天天气很好,没花多长时间他就学会了骑摩托,他带着买的东西慢慢骑回了家,一出现在院畔子,儿媳妇和小泉妈都呆住了,她们觉着小泉达一辈子节省抠门,从来舍不得多花一毛钱的人不商量就买了个大价钱货回来了。但是,那天婆婆媳妇都很开心,压在他们一家人心头两年的阴云该散散了,两头牛换回了一辆喜气洋洋的大红色摩托,也值了。 年刚过完,二月二了,中午的天气慢慢有点温热了,小泉达去大沟乡的逢集上去买包谷种子。虽然有些远,小泉达觉着问题不大,这之前他骑着摩托去还了剩下的两千元的摩托车欠款,还去了一趟附近的庄上,亲戚娶媳妇子他给搭了个礼,还了个人情。就这样他出门赶集去了,后面带着框子里装着三只鸡要卖给隔壁村麦换开的饭馆,再买回包谷种子,还去给小泉妈买了耳朵响的药,磨着时间大了,他走起都五点多了,慢慢开着摩托爬过几个山头,再转几个湾子下到坡底就是他们村了,就在小泉达转过湾子下坡的时候,他听别人说挂空挡怎么省油的事,他就熄火骑着摩托溜下去,不料并不陡峭的长坡越跑越快,在下坡转弯的地方栽在路边的沟里了。半夜有人开车路过看见报了警,半夜等不住人的婆媳等到了警察,警察拉着人和车送到家,警察说等他们赶过去人都死了。 小泉妈没了眼泪,张罗着埋了老头,托人卖了摩托,和儿媳妇种上了麦子后,儿媳妇说要带着孙女去打工,就这样儿媳妇带着孙女走了,再也没回来过,一年过去托人带回来五百块钱。 小泉妈就这样带着孙子过着,她卖光了牛和耕地的两头驴,留了两只羊,每年种着七亩地是庄里人帮着给耕,四亩麦子,兩亩豆子,半亩胡麻,半亩洋芋,园子里种着吃的菜,老婆子没有闲过,也更加节俭了,她要省钱给福娃买铅笔本子。熬到福娃十三岁的时候,他们有了每月六百元的低保,村里人羡慕地说,小泉妈这下享福了,每月的米面油有了着落了,再不用像满禄妈都八十几了还需要自己拔麦子、挖洋芋、筛麦子等,忙个不停才有一口吃的。 福娃今年二十二岁了,没念成书,也没建筑工地打工了,那娃娃放不下他奶奶,于是在村里又开始准备着种他家的十几亩地。
他奶奶很老了,给福娃问了几个年龄相仿的女子,据说女子们打听了一下福娃家的情况就说都不愿意留在那个山里种地就没成,又拖扯亲戚着问了一个跛女子,跛女子家要了十八万八的彩礼和三金,福娃听了叹了一口气劝奶奶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