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意外的小红书帖子话语野生观察·感悟
昨晚临时起意在小红书发了一篇-我觉得金爱烂才是韩国最应该的拿奖的作家-的帖子,没想到引起了一波讨论。从这个讨论之中我得出的结论是-社交媒体永远都不可能实现话语观点的和平交流。
观点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外化,每个参与进来的人输出观点的同时都带有很强的个人情绪,就包括我自己发的帖子在内,情绪部分大于观点内容。所以在这种以情绪为主导的话语空间里,表面上是各种观点的交锋,实际上是观点背后的情绪互泄。
今天一早我特别理解了,为什么有的博主评论区会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因为在已有话语基础的空间里,对于情绪很强的异样观点的接受度几乎是零,而且排斥性会在短时间内拉到一个极高的阈值范围内。就拿我自己来说,早上看到的一条评论说-在金爱烂的眼中,你就是尖酸的中国人;并且下面紧跟着的评论是-说话好毒但又很贴切;我当时看到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对线(并且也做了),但是发完我的评论后,我连着自己的评论把那两条也给删除了。
接受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需要很长时间的有意培养,对于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人来说,大家下意识的做法只会是守护自己已有的想法,并抵抗异化观点。
在这个人人都想做自媒体的时代,大家看到了自媒体短期变现的能力,但是更多人没有看到的是,这背后的话语互动所带来的各种观点碰撞并不是一般人就能兼容并包的,哪怕是那些主动兼容不同想法的人。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互联网空间,追求共通的话语空间比实现共产主义还要难上一百倍。
在我发完小红书之后,最开始的寥寥几个人的评论,还会让我饶有兴趣地去互动沟通,从金爱烂的作品聊到崔恩荣宰再到韩女文学和韩女精神。但是当这个帖子的后台已经到了99+以后,我就发现我作为发帖子的主体,想要再去点开评论区的欲望都没有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我的又一结论是---无论线下的实际生活还是线上的网络空间,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只能是小规模的几人互动。人数过载就会出现失控现象,进而升级为大型吵架现场。
missing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记忆反刍 (1人喜欢)
- 趁记忆鲜活,复盘下清明假期的见闻 (2人喜欢)
- 浅接触咖啡行业加起来五天后,我发现……
- 今年双十一,除了买买买,还做了一件……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