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去辽博转一圈儿
再去辽博转一圈儿
20241015
十一号,周五,又去了一趟辽博。
到达辽博的时间是九点四十,这个时间的人不多,可以说是人可罗雀。在里面转了四个多小时,下午两点多出来,人还是不多。或许这就是辽博常态的样子。
外面如此,里面也差不多。




展馆内的情况大体如此,但是也有例外,就是《瑞鹤图》展区,那里依旧是很多的人,似乎所有的人都在那里集中了。与上一次去一样,排了两折,有很多人,驻足不前,像是在看宝贝一样,舍不得走,边上的工作人员一遍一遍的催促,因为后边的人在等着呢。
不知道该怎么说,好多人并不知道《瑞鹤图》,来看《瑞鹤图》的也并不知道很多,也有很多确实是喜欢和了解的,专程赶过来看。
这样说并无任何的情绪,不管知道与不知道,喜欢与不喜欢,并没有高下之分,贵贱之别,都很正常,这一点必须强调说明一下。


因为排队,因为等待,就会有一点点的交流,也知道了一些情况。
听一位小姐姐说,十一前她来过,是陪别人来的,也看了一次,她说那时候的《瑞鹤图》没有展开,只有画心的部分,没有题跋。听了以后有些惊奇,还可以是这样。回来后上网搜了一下,果然,有人在九月三十号来看的,发了微博照片,还真的是,那个时候的布展与现在的不一样。
可能就是一夜之间的改变,不知道这种改变的原因。




除了这些,还有别的,只是有些事情不太好说。
比如在看展的时候,有些人看到这里在排队,就过来问这是在干啥,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展区的展品,不知道他们过来是看啥的。
排了两圈,看了两遍,说心里话,也没看到些什么,就好像看明星,也就是看看,看不到更多的东西。一方面真的是时间短,一方面也是有些远,细节的东西根本看不到,没法琢磨。
同时展出的还有两件展品,《山弈候约图》和《竹雀双兔图》,在另一个展区,说起来也是够级的展品,可是看的人不多。
《瑞鹤图》完成于公元1112年,说是宋徽宗的作品,但是有研究认为是别人代笔。
《山弈候约图》和《竹雀双兔图》出土于辽代早期墓葬,估算时间要在公元947年以前。
两个展区相邻,却是呈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状态,一边是人头攒动,一边却是门庭冷落,有些唏嘘。
在关于这次展出的宣传,宋徽宗、《瑞鹤图》是一个看点,也是一个噱头,《山弈候约图》和《竹雀双兔图》只是带过,有的还是略过。也没啥奇怪的,有些事儿就是这样。





辽博同时在展的还有几个展厅,不是常展,都是特展临展,也有很多的相当级别的展品,比如《廉韵清风》展,有极丰富的展品,《南宋 赵构书马和之画唐风图卷》、《南宋 朱熹行草书尺牍并大学或问手稿》、《南宋 马麟荷乡清夏图卷》、《南宋 徐禹功雪中梅竹图卷》、《明代 文徵明漪兰竹石图卷》、《明代 文徵明桃源问津图卷》等等,这些都是一级文物,也是只有一个月的展期,可惜这里确是无人问津。
在看别的展区时,碰到一队人,让我为她们照相,闲聊中知道她们是河南的游客,到这里游玩,就问她们是否看了《瑞鹤图》,她们不知道有这个展,建议她们去看,她们确是有兴趣,就去了,当然也没有忘记让她们去看《山弈候约图》和《竹雀双兔图》。
看展,其实也没有那么复杂,也没有那么多的说道,看了也就看了,不看也没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